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平原君趙勝
平原君趙勝者,趙之諸公子也。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shù)千人。平原君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復(fù)位,封于東武城。平原君家樓臨民家。民家有躄者,盤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門,請曰:“臣聞君之喜士,士不遠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貴士而賤妾也。臣不幸有罷癃之病,而君之后宮臨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頭。”平原君笑應(yīng)曰:“諾。”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觀此豎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殺吾美人,不亦甚乎!”終不殺。居歲余,賓客門下舍人稍稍引去者過半。平原君怪之,曰:“勝所以待諸君者未嘗敢失禮,而去者何多也?”門下一人前對曰:“以君之不殺笑躄者,以君為愛色而賤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斬笑躄者美人頭,自造門進躄者,因謝焉。其后門下乃復(fù)稍稍來。是時齊有孟嘗,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爭相傾以待士。
平原君既返趙,楚使春申君將兵赴救趙,魏信陵君亦矯奪晉鄙軍往救趙,皆未至。秦急圍邯鄲,邯鄲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鄲傳舍吏子李同說平原君曰:“君不憂趙亡邪?”平原君曰:“趙亡則勝為虜,何為不憂乎?”李同曰:“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謂急矣,而君之后宮以百數(shù),婢妾被綺縠,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厭。民困兵盡,或剡木為矛矢,而君器物鐘磬自若。使秦破趙,君安得有此?使趙得全,君何患無有?今君誠能令夫人以下編于士卒之閑,分功而作,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士方其??嘀畷r,易德耳?!庇谑瞧皆龔闹?,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與三千人赴秦軍,秦軍為之卻三十里。亦會楚、魏救至,秦兵遂罷,邯鄲復(fù)存。李同戰(zhàn)死,封其父為李侯。
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鄲為平原君請封。公孫龍聞之,夜駕見平原君曰:“龍聞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鄲為君請封,有之乎?”平原君曰:“然?!饼堅唬骸按松醪豢伞G彝跖e君而相趙者,非以君之智能為趙國無有也。割東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為有功也,而以國人無勛,乃以君為親戚故也。君受相印不辭無能,割地不言無功者,亦自以為親戚故也。今信陵君存邯鄲而請封,是親戚受城而國人計功也。此甚不可。且虞卿操其兩權(quán),事成,操右券以責(zé);事不成,以虛名德君。君必勿聽也。”平原君遂不聽虞卿。平原君以趙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孫代,后竟與趙俱亡。
(選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黑體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賓客蓋至者數(shù)千人(約略,差不多)
B.民家有躄者,盤散行汲(即“蹣跚”)
C.魏信陵君亦矯奪晉鄙軍往救趙(假借,假托)
D.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厭(厭惡)
2.下列各句的“之”與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以君之不殺笑躄者
A.秦軍為之卻三十里
B.而君之后宮臨而笑臣
C.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鄲為平原君請封
D.乃欲以一笑之故殺吾美人
3.下列四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平原君“禮賢下士”的一項是( )
