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綠色GDP統計的重要意義為文章的切入點,深入分析了我國綠色GDP在統計過程中的難點,并且結合國外成功案例,提出了解決的途徑。
【關鍵詞】綠色GDP;難點;對策;重要意義
綠色GDP統計的有很多重要的意義,首先為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數據參考。其次,滿足科學發(fā)展觀的需求。綠色GDP的內容對社會各方面進行全面地考核,為科學發(fā)展提供統計數據意義,但是綠色GDP統計仍然存在許多難點亟待解決。
一、綠色GDP在統計過程中存在的難點
1.技術難點
(1)實物量的確定。實物既包括了日常生活會用到的水資源、土地資源,也包括生產中所需要的礦產資源等等,這一系列的資源組成了龐大的資料庫,對于這樣一個資料庫的建立,需要很多部門的共同努力,光是依靠一個部門顯然是不夠的。同時,環(huán)境和生態(tài)資源具有比較強的開放性特征,其日常的損耗和流失沒有一個統一的統計原則,比如整個黃河流域水資源的利用和改造情況,以及其受污染的情況,怎樣讓黃河流經的省市分配自己的統計工作,這是測量實物量過程中存在的一個難點。
(2)價值量的確定。由于各種資源以及環(huán)境要素不是市場交易的對象,因此其自身并不存在一個明確的市場機制,其次由于在統計的過程中,沒有一個統一的分類根據,和統計的口徑,基礎的數據存在匱乏。比如某人依靠砍伐森林換來的木材賣錢,其收入可以納入我國的GDP統計。但是因為森林的缺失,而造成大量物種滅絕,水土流失嚴重,這些要素帶來的經濟損失應當如何統計?這些損失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市場價格,因此統計人員也不明白究竟應當用何種數值來計算它們的真實價值。如果要還原森林原本的面貌,究竟需要投入多少的資金以及時間,也無人知曉。
2.制度難點
第一,統計法規(guī)不健全。目前,我國環(huán)境統計的各個部門之間配合還不默契,不能很好的協調,和綠色GDP有關的各種環(huán)境統計的方案、制度以及標準都還沒有完善,使得統計起來無法可依,容易出現混亂的局面。第二,評價標準不合理。我國對于資源和環(huán)境的統計工作尚無統一的標準,應當建立一個統一的核算體系,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分條理解決,與此同時,應當設定統一的工作流程,以及評價標準,遵循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注重統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3.觀念上的難點
綠色GDP強調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協調發(fā)展,因此采用綠色GDP的統計標準,原有的存在人們心中的發(fā)展模式則會出現變化,各種衡量的指標也會做出變動,扣除環(huán)境的減少而帶來的成本損失,一些地區(qū)的經濟增長速度則會大不如前。同時,采用綠色GDP的考核模式,也會影響到干部的業(yè)績考核標準,導致很多干部無法適應這種新的模式。
二、難點的解決對策
1.考核機制的多角度化
綠色GDP的統計并不直接起到保護環(huán)境資源的效果,若將其納入了政府的考核體系當中,應當要能夠認識到該體系目前仍處在不成熟階段,統計起來會存在一些困難,要避免多分地看重綠色GDP,而忽略了這樣容易帶來的社會問題,使政府出現盲目追求綠色GDP的狀況。比如綠色GDP比較重視環(huán)境以及經濟兩者,而對于人們的就業(yè)問題、受教育程度等社會問題涉及甚少,因此地方政府在重視綠色GDP發(fā)展的同時,也要能夠兼顧到當地的社會發(fā)展問題。
綠色GDP只能夠作為可持續(xù)發(fā)展評價指標的一部分,并不能以偏概全??沙掷m(xù)發(fā)展要求經濟、社會、環(huán)境協調發(fā)展,缺一不可,因此綠色GDP無法反應社會發(fā)展這一問題一定不能忽視。
2.理論核算框架的健全
在核算框架方面的改進,我國應當多向國外發(fā)達國家借鑒,建立一個統一的核算體系,能夠準確地計算出資源和環(huán)境的損耗。比如芬蘭建立的針對自然資源核算的框架,這一框架所針對的資源包括森林資源、環(huán)境保護中的各項支出,空氣的排放量等。對于森林和空氣的排放,芬蘭采取的是實物量的統計模式;而對于環(huán)保費用的支出,則采取的是價值量的計算方法,不同資源采用的統計方法不相同,保證了統計的精準性。
在我國應當建立這樣一個綠色GDP的核算框架,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能夠反映自然資源的數量,其中具體包括了以礦產資源為代表的地下資源,以海洋資源為代表的生物資源;第二部分,對環(huán)境污染的統計,包括了對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防止、污染帶來的損失三個部分;第三部分: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其中包括森林資源、水資源等等。根據不同資源的特征采用不同的統計方法。
3.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應對上述綠色GDP統計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針對環(huán)境資源,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資料庫,對其進行實物統計;二是針對環(huán)境價值的計算,規(guī)定一個統一的標準;三是針對不一樣的環(huán)境問題,制定不同的方法。在對這三個方面的統計過程中,要能夠做到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找到經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發(fā)展兩者之間的平衡點。
4.相關制度的完善
制度的完善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首先,針對資源環(huán)境的信息共享問題建立統一的制度標準,這需要各個部門比如環(huán)保部門、統計部門等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其次,對于綠色GDP統計工作需要進行制度規(guī)定,加大宣傳綠色GDP,使其深入人心;最后,對于綠色GDP各項指標的核算,需要確立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
我國對于綠色GDP的概念起步比較晚,發(fā)展還不夠成熟,在實踐當中存在一些制度和統計上的難點,我們要通過對這些難點的仔細研究,充分調動地方及部門的積極性,將綠色GDP的理念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潘岳.話說綠色GDP[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1-11-1.
[2]潘岳.實施綠色GDP難在哪[J].中國經濟周刊,2004,(23).
[3]胡杰榮、王向東.綠色GDP的分析與研究.中部經理人網.
[4]王文森.綠色GDP研究綜述和綜合GDP概念的提出.stats. qz.fj. cn.泉州統計,2004-8-9.
[5]中國首次公布綠色GDP核算報告[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