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能動、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到開發(fā)學生潛能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
下面就初中地理學科的具體特點和教學中的一些體會來談一下怎樣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一、引用熱點問題激發(fā)興趣
選擇熱點問題,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同時由于初中地理教學在于人地關系等觀念的培養(yǎng),將兩者結合起來就可達到較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在講到“地球和地球儀”這一節(jié)時,就可以聯(lián)系我國現(xiàn)在在載人航天飛行中取得的成績,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發(fā)射成功。接著在2005年10月12日到17日神舟六號也發(fā)射成功,這一系列成績表示中國在航天領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與學生進行這些探討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關心熱點科學信息的習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二、巧妙設計小活動引發(fā)興趣
根據(jù)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初中地理課知識內容的特點,設計一些小活動,讓學生能在一邊動手操作一邊動腦思考的過程中學到知識,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同時更能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上達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講“遼闊的疆域”中34個省級行政區(qū)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按小組的形式分組進行拼“中國政區(qū)模型圖”的競賽。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拿出若干省級行政單位的拼合模塊,請學生根據(jù)模塊的形狀判斷其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并將模塊拼放在模型相應的位置上。經過一番較量,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同本組同學的共同操作中各自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非常不錯。例如,在講到“發(fā)展與合作”這一章時,可設計這樣一個小活動:將全班分為若干組,每組都分發(fā)一些彩紙、剪刀、膠水等工具,再規(guī)定幾個國家的國旗(選擇國旗時要注意顏色),讓每個組完成用彩紙貼出國旗的任務。重點在于發(fā)給每組的彩紙顏色都不能完整表現(xiàn)任何一張國旗,因此學生要想完成任務就必須與其他小組合作,共同分享和利用彩紙,這一點老師不做提醒,要學生自己動腦筋想到。由此讓學生在自己完成任務的同時通過動腦筋真正理解要發(fā)展就要合作的道理,從而在鞏固知識點的基礎上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加了。
三、利用生動的語言培養(yǎng)興趣
教師生動而風趣的教學語言,在取得教學的成功方面,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如果在課堂上教師能選擇有地理性、趣味性的諺語穿插在教材的講授過程中,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講到“南極洲”冰雪覆蓋的大陸時,引用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來說明南極洲厚厚冰層的形成原因。在學習東亞時,形容日本與我國的位置是“一衣帶水”的近鄰,與朝鮮是“山水相連”“唇齒相依”。對自然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可提出采取“殺雞取卵”的做法是否可行。南極洲有豐富的淡水資源——冰川,但冰川的利用對人們來說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在學習我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分布時,可說明我國幾個“名不副實”的礦產地,即甘肅金昌產鎳,甘肅白銀產銅,青海錫鐵山產鉛鋅,貴州銅仁產汞,湖南錫礦山產銻,這樣描述使學生產生興趣,印象深刻。
四、設置情境培養(yǎng)興趣
一方面,通過教師的生動描述,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意想中的環(huán)境,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例如,在講解內蒙古大草原遼闊的牧區(qū)時,用歌詞“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歌唱”,還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yōu)美詞句,無形中把學生引進了內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教學物質手段來創(chuàng)造更多的情境,幫助學生領會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例如,在地理教學中,利用地圖、地理略圖、地理圖片、地理標本和模型、地理素描和漫畫及地理圖表,尤其是現(xiàn)代教學手段中的幻燈、電視片、電影片等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比較具體,容易快速理解和接受情景,引導學生感知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過程,就能幫助學生形成具體的空間概念,建立各種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形象觀念。
上述幾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在一節(jié)課上并不要求一一具備,只要能根據(jù)初中地理教材的特點和所學的知識點選擇最適合的方法運用在教學中,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上述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時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把握時機,將合適的方法合理地穿插在相關的教學內容中,但不宜過多;二是要把握分寸,不要泛泛而談,忘了一堂課的主要教學任務與目的。
綜上所述,通過教師激發(fā)、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把你們教的學科看作最感興趣的學科,讓盡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們教的這門學科領域里有所創(chuàng)造,做到這一點是您應當引以為榮的。”
參考文獻:
[1]李岳安.如何進行地理教學[J].學生之友,2010(3).
[2]曹紅梅,王順紅.初中地理教學方式要多樣化[J].學知報,201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