①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shù)千人②勝所以待諸君者未嘗敢失禮,而去者何多也③于是平原君乃斬笑躄者美人頭,自造門進躄者,因謝焉④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平原君輔佐過趙惠文王和孝成王,曾經(jīng)三次被罷免宰相的職位,又三次官復(fù)原職,他的封地在東武城。
B.平原君沒有因為跛子殺死那個愛妾。過了一年多,賓客以及有差使的食客陸陸續(xù)續(xù)地離開了一多半。后來平原君斬下恥笑跛子的那個愛妾的頭,原來門下的客人就又陸陸續(xù)續(xù)地回來了。
C.平原君采納了李同的意見,命令夫人以下的全體成員編到士兵隊伍中,分別承擔(dān)守城勞役,把家里所有的東西全都分發(fā)下去供士兵享用,得到敢于冒死的士兵三千人。
D.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趙保存了邯鄲為理由替平原君請求增加封邑。公孫龍得知這個消息,就連夜乘車去見平原君,勸他不要聽從虞卿的主張。平原君于是拒絕了虞卿的建議。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臣聞君之喜士,士不遠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貴士而賤妾也。臣不幸有罷癃之病,而君之后宮臨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頭。
譯文:
(2)且王舉君而相趙者,非以君之智能為趙國無有也。割東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為有功也,而以國人無勛,乃以君為親戚故也。
譯文: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子路不免冠
孔子自陳入衛(wèi)。九年,孔文子問兵于仲尼,仲尼不對。其后魯迎仲尼,仲尼反魯。十二年,初,孔圉文子取太子蒯聵之姊,生悝。孔氏之豎渾良夫美好,孔文子卒,良夫通于悝母。太子在宿,悝母使良夫于太子。太子與良夫言曰:“茍能入我國,報子以乘軒,免子三死,毋所與。”與之盟,許以悝母為妻。閏月,良夫與太子入,舍孔氏之外圃?;?,二人蒙衣而乘,宦者羅御,如孔氏??资现蠙鑼巻栔?,稱姻妾以告。遂入,適伯姬氏。既食,悝母杖戈而先,太子與五人介,輿豭從之。伯姬劫悝于廁,強盟之,遂劫以登臺。欒寧將飲酒,炙未熟,聞亂,使告仲由。召護駕乘車,行爵食炙,奉出公輒奔魯。
仲由將入,遇子羔將出,曰:“門已閉矣?!弊勇吩唬骸拔峁弥烈印!弊痈嵩唬骸安患?,莫踐其難?!弊勇吩唬骸笆逞刹槐倨潆y?!弊痈崴斐觥W勇啡?,及門,公孫敢闔門,曰:“毋入為也!”子路曰:“是公孫也?求利而逃其難。由不然,利其祿,必救其患。”有使者出,子路乃得入。曰:“太子焉用孔悝?雖殺之,必或繼之?!鼻以唬骸疤訜o勇。若燔臺,必舍孔叔?!碧勇勚瑧?,下石乞、孟黡敵子路,以戈擊之,割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jié)纓而死??鬃勇勑l(wèi)亂,曰:“嗟乎!柴也其來乎?由也其死矣?!笨足沽⑻迂崧槪菫榍f公。
莊公蒯聵者,出公父也,居外,怨大夫莫迎立。元年即位,欲盡誅大臣,曰:“寡人居外久矣,子亦嘗聞之乎?”群臣欲作亂,乃止。二年,魯孔丘卒。
(選自《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
1.對下列句子中黑體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其后魯迎仲尼,仲尼反魯(反對)
B.悝母杖戈而先,太子與五人介,輿豭從之(載著)
C.食焉不辟其難(通“避”,躲避,避免)
D.若燔臺,必舍孔叔(釋放)
2.下列各組句子中黑體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孔文子問兵于仲尼/良夫通于悝母
B.食焉不辟其難/太子焉用孔悝
C.報子以乘軒/下石乞、孟黡敵子路,以戈擊之
D.二人蒙衣而乘/結(jié)纓而死
3.下列五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子路“仁義”的一項是( )
①欒寧將飲酒,炙未熟,聞亂,使告仲由②食焉不辟其難③由不然,利其祿,必救其患④太子焉用孔悝⑤君子死,冠不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悝的母親是太子的姐姐,她和渾良夫私通,合謀劫持了孔悝,逼迫他訂立盟誓,擁戴太子。
B.子路聽說孔悝被劫持之后,來到太子所在的高臺上,指責(zé)太子不勇敢。
C.打斗中,子路的帽纓被割斷,他非常迂腐地結(jié)纓,被刺死??鬃臃浅A私庾勇罚A(yù)見到了結(jié)果。
