梁漢周,梁 雁,李普華,黃 波
(高州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廣東 高州 525200)
康復運動訓練對急性腦卒中后疲勞患者日?;顒幽芰Φ挠绊?/p>
梁漢周,梁 雁,李普華,黃 波
(高州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廣東 高州 525200)
目的 探討急性腦卒中后疲勞的有效治療措施及其對患者日常活動能力的影響。方法 對96例急性腦卒中后疲勞患者進行康復運動訓練,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康復運動訓練內容與強度,并根據訓練時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改善情況及時調整訓練內容及強度。所有患者在康復運動訓練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均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結果 患者經康復運動訓練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較其治療前明顯增加[(72.28±19.47)分 比(15.36±8.09)分,P<0.05]。結論 對急性腦卒中后疲勞患者給予針對性的康復運動訓練,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腦卒中,急性; 疲勞; 日?;顒幽芰?/p>
腦卒中后疲勞是腦卒中后常見并發(fā)癥,患者臨床多表現為在體力勞動及腦力勞動過后,對生活有厭倦情緒,而且在勞動過程中疲勞現象越早出現,臨床表現越為明顯,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造成多數患者難以繼續(xù)維持正常生活狀態(tài)。目前臨床治療腦卒中后疲勞主要強調基礎性干預治療,并結合中、西醫(yī)藥對患者機體進行調養(yǎng)。本研究探討康復訓練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2011年1—12月來高州市人民醫(yī)院就診的96例急性腦卒中后疲勞患者,其中男55例,女41例,年齡41~79(57.68±1.42)歲,本研究距腦卒中疾病發(fā)生時間為1~6個月,平均間隔時間為(2.24±0.67)個月。疾病類型:腦出血14例,腦梗死82例。
1.2 急性腦卒中后疲勞診斷標準
患者在近1個月中下列癥狀持續(xù)2周或2周以上,且每天或幾乎每天均出現明顯疲勞感,需顯著增加休息時間,并同時符合下列任意三項:1)患者感到疲勞后進行休息或睡眠,但此措施無法對疲勞情況進行改善;2)進行勞累后,疲勞感持續(xù)數小時;3)感覺疲勞,無法完成或維持日常生活與工作;4)對疲勞所引發(fā)的憂慮感十分顯著;5)需要努力進行強化認知,從而克服疲勞狀態(tài)[1]。
1.3 病例納入標準
1)患者經CT或MRI證實腦梗死或腦出血病灶;2)患者符合文獻[2]中腦梗死或腦出血疾病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急性腦梗死或腦出血疾病,且發(fā)生腦卒中后疲勞;3)患者意識清醒,無嚴重認知障礙,各項生命體征穩(wěn)定;4)患者無嚴重的心臟、肝臟、腎臟等重要器官器質性病變;5)患者無可能影響其身體運動功能恢復的相關疾病,如神經、骨骼以及肌肉疾病等;6)患者病程在1~6個月;7)患者未出現嚴重的失語,能夠配合進行康復治療;8)患者僅限由于急性腦卒中所產生的疲勞情況,排除由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惡性腫瘤以及帕金森病等原因引起的疲勞情況;9)患者無任何精神類疾病,能夠對本研究進行積極配合;10)患者對本研究具有知情權,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治療方法
96例急性腦卒中后疲勞患者均進行康復運動訓練,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康復運動訓練內容與強度,并根據患者進行康復運動訓練時日?;顒幽芰Φ母纳魄闆r及時調整訓練內容及強度。初始訓練時間為每天2次,每次40 min,訓練內容及順序為床上臥位訓練(上肢及下肢運動)、臥位-坐位轉換訓練、坐位平衡訓練、坐位耐力訓練、坐位-站位轉換訓練、站位訓練、步行訓練。
1.5 評價標準
所有患者均在康復運動訓練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內容包括患者日常進食、洗漱、穿衣、大小便控制等能力,滿分為100分,分數與患者生活能力呈正相關,即患者所得分數越高,則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強[3]。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患者經康復運動訓練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較其治療前明顯增加(P<0.05),見表1。提示康復運動訓練能改善急性腦卒中后疲勞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表1 急性腦卒中后疲勞患者康復運動訓練治療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 n=96,分
急性腦卒中疾病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病變之一,其特點為起病急,病情進展迅速,患者致殘率與致死率均較高。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急性腦卒中疾病的發(fā)生率呈現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
急性腦卒中后疲勞,是發(fā)生腦卒中患者臨床常見癥狀,臨床表現為患者進行體力或腦力活動后,過早出現精疲力竭情況,排斥繼續(xù)進行相關活動,且無法通過休息進行恢復[4]。腦卒中后疲勞不合并抑郁以及認知障礙,患者肢體恢復情況良好,僅僅因為出現嚴重疲勞,無法繼續(xù)工作,不伴有其他疾病,如內分泌紊亂以及睡眠障礙等。臨床研究[5]表明,腦卒中后疲勞可對患者康復訓練效果產生負面影響,減緩患者預后恢復情況,甚至導致患者出現相關心理問題,嚴重者可發(fā)生死亡。
