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 勇,溫佩儀,周燕華
(1.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香灣衛(wèi)生服務中心,廣東 珠海 519000;2.廣東省東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900)
五味子湯加味治療心律失常心氣不足型40例療效觀察
賴 勇1,溫佩儀2,周燕華1
(1.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香灣衛(wèi)生服務中心,廣東 珠海 519000;2.廣東省東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900)
目的 觀察五味子湯加味治療心律失常心氣不足型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80例心律失常心氣不足患者隨機分成2組,治療組40 例,對照組40 例.治療組予口服五味子湯加味中藥湯劑治療。對照組予西藥常規(guī)治療。觀察2組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統(tǒng)計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經(jīng)過治療,治療組40 例中,顯效31 例(77.5%),有效7 例(17.5%),無效2 例(5%),總有效率95.0%。對照組40 例中,顯效16 例(40%),有效15 例(37.5%),無效9 例(22.5%),總有效率77.5%。2組顯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五味子湯加味治療心律失常心氣不足型的患者,能改善相關臨床癥狀,優(yōu)于鹽酸胺碘酮片,且毒副反應少,安全性高于鹽酸胺碘酮片。
五味子湯加味;心律失常;心氣不足
心律失常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是指患者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證,臨床一般多呈陣發(fā)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fā)作。且常于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癥同時并見。我國中醫(yī)藥學古典著作類似心律失常證候的描述很多,散見于"心悸""怔忡""眩暈""昏厥""虛勞"以及脈律失常(數(shù)、疾、遲緩、促、澀、結、代以及各種怪脈)等病篇中。筆者采用五味子湯加味治療心律失常心氣不足型,并與鹽酸胺碘酮片比較,取得較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選病例均為2012年3月1日—2013年3月1日的本科門診和住院的心律失常患者共80例。35%來自門診,65%來自于住院患者。觀察病例中男55例,占68.8%;女25例,占31.2%;平均年齡(53.6±11.5)歲。將80例病人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51.4士6.9)歲;室性心律失常20例,房性心律失常16例,結性心律失常4例。對照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齡(52.2±7.3)歲;室性心律失常19例,房性心律失常16例,結性心律失常5例。2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發(fā)病主要危險因素、心律失常構成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中醫(y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中醫(y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guī)》[2]相關標準,西醫(yī)診斷參照《實用內科學》[3]、《內科學》[4]相關標準。心悸的診斷標準擬定,而且心率>160次/min,可呈現(xiàn)各種快速心律失常心電圖表現(xiàn),如各型早搏等,視病情不同心律失常可分為陣發(fā)或持續(xù)。中醫(yī)辨證屬心氣不足型,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心悸,氣短,疲倦乏力,頭暈自汗,動則加劇,舌質淡紅,脈虛無力或兼促、澀或兼結、代。排除對鹽酸胺碘酮片過敏及禁用病例。
2.1 治療組 采用以《外科精要》中的五味子湯為基礎加味治療,方藥組成:人參10g(另燉)、黃芪25g、五味子10g、麥門冬15g、炙甘草12g、當歸20g、熟地黃20g。方中所用人參為高麗參。若兼有血瘀,癥見胸憋悶痛、口唇發(fā)紺者,加丹參15g、田七末3g(沖服)以活血通脈;若兼脾虛腹脹納呆者,加木香12g(后下)、砂仁10g(后下)行氣健脾開胃;噯氣吐酸者加海螵蛸12g、法半夏12g以降氣抑酸;睡臥不安者加茯苓15g、合歡皮18g以和胃安神。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250 mL,早晚各服藥1次,連服2周。
2.2 對照組 采用鹽酸胺碘酮片200 mg口服,每日3次。待病情好轉后給予維持量,每日300 mg,分3次服用[5]。2周后,療效觀察指標同治療組。鹽酸胺碘酮片口服制劑由法國賽諾菲民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商品名為可達龍(Cordaron)。
3.1 觀察指標 用藥2周后觀察臨床癥狀如心悸,氣短,疲倦乏力,頭暈自汗,動則加劇的消失或改善情況,詢問療效和記錄副作用,及治療組和對照組用藥期間定期復查心電圖或心電圖監(jiān)護、了解服藥情況,觀察心率、心律、血壓等,并根據(jù)情況做相應檢查。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4.1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中醫(y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guī)》[2]、《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顯效:癥狀及心律失常消失,心電圖或動態(tài)心電圖等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有效:癥狀減輕或發(fā)作間歇時間延長,心電圖或動態(tài)心電圖實驗室檢查有所改善,早搏次數(shù)較治療前減少50%以上;無效:癥狀及心律失常無變化,心電圖或動態(tài)心電圖無變化或加重。
4.2 治療結果 見表1、表2。
表1 2組療效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2組動態(tài)心電圖療效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①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②P<0.01
心律失常是指心臟心律起源、心臟博動頻率與節(jié)律以及心臟沖動傳導速度、激動次序等任何一項異常。心律失常屬中醫(yī)學“心悸”、“怔忡”和“胸痹”的范疇,是臨床常見的病證。各種疾病均可發(fā)生心律失常。祖國醫(yī)學理論認為心主血脈,主陽氣,血液有賴于心氣的推動,才能運行周身,榮養(yǎng)臟腑四肢百骸。[7]成無己《傷寒明理論·季》提出心悸病因不外氣虛、痰飲兩端。曰:其氣虛者,由陽氣虛弱,心下空虛,內動而為悸也。心律失常其病在心,心律失常的發(fā)生多為本虛標實之證,特點虛實相兼,以虛為主。本病的病機以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yǎng)為主。針對其本病證型心氣不足病機,使用補益養(yǎng)心、益氣復脈法治療心律失常,方擬五味子湯《外科精要》加當歸、熟地黃用于心不足型心律失常的治療,取其益氣養(yǎng)心復脈之效,方中用人參、黃芪、炙甘草補益心氣,人參中的多種人參皂苷、黃芪中的黃芪皂苷、炙甘草中的甘草酸均有不同程度抗多種心律失常作用,對心肌具有正性肌力作用,還能增加冠脈的血流量,減慢心率,促進損傷心肌細胞恢復[8];麥冬養(yǎng)心、安神,五味子斂心寧神二者相合還可調整植物神經(jīng)功能,提高心肌對缺氧的耐受性,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情況,因此能起到治療心律失常的作用[9];當歸、熟地黃相合具有補益心血、補養(yǎng)安心神之用,故可在臨床治療上獲得一定療效。在治療過程中,治療組患者無不良情況的發(fā)生,故臨床使用五味子湯加味治療心律失常,對改善心氣不足型心律失常和臨床癥狀療效更佳,且副作用輕微,臨床應用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2輯.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91-94.
[2]朱文鋒,王行寬,程丑夫,等.國家標準應用中醫(y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guī)[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509 -518.
[3]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349-1391.
[4]葉任高.內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353.
[5]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專題組.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6):323-336.
[6]ZY/T001.1~001.9-94,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7]周仲瑛.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131-142.
[8]黃兆勝.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413,418,426.
[9]林君平,林曉丹.甘溫益氣法治療心臟早搏124例[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1999,5(2):1-2.
賴勇(1972-),男,廣東高州人,本科,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中醫(yī)內科。
R256.2
B
1007-2349(2015)12-0040-02
201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