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勤
我不習慣清早起來,發(fā)現(xiàn)家里有客人走來走去。就在幾年前的紐約,我當時還穿著睡衣,正準備走進廚房倒杯咖啡的時候,一位正在倒時差的雜志編輯,竟在我家徘徊。她一副穿戴整潔,喝過好幾杯咖啡的樣子。打算出門時,她問了我一句:“棕色的母牛在哪里?”(Where is the brown cow?)
任何人突然提出這個問題,我都會覺得詫異。我當時還沒喝咖啡,頓時間只覺得懊惱極了。她說的是個暗號?是個密碼?我差點兒回她一句:“狼狗在午夜才會吠。”
剎那間,我意識到她來自上海,她思考的內(nèi)容應該與金融界有關吧?!澳阋业你~像在下城,在華爾街附近,”我微笑著說道,“還有,那不是一頭母牛,是一頭公牛?!?/p>
傻妮子。難道她不知道牛應該是黃色?
我搞不清楚是從什么時候起,大家開始用“黃?!边@個說法,來形容那些站在音樂廳或是火車站門前非法販賣門票車票的人。關于為什么用“黃牛”一詞,這些年來,我也一直沒能找到任何可信的解釋。每次提到“黃牛票”,中國的朋友必然會心一笑,但當我追問這個詞的由來時,他們咕噥一番便再也不抬頭看我,眼睛只望著自己的鞋子。
有一次,我以為自己找對頭了?!斑@個詞語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中國,在農(nóng)耕時代……”一個北京的年輕音樂制作人誠摯地告訴我?!包S色的牛最為值錢,因為他們的顏色就像黃金:一個只有黑白牛只的農(nóng)夫竟把自己的牛涂上了黃色……”說到這里,他停了下來,捂嘴笑了?!捌鋵?,是我瞎編的。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叫‘黃牛?!?/p>
當然,每一種文化都有屬于自己的語言表達習慣。我通常可以根據(jù)指示,在劇院后臺找到在“綠房”(green room)歇息的演員,雖然我也從來都不知道“綠房”說法的來源。于是我上網(wǎng)查究。鍵盤輸入幾遍以后,一大堆不同的解說便冒了出來。比如說,在倫敦的黑衣修士劇院(Blackfriars Theatre)那里的后臺有一個房間。正是演員臨出場等候的地方,這個房間的墻壁被涂上了綠色。
還有,正如理查德·薩森(Richard Southern)這位學者提出的:中世紀的劇院都是圓形的,演員在中間長了綠草的區(qū)域演出,所以演員的“舞臺”也就是“綠色地帶”(the Green)。后來,在現(xiàn)代的劇院里,演員齊聚等待出場(舞臺就是“綠色地帶”)的房間被稱為“綠房”。
或者因為從前在化妝品制造業(yè)尚不發(fā)達時,舞臺妝的原料是綠色的,演員要在“綠房”等到化妝完畢后才可以出場。又或者,演員還未出臺之前心情緊張,臉上自然泛起了綠色?讓我挑出另一些同樣荒唐的理由來:“啊,綠房里面通常都有植物擺設,因此……”
你懂我的意思了吧。沒有人可以肯定這種說法的來源,有些人費盡心思尋找答案——讓我引用福爾摩斯的名句:把一切不可能的結(jié)論都排除,那其余的,不管多么離奇、難以置信,也必然是無可辯駁的事實。換句話說,我們應該把“紅鯡魚”都去掉。“紅鯡魚”(red herring)是一個英語中的習慣表達詞語,泛指故意轉(zhuǎn)移議題焦點與注意力的手法。值得一提的是,互聯(lián)網(wǎng)上引經(jīng)據(jù)典,解釋稱這個習語是評論家威廉·科貝特(William Cobbett,1763-1835)所發(fā)明的。他描述自己曾用一條腥臭的腌曬而成的鯡魚干引開了獵狗,擾亂它們的嗅覺。當然,科貝特的這一修辭表達(在1807年可算得上聰明絕頂),在今天看來已是陳腔濫調(diào),尤其對于偵探或懸疑小說迷來說。作家們必須立異出奇,否則讀者不會買賬?!哆_·芬奇密碼》這部小說(后來更拍成電影)中有一個人物,他是一位主教,名字是阿林格羅薩(Bishop Aringarosa)。一直以來,警察認定他是“可疑人物”。后來,大家才發(fā)現(xiàn)他只不過是幕后主腦所蒙騙的小人物罷了。(Aringarosa的翻譯正好是“紅鯡魚”。)
哎呀,我又離題了。讓我們回來談這只“?!?,還有一個問題,為什么它們一定得是黃色?在意料之內(nèi),我到處都找不到關于“黃牛”的英語解釋。令我覺得驚訝的是,我請教過多位中國朋友,除了那個瞎編亂造蒙我的小伙子,沒有一個人愿意深入研究這個問題。當下流行智能手機,任何答案都應當能夠在我們指尖之下找到。
幾周之前,與友人午膳時,我又詢問起關于“黃牛”的根源。有人立刻把手機拿出來,在網(wǎng)上尋找答案。不到30秒,不只一個而是有多個可選擇的解釋就顯示出來了?!包S?!钡氖荚?,是地下經(jīng)濟:一大群人買賣來歷不明的物資,就像一群亂闖亂撞的黃牛一樣。在習語的演變過程中,“黃?!币泊砹私灰字械闹薪榻巧?。
還有一種或許值得留意的說法。這個詞語代表了在系統(tǒng)以外操作金錢與物資交易的人。在農(nóng)村,黃牛不耕田,養(yǎng)殖它們的原因是為了取其肉?!包S”這個字,也許還代表未能如期完成的項目,因為很多農(nóng)作物的初階都是“嫩黃”——或者是后臺那個演員等候的房間——后來才變青綠。
雖然“黃?!边@說法已經(jīng)流行甚久,但是在不同年代卻表示不同的意思,在不同的地區(qū)也有不同的含義。但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這些不同的解釋,聽起來絕不是什么令人賞心悅目的東西。黃牛皮硬毛多,一年才換兩次毛。因此,“黃?!彪[喻一群為掙毛利的人。這個習語也可以描述那些沒有責任心的人。如果你約好了人而他爽約,那你就“被黃牛”了。
以上的討論的確很有意思。但我還是不能確定,在劇院外賣假票的人為什么稱作是“黃牛”。
說真的,聽起來更像一條“紅鯡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