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南洋食風(fēng),歸僑家宴

      2015-05-04 06:38:54曾雅旋黃達(dá)隆
      海峽旅游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劉姐家宴歸僑

      曾雅旋 黃達(dá)隆

      常常聽人說起華僑農(nóng)場,只知那是特定時代背景下產(chǎn)生的生活聚落。后來,身邊不乏有出生自華僑農(nóng)場,成長于華僑農(nóng)場的朋友,跟他們接觸,能感受到他們一點不同,這點不同很難用言語表達(dá)。雖然如此,這種無以名狀的不同感,漸漸地隨著時間的推進被彼此的相同所淡化。直至這次親自造訪竹壩,親身體驗竹壩人的家宴,那種對香料的嗜愛與對烤肉的衷情,很直接地彰顯出彼此的不同。這種反映在味蕾上的不同,或許可以理解為印尼歸僑人家,借助食物保有自己特殊身世的印跡。

      家宴里的歸僑家味

      位于廈門市同安區(qū)東北部的竹壩農(nóng)場,和其他華僑農(nóng)場的肇始一般,是以安置歸僑的特定農(nóng)場。自20世紀(jì)60年代以來,竹壩這座華僑農(nóng)場陸續(xù)安置了來自印尼、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八個國家的5000多名歸僑,南洋風(fēng)味的美食與南洋僑民獨有的生活方式在此接繼,這使得竹壩有別于閩南本土,展現(xiàn)出異國情調(diào)。在冬日暖陽的普照下,探察印尼歸僑的家宴,可瞥見美食與僑民的緊密關(guān)系,讓人產(chǎn)生些許歷史感。

      半個多世紀(jì)過去,竹壩第一代的歸國僑民在時間的磨礪里,青蔥少年與青澀少婦都已經(jīng)是六七十歲的老者。劉瑞金是竹壩經(jīng)營了二十年的“印尼巴厘島美食館”的現(xiàn)任“掌柜”,作為印尼歸僑第二代,劉姐雖然做得一手印尼好菜,然而美食館的掌勺人依舊是第一代歸僑劉媽媽。劉姐的父親是入駐竹壩農(nóng)場的第一批印尼歸僑,是由印尼的南蘇拉維西島漂洋過海,最后落腳竹壩。南蘇拉維西島的當(dāng)?shù)貎S民據(jù)說大部分為廣東籍,故在飲食方面,以印尼風(fēng)味為主的同時保有些許粵菜的元素,劉姐家的料理基本上源自了這種印尼風(fēng)味,保持著南蘇拉維西島的傳統(tǒng)菜式。印尼是多島國度,雖然各個島嶼的菜式大不相同,唯一相似的,便是運用香料的料理方式,如最常使用的丁香、黃姜等,因此劉家菜色也因紛繁復(fù)雜的香料點綴,口感偏重,顏色艷麗,嘗之的確別有一番風(fēng)味。

      聽聞我們到訪,熱情好客的印尼歸國僑民家庭一大早就開始張羅起來。溫和樸實的劉媽媽在廚房里,準(zhǔn)備著各式印尼特色菜式。劉姐在旁迫不及待地解說,每一年的除夕家宴,家庭成員里的女性負(fù)責(zé)炒菜煮飯,男性負(fù)責(zé)燒烤類食物,小孩們負(fù)責(zé)擺盤端菜,雖然方式跟閩南地區(qū)稍有點不同,但大家共同分工作業(yè)又團聚的家味卻是相似的。

      庭院里,家里的男人們也架起了燒烤爐具,動作熟練地烤起了印尼風(fēng)味烤肉串和印尼蕉葉粽。印尼烤肉俗稱沙爹(Sate),其做法是將羊肉、雞肉、牛肉或豬肉,切成一小塊串在竹串上,放在開放式的碳烤架上烘烤,搭配印尼風(fēng)味的特制沙爹醬料應(yīng)是最佳吃法,也可沾上甜醬或香辣花生調(diào)味料,口感南洋味十足。而印尼特色蕉葉粽,主要是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長條形,是烤制或蒸熟而成的印尼傳統(tǒng)米食。劉姐家的蕉葉粽用自家后院菜地里栽種的芭蕉樹葉包裹糯米,吃時既有糯米的綿糯口感,還有芭蕉葉的清新香氣,口味很是家常,越吃越好吃。這兩道印尼特色菜,均是印尼歸僑家宴中最具代表性的傳統(tǒng)食物。

