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孟子》選段,回答后面的問題。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①承教?!?/p>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②與刃,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p>
曰:“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p>
曰:“庖③有肥肉,廄④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⑤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⑥,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安:樂意。②梃:木棒。③庖:廚房。④廄:馬棚。⑤惡:疑問副詞,何,怎么。⑥俑: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
1.下列對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梃與刃”的譬喻是為了說明“以刃與政” 的“不仁”,來引起梁惠王的警惕,提高他的覺悟。
B.“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強調(diào)的是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C.文中用人們對獸相食尚且惡其殘忍,來說明人之所以不同于禽獸就是對人的同情,這樣來激發(fā)梁惠王對人民的仁心。
D.“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直接揭露了梁惠王驅(qū)獸食人的殘暴行徑。
2.分析上面選段,你認(rèn)為和下面選段在表現(xiàn)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處?請簡析。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笔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孟子》選段,回答后面的問題。
孟子之平陸,謂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①,則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則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兇年饑歲,子之民,老羸轉(zhuǎn)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痹唬骸按朔蔷嘈蘑谥脼橐病!痹唬骸敖裼惺苋酥Q蚨鵀橹林撸瑒t必為之求牧與芻矣。求牧與芻而不得,則反諸其人乎?抑亦立而視其死與?”曰:“此則距心之罪也?!?/p>
他日,見于王曰:“王之為都者③,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睘橥跽b之。王曰:“此則寡人之罪也?!?/p>
(選自《孟子·公孫丑下》)
[注]①失伍:失職。②距心:孔距心,大夫的名字。③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
1.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評孔距心,對孟子的意圖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類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應(yīng)當(dāng)讓更有才能的人來做。
C.如果不能自作主張,為什么不辭職?
D.國君有責(zé)任,難道你自己就沒有一點責(zé)任嗎?
2.文章最后說孟子“為王誦之”,“誦”在這里的意思是“陳述”。根據(jù)原文回答:孟子向王陳述了什么?他陳述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