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酗酒,殺人獲罪。父有二子,其一從也,其一背也。從者也罪,重蹈覆轍,背者也名,巨商大賈。然皆言日:有父若此,子奈何之?
有谷瘦土,日淺水稀。谷有二木,其一順也,其一爭也。順者弱而亡,爭者韌而直。然皆言日:有谷若此,木奈何之?
有山深崖,絕巘連峰。山有二鳥,其一上也,其一下也。上者為鷹,下者為雀。然皆言日:有山若此,鳥奈何之?
有父若此,子無可奈何,或自棄,或自強;有谷若此,木無可奈何,或自賤,或自強;有山若此,鳥無可奈何,或自輕,或自重。故有罪者,有弱者,亦有名者,有韌者。然所處之境,并無不同。盍以至此?蓋其境雖無可奈何而其心之所向異也。
若生不得時,境無他遇,君當自輕乎?自愛乎?人生無定數(shù),亦如木長無定所、鳥無定居。是故長木之土有肥沃貧瘠之異,人生亦有身世境遇霄壤之別,有父名母媛者,有父罪母去者,有家道殷實者,亦有環(huán)堵蕭然者。然若至此,君誠不自愛自重自強,競無人愛之重之強之也。
先天之遇,人皆無可奈何也。然后天之事,事在人為,系于一心也。人心自在,人生亦無定也。若從于逆境,則日漸沉淪、荒涼浮生,日逆境既成無可奈伺,唯從之;若爭于逆境,則艱難而上,風起云涌,終待云霽霧散,夜盡夭明.日逆境既成無可奈何,唯爭之。然而爭者從者,一念之間。誠從者易爭者難,故從者湮而爭者名也。故初始之無可奈伺,自當權(quán)變以對之。古人云“窮則變,變則通”,誠哉斯言!
人之初始,皆無定言。雖有父母家境之別,卻無先天成敗之分。長于綺羅者,名者有之,廢者亦有之;生于布衣者,卑者有之,達者亦有之。是故名者而與廢者同出,達者與卑者共生。然功業(yè)相反,何也?故由此見成敗非定以家世,俗諺云“英雄莫問出處”,此真言也。
今日之世,爭愈烈,競愈激??v生于富貴,不自強者,頹也;縱長于貧賤,不自薄者,贏也。初始之地,縱無可奈何,然千里之行皆出于足下,定于本心也。人生成敗異變,竟無關(guān)乎初始,而唯在足下。破風斬浪,仰首長歌,定為之往,亦能至也。而誰言有始若此無可奈何?蓋庸人不爭而自棄之語也。
既無可奈何,盍顧初始?正當行之笑之,一往無前。
點評
在中學(xué)階段以文言寫下全篇,沒有積累的人做不到,沒有自信的人更做不到。當然,文言也只是一種形式的選擇,并不是說只要用這個形式就一定高明。所以,寫文言且能有所見地,不僅僅是架構(gòu)起一副空架子,這就尤其難得了。這篇文章從一個父子三人的家庭事例說起,再類舉出兩個素材,形成類似于重章復(fù)唱的效果,很有氣勢。接下來作者借“盍以至此”引出自己的觀點“蓋其境雖無可奈何而其心之所向異也”。也就是說,一開始先將情境設(shè)置在“逆境”之中而非整個人生狀態(tài),這樣接下來的議論更能有的放矢。面對困境時,“思變”就自然成為優(yōu)選,一味哀嘆無可奈何勢必無法越出迷局。有時迷局是自己設(shè)下的,比如過于強調(diào)出身和地位,一句“人生成敗異變,竟無關(guān)乎初始,而唯在足下”,實為破局利器,有膽識有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