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千年的傳播與流通,全世界大約有40多億人飲茶,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生產(chǎn)茶葉。然而,有飲茶習慣、有生產(chǎn)茶葉不等于就有茶文化,茶文化的形成必須要有人文的參與和內(nèi)涵。世界茶文化大體可分為三大部分:烏龍茶文化、綠茶文化、紅茶文化。
世界三大茶文化中,西方以紅茶獨占鰲頭,東方是烏龍茶和綠茶的天下。而在世界三大茶文化中,不論烏龍茶文化、綠茶文化或紅茶文化,它的顏色、香氣、滋味和外形各有特色,都具有自己感官享受的物質(zhì)屬性,茶文化的精神屬性也各具千秋。
三大茶文化在感官享受的物質(zhì)屬性之外,還有一種共通的文化精神屬性——烹茶、飲茶的藝術。它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學習禮法,具有休閑、怡情、養(yǎng)性的特質(zhì),是很有益的一種和諧、美好的茶生活方式。于是,茶的英文除了譯成“Tea”、“Cha”之外,也稱為“teaism”、“Teaart”。
人的感官享受物質(zhì)資源是有限的,以儒、道、佛凝煉而成的茶文化精神資源卻是無限的。尋找有限的感官享受物質(zhì)資源,終將帶來焦慮、煩惱和失望,而追求無限的茶文化精神資源,才能得到寬廣的屬于自己的心靈空間。在今天物欲橫流的市場經(jīng)濟時代,人心浮躁、沖動,貪贓枉法事件,屢見不鮮,就是缺少茶文化的熏陶,缺乏“精行儉德”茶道精神情懷。
由于茶飲具有物質(zhì)屬性和精神屬性兩方面的特質(zhì),口味可以不同、飲茶的目的可以不一樣,品飲的方式也有差異,但茶的怡情冶性的作用是相通的,人在飲茶的長期熏陶下,在杯盞相敬中,逐漸升華人格,覺悟人生,完善自我,體現(xiàn)成功不必在我,天下茶人是一家的精神。但愿我們始終以“茶人的精神”共勉,不管飲茶的目的是追求趣味、規(guī)矩,還是氛圍,要以“感恩”的心態(tài)來喝一杯茶,感恩大自然,感恩種茶、制茶、泡茶的人,珍惜茶緣,領會茶文化的精神,既在感官上得到享受,又在茶外之茶,味外之味的境界中,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大家互敬互重,謙和待人,實現(xiàn)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過程中,達到和諧社會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