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亂的空氣
躁動的光
提醒我這無愛之年
將在是夜變換篇章
我站在幻滅的土地上
在殘枝與石頭之間,
驚,口齒不清的小蟲對我鳴唱
我內(nèi)心深處的憶念
藍倒入夏的蔚藍
一只鷹劃破無云的蒼穹
谷倉頂部熊熊燃燒,我聽見
我的人生傳出崩潰的轟隆。
北方的鐵門已經(jīng)
鏗鏘打開:鳥群,樹葉,雪片
召喚各自的族糞前行
一陣凌厲的風(fēng)刮過耳邊
薦詩 唐曉麗
這是一首關(guān)于季節(jié)變換的告別詩,但與其說和一個季節(jié)告別,不如說和一個季節(jié)中的自己、和一段人生告別。歲月神偷,人們常常問時間去哪兒了,好像時間倒成了無辜的受害者。時間其實哪兒也沒去,它只是變成了我們兩鬢的白發(fā)、下垂的乳房、越來越不敢想象的心,以及越來越少想起的你。
這首詩的作者是美國詩人斯坦利·庫尼茨( Stanley Kunitz),他大器晚成,54歲才因獲普利策詩歌獎而得到承認,后又兩度獲授美國“桂冠詩人”,最終以百歲高齡壽終正寢。很難得,長壽在詩人群體中似不多見。
標題讓我想起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的短篇小說《夏日里的最后一天》(收錄于《最初的愛情,最后的儀式》小說集),那是一個少年對某年夏天的回憶,情節(jié)平淡,行文慵懶,但到最后卻露出驚悚的一面,比如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河面寂寥,她的笑聲飄過,不知所終”。多讀幾遍,能讀出聊齋的味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