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陶二煤礦軟煤巷道支護技術研究

    2015-04-30 11:21:55郭彬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 2015年13期

    郭彬

    摘要:深部軟煤巷道支護一直是煤礦礦井支護的技術難題之一,經(jīng)分析原因主要是煤巖體自身承載力差,導致巷道礦山壓力顯現(xiàn)劇烈。陶二煤礦22203上巷屬軟煤巷道,巷道自開掘以來礦山壓力顯現(xiàn)劇烈,通過加強支護及煤體注漿技術,改變煤體力學性能,保證了巷道的安全掘進。

    關鍵詞:軟煤巷道;礦井支護;煤體注漿;優(yōu)化支護;礦壓監(jiān)測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D322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13-015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3.079

    深部軟煤巷道支護一直是煤礦礦井支護的技術難題之一,分析原因主要是煤巖體自身承載力較差,不能完全發(fā)揮煤巖體主動支護效能,導致巷道礦山壓力顯現(xiàn)劇烈。

    北二采區(qū)22203上巷為22203回采工作面區(qū)段回風平巷,巷道布置在2#煤層中,沿2#煤層頂板掘進,巷道標高位于-560m~-593m,巷道賦存深度介于682~714m之間,此區(qū)域2#煤體平均單軸抗壓強度為13MPa,巷道圍巖鉛直自重應力為18.41~19.28MPa,支護方式采用錨網(wǎng)梁索為主的主動支護方式,巷道自開掘以來明顯表現(xiàn)出“三軟、兩大、一快”現(xiàn)象(頂板軟、底板軟、煤層軟、圍巖膨脹率大、圍巖位移量大、巷道變形速度快),巷道開掘15日后頂板最大下沉量達到800mm,兩幫移進量達到900mm,單純的錨網(wǎng)梁索主動支護已很難滿足生產(chǎn)需要,巷道及時進行U型鋼被動補強支護,但實際效果來看,U型鋼變形嚴重、部分U型鋼本體扭曲,卡攬開裂,應用效果不夠理想,可以說常規(guī)支護已很難滿足22203上巷生產(chǎn)需要,必須從增加煤巖體自承能力來抵御礦山壓力顯現(xiàn),保持巷道穩(wěn)定,而巷幫煤體注漿支護技術正是從根本上增加巖體的內聚力C與巖石的內摩擦角φ,同時保持巖體的整體性來抵御巷道礦山壓力顯現(xiàn),發(fā)揮圍巖體自承能力。

    依據(jù)上述思路進行了22203上巷支護技術改革,改革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增加巷道主動支護的剛度及強度;二是進行巷幫煤體注漿增加巷幫煤體強度。通過多種支護方式進行聯(lián)合支護,保持巷道穩(wěn)定。

    1 優(yōu)化錨、網(wǎng)、帶支護參數(shù)

    依據(jù)巷道礦壓顯現(xiàn)情況分析,巷道原有支護參數(shù)明顯不適合22203上巷支護,主要原因為原有巷道支護強度及剛度偏低,巷道開掘后塑性區(qū)域范圍較大,原有支護體不能發(fā)揮深部錨固作用,根據(jù)上述分析,巷道錨、網(wǎng)、帶支護參數(shù)優(yōu)化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1.1 應用W型鋼帶替代原有鋼筋梯梁

    巷道原設計幫頂之間錨桿連接使用鋼筋梯梁,但從現(xiàn)場實際使用效果來看,鋼筋梯梁焊接強度及剛度偏低,彎曲及開焊現(xiàn)象嚴重,同時護表能力較差,根據(jù)上述實際使用情況采用規(guī)格3.5mm*275mm的W型鋼帶替代鋼筋梯梁,同時將巷道支護排距調整為700mm,應用W型鋼帶后,巷道護表面積達到39.2%。

    1.2 增加幫頂錨索支護強度及密度

    巷道原有頂錨索支護密度為0.34根/m2,幫錨索支護密度為0.36根/m2,根據(jù)巷道開掘后斷錨統(tǒng)計分析,頂錨索斷錨率在29.3%,幫錨索斷錨率在14.3%,說明錨索支護密度偏低,不能適應巷道礦山壓力顯現(xiàn),根據(jù)上述情況調整幫頂錨索支護密度,頂錨索調整為20*10000mm的鋼絞線配合11#工字鋼順巷交錯布置進行支護,11#工字鋼長度為2000mm,每個工字鋼穿3根順巷頂錨索,頂錨索布置方式為順巷4列,錨索間排距900mm*700mm,幫錨索選用17.8*6300mm的鋼絞線配合舊U型鋼制作的300*300mm托盤進行支護,幫錨索布置方式為上幫3列,下幫2列,錨索間排距為800mm*700mm。頂錨索支護密度達到1.36根/m2,為原有支護密度的4倍,幫錨索支護密度達到1.19根/m2,為原有支護密度的