      有條不紊制家宴

      料理印尼菜,最重要的是香料的使用。劉姐家使用的大部分香料均在香港采購,以保證其品質(zhì)的穩(wěn)定性,而平時較常用到的香料,自家后院一片不規(guī)則狀的菜地有種植,可隨時隨地摘用,非常方便。劉姐說,除了入口香氣萬千,吃得到土地味道的特色食材、香料,是這些美味佳肴的最佳絕配。探訪菜地,看著在暖呼呼陽光的關(guān)照下,每在清風(fēng)的搖動中,長得最是挺拔的木瓜樹,卓然風(fēng)姿,自成一格。菜地里除香料和綠樹外,亦散養(yǎng)著家禽。

      身為家宴料理中的主導(dǎo)者,也是美食館的第一代掌勺人,劉媽媽廚藝精湛。她一邊有條不紊地烹飪,一邊不慌不忙地告訴我們每道菜的營養(yǎng)價值和受家人喜愛的原由。家人的飲食偏好,味蕾上的食之記憶,想必媽媽永遠(yuǎn)是最清楚的那一個。劉媽媽說,她們那一代人辛苦操持慣了,手腳利索,女兒們從小耳濡目染,雖然繼承了她的衣缽,但就是動作太慢了。女兒們雖然喜歡媽媽煮的傳統(tǒng)印尼菜風(fēng)格,但因為常常出外旅行,也喜愛自己做改良式的印尼菜,我想這就是不同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歸僑新生代不同于前一代人的一種表現(xiàn)吧。劉姐告訴我們,竹壩親戚個個深諳劉家所制印尼菜的傳統(tǒng)味道,平日里都可以吃得出來哪一道菜是媽媽煮的,哪一道菜是她煮的,有時也會指定說:這一道菜要媽媽煮得好吃,那一道菜要她煮更特別些。兩代母女有略微不同的烹飪手法,但保證了入口的食物健康安全,口口生香,讓全家人隨著味覺的體驗帶來愉悅心情的飲食理念,卻是相同的。每回的年夜圍桌之際,母女全情投入,各顯手藝,煮出家人最愛的風(fēng)味,這也是全家人最開心的時刻。劉媽媽九歲就跟著長輩從印尼遷徙到此,回想當(dāng)初真的是萬分辛苦,曾經(jīng)荒無人煙的竹壩靠著歸僑人的勤懇開拓,現(xiàn)已是一片明朗的田園風(fēng)情,如今兒女成家立業(yè),劉媽媽想著再做幾年就退休,回印尼的故鄉(xiāng)生活。堅持做傳統(tǒng)印尼菜的風(fēng)味,想來也是劉媽媽對故鄉(xiāng)的一種堅守與矜持的懷舊。

      劉姐有一對活潑可愛熱愛運動的雙胞胎兒子,從小就將他們送往城里讀書,只有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時才回家一起幫忙打理餐廳的事務(wù)。雖然從小生長于廈門,但還是吃不慣外面的食物做法,每次回家最享受的是家人煮的印尼菜。在年夜家宴時,除了印尼烤肉和印尼蕉葉粽外,一定要品嘗的菜品,如“印尼椰汁黃姜飯”。黃姜是從印尼引種而來,同樣種植于自家后院的那片蔬果菜地上。不論除夕夜的家宴菜色如何流動,永遠(yuǎn)都會擺上桌的是,印尼名菜“鯊魚臭豆湯”和具有降脂作用的“青木瓜酸子湯”。劉媽媽和劉姐好幾次力薦要好好嘗嘗這兩道印尼名菜,菜一端上桌,大家都紛紛拿起手中的碗筷,逐一嘗了起來,湯汁鮮美,層次豐富的口感,果然很特別的好吃。兩道印尼特色菜,再加上家人各自喜愛的“印尼炒蝦”“巴東牛肉”,及娘惹糕、印尼千層餅等甜品,佐以竹壩米酒,一桌擺開,真是家宴氣勢十足,孩子們興高采烈,大人們隨著孩子的心情也覺得愉悅舒暢,好好吃上一頓家宴,明年自是會更好。