康復運動訓練具體內容:1)床上臥位訓練。床上臥位訓練場地為病床或家庭床鋪,內容包括上肢運動及下肢運動,此方法最初為被動運動,根據患者肢體運動情況改善可逐步轉變?yōu)橹鲃舆\動。①上肢運動。外力協(xié)助患者患側上肢進行上舉運動,可逐步增加患側上肢負重,并逐漸減少外力協(xié)助程度并增加運動困難程度;②患者取仰臥位,進行屈膝、屈髖、下肢伸直內收外展、伸膝等練習,待仰臥位訓練達到一定效果后可取側臥位進行相同練習,并逐漸減小協(xié)助力量以及加大阻力。2)臥位-坐位轉換訓練?;颊哌M行健側臥位坐起或躺下練習,并反復多次,進行翻身訓練,由被動翻身向主動翻身過度。3)坐位平衡訓練。練習由靜態(tài)平衡向動態(tài)平衡,以及由自動態(tài)平衡向他動態(tài)平衡過程。4)坐位耐力訓練?;颊咛幱谧粫r,可進行坐位抬腿、向左右兩側進行臀部移動、踝背屈動作、屈伸膝練習等,并根據患者訓練情況逐步延長練習時間,從而有效增加患者坐位耐力。5)坐位-站位轉換訓練。從較高的椅子開始進行坐位站起及坐下過程,并根據患者訓練情況逐步將椅子降低。6)站位訓練。站位訓練內容及順序為靠墻站立、靠墻伸髖、靠墻健足抬起、靠墻雙足交替踏臺階、離墻站立、離墻站立時利用上肢拿取身體前方或側方物品、雙足并攏離墻站立、雙足前后交叉站立、下蹲、轉身、原地踏步,根據患者訓練效果逐步增加動作難度以及訓練時間。7)步行訓練。患者進行步行訓練內容包括前行走、后行走、側行走、上下樓梯等。
臨床研究[6]表明,急性腦卒中后疲勞患者除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外,某些藥物同樣能夠起到類似臨床效果,如抗抑郁類藥物、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類藥物、催眠藥物等,枸杞等中草藥材對急性腦卒中后疲勞患者同樣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因此,對急性腦卒中后疲勞患者進行治療時,可采取全方位綜合治療方式,如將飲食干預、適當康復運動訓練以及改善患者睡眠質量等方法相結合,顯著改善患者機體狀態(tài),達到更為有效的治療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腦卒中后疲勞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較差,對其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康復運動訓練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得到較為顯著的改善,因此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利于患者恢復健康。但在臨床治療時,還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多種方法綜合治療,從而達到更為有效的治療效果。
[1] van Zomeren A H,ten Duis H J,Minderhoud J M,et al.Lightning stroke and neuropsychological impairment:cases and question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8,64(6):763-769.
[2]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科分會.腦血管病分類、診斷要點、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3] 白震民,王艷,唐強,等.腦卒中后疲勞與康復[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6):491-493.
[4] 吳春薇,王得新.腦梗死后疲勞與抑郁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7):654-656.
[5] 白震民,劉波,唐強,等.腦卒中后疲勞的研究進展[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06,1(2):121-122.
[6] 李婉儀,劉勇林,袁偉杰,等.32例腦卒中后疲勞康復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11):51-52.
(責任編輯:鐘榮梅)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 on Ability to Perform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LIANG Han-zhou,LIANG Yan,LI Pu-hua,HUANG Bo
(DepartmentofNeurology,GaozhouPeople’sHospital,Gaozhou5252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fatigue after acute stroke,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 on ability to perform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Method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fatigue after acute stroke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The contents and intensity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 were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atients,and were timely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improvement in ADL.The ADL score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 for 1 month.Results Compared with score measured befor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ADL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 (72.28±19.47 vs 15.36±8.09,P<0.05).Conclusion Targete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to perform ADL in patients with fatigue after acute stroke.
stroke,acute; fatigue; ability to perform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2014-04-01
梁漢周(1970—),男,本科,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神經內科學的研究。
R743.3
A
1009-8194(2015)05-0006-03
10.13764/j.cnki.lcsy.2015.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