    3.3倍。

    2 注漿施工方案

    22203上巷從已掘情況來看,巷道開挖后因幫部煤體強度較低,造成幫部成型效果較差,導致部分托盤不能貼幫,導致支護體失效,根據(jù)上述現(xiàn)象及注漿加固理論,22203上巷注漿由巷道超前預注漿和巷道滯后注漿兩部分組成。

    2.1 超前預注漿注漿孔的布置

    超前預注漿的目的主要是保證巷道幫部成型,保證支護有效。注漿孔深度為4.0m,注漿孔排距為2.1m,巷道循環(huán)進尺為2.1m,注漿管選用長度2.5m的Φ20mm無縫鋼管制作,注漿孔與巷道走向夾角25°,水平方向為0°,注漿孔布置在迎頭與巷幫拐角處,上拐角每循環(huán)布置兩孔,下拐角布置1孔,注漿孔間距為1000mm,具體布置方式見圖1:

    圖1 22203上巷超期注漿孔布置平面圖

    2.2 滯后注漿注漿孔的布置

    滯后注漿目的主要增加幫部煤體強度,巷道滯后注漿孔深度為4.0m,滯后迎頭15m進行施工,上幫布置兩趟,三花眼布置,下幫布置一趟,注漿孔間排距為1.0m*1.2m,注漿管選用長度2.5m的Φ20mm無縫鋼管制作,注漿孔與巷道走向夾角90°,水平方向為0°,具體布置方式見圖2:

    圖2 22203上巷注漿鉆孔布置圖

    2.3 鉆孔的施工及注漿管的安放

    鉆孔采用風煤鉆施工,鉆頭直徑36mm,封孔采用在注漿管外纏上厚度4mm麻線,同時進行內外兩層封孔,內封孔位置選在距孔口1.5m處,內封孔長度為350mm,外封孔位置選在距孔口0.3m處,外封孔長度為350mm,注漿管纏麻完成后在內外封孔位置澆波雷因,然后安設注漿管,待波雷因膨脹完成封孔后即可進行注漿。

    2.4 注漿漿液及注漿壓力要求

    注漿液選用325#普通硅酸鹽水泥進行調制,水泥漿的水灰比為0.7∶1,注漿液配合一定比例的水玻璃,縮短凝固時間,攪拌均勻后立即進行注漿。注漿壓力不得小于5.0MPa,并維持30分鐘以上。

    3 現(xiàn)場支護監(jiān)測

    2014年3月,22203下巷啟用優(yōu)化后支護方案,巷道建立了位移量觀測站,通過連續(xù)兩個月的觀測,得出如下數(shù)據(jù),如圖3和圖4:

    圖3 原有方案與新方案頂?shù)装逦灰屏勘容^

    圖4 原方案與新方案兩幫位移量比較

    4 結語

    第一,通過優(yōu)化支護方案,根據(jù)現(xiàn)場監(jiān)測結果表明,22203下巷60日的頂?shù)装逦灰屏坑稍械?085mm減少到414mm,為原有頂?shù)装逦灰屏康?8.1%,兩幫位移量由原有的1296mm減少到446mm,為原有兩幫移近量的34.4%,同時巷道自穩(wěn)時間由原有的開掘后45日提前到現(xiàn)在15日左右。

    第二,通過應用煤體注水泥漿加固支護技術,煤體單軸抗壓強度由8MPa,增加到15.2MPa,有效的提高了煤體的自承能力。

    第三,通過應用優(yōu)化后的支護方案,有效的抑制巷道的礦山壓力顯現(xiàn),保證了巷道的正常使用。

    參考文獻

    [1] 侯朝炯,馬念杰.煤層巷道兩幫煤體應力和極限平衡區(qū)的探討[J].煤炭學報,1989,(4).

    [2] 魏高峰.滑移線在塑性變形中的應用[J].山東輕工業(yè)學院學報,2000,(4).

    [3] 柏建彪,侯朝炯.深部巷道圍巖控制原理與應用研究[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06,2(35).

    [4] 國兆乾.錨注支護技術在復雜應力結構高流變巷道底板加固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2009,(5).

    [5] 曹增金.淺談錨注支護技術在軟巖動壓巷道維修與加固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1,(21).

    [6] 康紅普,王金華,等.煤巷錨桿支護理論與成套技術[M].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07.

    [7] 董方庭,姚玉煌,黃初,等.井巷設計與施工[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黃銀芳)endprint

    中阳县| 从化市| 文成县| 孟津县| 安泽县| 澄迈县| 武义县| 台前县| 灵台县| 榆林市| 富顺县| 格尔木市| 宁晋县| 克东县| 灌云县| 九江县| 永丰县| 尚志市| 漠河县| 河曲县| 宜兰县| 宕昌县| 安多县| 龙门县| 资阳市| 浦县| 佛冈县| 隆昌县| 长沙市| 孝感市| 遂平县| 乐昌市| 龙门县| 玛沁县| 安阳县| 无锡市| 铜梁县| 徐州市| 弥渡县| 农安县| 宁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