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嬌
支撐喉鏡聯(lián)合鼻內鏡與纖維喉鏡下切除聲帶息肉臨床對比分析
王洪嬌
目的 探討支撐喉鏡聯(lián)合鼻內鏡與纖維喉鏡下行聲帶息肉切除的優(yōu)缺點, 指導臨床手術方式的選擇。方法 66例行聲帶息肉切除術的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3例。研究組應用支撐喉鏡聯(lián)合鼻內鏡, 對照組應用纖維喉鏡, 觀察兩組患者息肉不同類型、不同部位的療效。結果 對于帶蒂息肉、廣基息肉、聲帶前中1/3、前聯(lián)合處、聲帶下緣的息肉, 研究組治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并發(fā)癥相對較多。結論 支撐喉鏡聯(lián)合鼻內鏡下行聲帶息肉切除, 特別適合于廣基、前聯(lián)合、聲帶下緣的息肉。
鼻內鏡;支撐喉鏡;纖維喉鏡;聲帶息肉切除
聲帶息肉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聲帶良性病變, 手術切除是首選治療, 臨床上手術方式較多, 療效存在差異[1,2]。本文分析比較了針對不同類型、不同部位的息肉支撐喉鏡聯(lián)合鼻內鏡與纖維喉鏡下行聲帶息肉切除的療效哪個更優(yōu),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行聲帶息肉切除術的66例患者, 均為單側息肉,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3例。研究組中, 女14例, 男19例, 年齡18~70歲, 平均年齡(42.8±8.3)歲, 其中帶蒂息肉20例, 廣基息肉13例;聲帶前中1/3部位18例, 聲帶下緣7例, 前聯(lián)合處8例。對照組中, 女13例, 男20例, 年齡19~71歲,平均年齡(43.5 ±8.2)歲, 其中帶蒂息肉22例, 廣基息肉11例;聲帶前中1/3部位17例, 聲帶下緣5例, 前聯(lián)合處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研究組患者術前禁食水8 h, 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患者取仰臥頭低位, 置入支撐喉鏡, 顯露聲門并固定支撐喉鏡, 鼻內鏡自喉鏡左側邊緣置入, 通過連接鼻內鏡的顯示器觀察病變情況。對于帶蒂息肉, 用喉顯微刀切開正常組織與息肉根部交界處黏膜, 并將其切除;對于廣基息肉, 用喉顯微刀沿聲帶長軸將聲帶息肉基底部切開, 用喉剪剪除息肉組織, 盡量減少對聲帶正常黏膜上皮、聲帶肌、聲韌帶的損傷, 對聲帶邊緣進行修整, 使聲帶邊緣平整光滑。對于前聯(lián)合處息肉可更換30°鏡, 力求暴露良好。
對照組用1%丁卡因行咽喉部表面麻醉, 并于聲帶表面滴入數(shù)滴丁卡因。表麻起效后, 患者取坐位, 于纖維喉鏡下觀察息肉情況, 將息肉鉗置入, 囑患者正常呼吸, 張開息肉鉗并夾住息肉, 進行切除, 可反復多次鉗夾, 至病變組織完全清除。
1.3 療效評定標準[1]治愈:術后4周患者無發(fā)音嘶啞,聲帶形態(tài)正常, 無病變殘留, 聲門閉合良好;好轉:患者發(fā)音略有嘶啞, 但較術前明顯好轉, 聲帶邊緣欠光滑或有少許病變殘留, 聲門基本閉合;無效:患者發(fā)音嘶啞無好轉或加重,病變組織未完全清除, 聲門閉合時縫隙較大??傆行?(治愈+好轉)/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息肉不同類型、不同部位療效對比 手術后,兩組在帶蒂息肉、廣基息肉、聲帶前中1/3、聲帶下緣、前聯(lián)合處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息肉不同類型療效對比[n(%)]
2.2 對比兩組術后并發(fā)癥 研究組術后發(fā)生咽部黏膜損傷1例, 舌體麻木1例, 牙齒松動1例, 共3例, 占9.09%(3/33),術后短期內均恢復。對照組出現(xiàn)聲帶損傷1例, 占3.03%(1/33),未恢復。
聲帶息肉的切除先后經(jīng)歷了間接喉鏡、纖維喉鏡或電子喉鏡、支撐喉鏡等多種方式, 本研究采用支撐喉鏡聯(lián)合鼻內鏡與纖維喉鏡治療聲帶息肉, 并比較兩者的優(yōu)劣, 指導兩種不同手術方式的選擇[3]。研究結果表明[4], 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無明顯差別, 但研究組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尤其是對于廣基息肉、位于聲帶下緣或前聯(lián)合的息肉, 切除更為徹底, 療效相對較好, 與文獻報道一致[5]。
在支撐喉鏡下, 術者可雙手操作, 使用不同器械對病變組織可鉗、可切、可剪, 既利于病變徹底切除, 又可避免過度損傷聲帶, 以便于術后聲帶盡早恢復。纖維喉鏡可直達喉部病變部位, 對組織損傷小, 適合位于聲帶前1/3的帶蒂息肉,對于廣基息肉, 因活檢鉗較小, 需反復多次鉗夾, 因此出血較多, 進而影響手術視野, 從而降低手術療效。但同時纖維喉鏡也具其本身的優(yōu)勢, 操作簡單, 可在門診治療, 費用低廉, 另外頸椎不能后伸, 不能適用支撐喉鏡的患者, 也需在纖維喉鏡下治療。本研究中兩組在帶蒂息肉、廣基息肉、聲帶前中1/3、聲帶下緣、前聯(lián)合處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而研究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纖維喉鏡適用于聲帶前1/3的帶蒂息肉及對術后發(fā)聲要求不高的患者, 可作為首選治療, 而支撐喉鏡聯(lián)合鼻內鏡更適用于廣基息肉、位于聲帶下緣或前聯(lián)合的息肉。
[1] 朱昌政, 陸進明, 張雷, 等.支撐喉鏡聯(lián)合鼻內鏡下聲帶良性增生性病變切除術療效觀察.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2.20(2):175-176.
[2] 趙亮, 謝洪, 周曉紅, 等.鼻內鏡聯(lián)合支撐喉鏡切除聲門暴露困難的聲帶息肉.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2.12(4):354-355.358.
[3] 鄧國勇.支撐喉鏡鼻內鏡下和纖維喉鏡下治療聲帶息肉的對比分析.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9):972-973.
[4] 張承宏.支撐喉鏡聯(lián)合鼻內鏡下內側微瓣法治療廣基聲帶息肉療效分析.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3.21(2):188-189.
[5] 李謀元, 姜新林, 蔡雪婷, 等.支撐喉鏡下聯(lián)合鼻內鏡行聲帶息肉摘除術64例療效觀察.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3.21(2):133-13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033
2015-06-16]
110034 沈陽242醫(yī)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