      家宴不僅僅是一桌好菜

      家宴是記憶的載體、家鄉(xiāng)的味道、媽媽的手藝,以及記憶中的情感。當(dāng)炊煙蒸騰出那股夾帶著東南亞特有香料的氣味,仿佛可見家宴掌勺人的款款心意。亦如“家宴不僅僅是一桌子的好菜,必須有家人一起的陪伴,才有一份家的心情。”劉媽媽如是說。是啊,在奔波、辛苦、努力了一年之尾,在新一年的開始,回家和族中長輩、家人一起團聚,圍桌吃頓年夜飯,守住家宴也就是守住家、守住幸福。

      竹壩農(nóng)場,除了大片大片的蔬果園區(qū)和迎風(fēng)搖擺的花草樹木,自是有不同于都市的一番風(fēng)景。近來由于修整了嶄新的自行車道,讓熱愛騎行的游客除了雙腳不停地踩動,看車道兩旁的果園與菜地,兩眼還可向四周探尋新奇的農(nóng)場風(fēng)光,慢慢悠悠地享受其悠閑又健康的假日體驗。這也讓竹壩不單是平日里的安安靜靜的歸僑田園生活社區(qū),也是節(jié)假日游人走動的好去處。如果你也有幸到訪竹壩,不妨吃上一吃竹壩印尼歸僑的風(fēng)味料理,點上幾道印尼感十足的傳統(tǒng)美食,從味蕾開始,體察歸僑人在食味上的懷舊,感受到他們對過往生活的異國追念。

      在竹壩農(nóng)場,體驗印尼歸僑生活

      竹壩華僑農(nóng)場距離廈門島內(nèi)大約一個小時車程,屬于同安區(qū)地界。自20世紀(jì)60年代以來,這個小小的華僑農(nóng)場陸續(xù)安置了來自印尼、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八個國家的5000多名歸僑,直到現(xiàn)在還保留著濃厚的歸僑特色。

      猜你喜歡
      劉姐家宴歸僑
      新春家宴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40
      韓國歸僑小少年的詩詞達(dá)人故事
      華人時刊(2022年17期)2022-02-15 03:08:28
      新春家宴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24
      弘報國家風(fēng) 為歸僑楷模——訪南京秦淮區(qū)老歸僑胡鴻飛先生
      華人時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08
      老歸僑謝美英憶述“過番”往事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3:04
      百家宴 吃出“家”味道
      海峽姐妹(2018年11期)2018-12-19 05:18:30
      老歸僑曬少年“文物”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8
      一條褲子五十萬
      故事會(2016年11期)2016-06-02 08:54:07
      習(xí)慣性砍價
      便宜貪不得
      故事會(2015年9期)2015-05-14 15:24:29
      龙川县| 凤城市| 密云县| 定安县| 托克逊县| 台州市| 蒲江县| 宁河县| 上杭县| 清新县| 溧阳市| 巴东县| 克东县| 万安县| 德州市| 巩留县| 延吉市| 广西| 迁安市| 黄浦区| 蛟河市| 江都市| 乐清市| 宁德市| 财经| 阿图什市| 醴陵市| 澄城县| 米脂县| 九龙县| 五华县| 罗江县| 留坝县| 普定县| 巴南区| 芜湖市| 吴忠市| 大邑县| 邢台市| 宝清县| 普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