D.孔悝最終擁立太子為衛(wèi)君,這就是衛(wèi)莊公。衛(wèi)莊公是衛(wèi)出公輒的父親。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是公孫也?求利而逃其難。由不然,利其祿,必救其患。
譯文:
(2)太子聞之,懼,下石乞、孟黡敵子路,以戈擊之,割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jié)纓而死。
譯文: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黃香傳
黃香,年九歲,失母,思慕惟切,鄉(xiāng)人稱其孝。香躬執(zhí)勤苦,一意事父。夏天暑熱,為扇涼其枕席;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褥。
(香)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肅宗詔香詣東觀,讀所未嘗見書。香后告休,及歸京師,時千乘王冠,帝會中山邸,乃詔香殿下,顧謂諸王曰:“此‘天下無雙江夏黃童’者也?!弊笥夷桓挠^。后召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書郎,數(shù)陳得失,賞賚增加。常獨止宿臺上,晝夜不離省闥,帝聞善之。
永元四年,拜左丞,功滿當(dāng)遷,和帝留,增秩。六年,累遷尚書令。后以為東郡太守,香上疏讓曰:“臣江淮孤賤,愚蒙小生,經(jīng)學(xué)行能,無可算錄。遭值太平,先人余福,得以弱冠特蒙征用,連階累任,遂極臺閣,訖無纖介稱。報恩效死,誠不意悟。卒被非望,顯拜近郡,尊位千里。臣聞量能授官,則職無廢事;因勞施爵,則賢愚得宜。臣香小丑,少為諸生,典郡從政,固非所堪,誠恐蒙頓,孤忝圣恩。又惟機密端首,至為尊要,復(fù)非臣香所當(dāng)久奉。承詔驚惶,不知所裁。臣香年在方剛,適可驅(qū)使。愿乞余恩,留備冗官,賜以督責(zé)小職,任之宮臺煩事,以畢臣香螻蟻小志,誠瞑目至愿,土灰極榮?!钡垡嘞愀捎?,久習(xí)舊事,復(fù)留為尚書令,增秩二千石,賜錢三十萬。是后遂管樞機,甚見親重,而香亦只勤物務(wù),憂公如家。
十二年,東平清河奏妖言卿仲遼等,所連及且千人。香科別據(jù)奏,全活甚眾。每郡國疑罪,輒務(wù)求輕科,愛惜人命,每存憂濟。又曉習(xí)邊事,均量軍政,皆得事宜。帝知其精勤,數(shù)加恩賞,疾病存問,賜醫(yī)藥。在位多所薦達,寵遇甚盛,議者譏其過幸。
延平元年,遷魏郡太守??づf有內(nèi)外園田,常與人分種,收谷幾數(shù)千斛。香曰:“田令‘商者不農(nóng)’,王制‘仕者不耕’,伐冰食祿之人,不與百姓爭利?!蹦讼ひ再x人,課令耕種。時被水年饑,乃分俸祿及所得賞賜班贍貧者,于是豐富之家各出義谷,助官稟貸,荒民獲全。
(選自《后漢書·文苑列傳》)
1.對下列句子中黑體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常獨止宿臺上(停息、居住)
B.和帝留,增秩(俸祿)
C.課令耕種(督促完成)
D.及所得賞賜班贍貧者(班列、次序)
2.下列各組句子中,黑體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以身暖其被褥/以畢臣香螻蟻小志
B.乃詔香殿下/乃悉以賦人
C.此“天下無雙江夏黃童”者也/商者不農(nóng)
D.常與人分種/不與百姓爭利
3.下列句子中黑體詞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較接近的一項是( )
A.香躬執(zhí)勤苦
B.得以弱冠特蒙征用
C.數(shù)陳得失
D.于是豐富之家各出義谷
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都能表現(xiàn)黃香“精勤”的一項是( )
①后召詣安福殿言政事②數(shù)陳得失③晝夜不離省闥④累遷尚書令⑤憂公如家⑥在位多所薦達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黃香是東漢人,九歲時死了母親,他日夜思念母親,一心一意孝敬父親。他夏天為父親扇枕席,冬天為父親暖被褥,“黃香扇枕”被傳為美談。
B.黃香起初任郎中,元和元年,皇帝征召他到東觀,給他提供廣泛閱讀的機會。后來皇上還趁為千乘王舉行加冠禮向眾人介紹黃香。
C.永元四年,黃香任左丞,功滿應(yīng)當(dāng)升遷,皇帝挽留他并增加他的俸祿。他多次任尚書令,又將被任命為東郡太守,而黃香上疏極力推辭。
D.在任魏郡太守時,黃香將郡府的園田分給百姓耕種,郡中收獲幾千斛谷物。當(dāng)發(fā)生水災(zāi)出現(xiàn)饑荒時,黃香就將這些谷物都分發(fā)給貧苦饑民。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臣聞量能授官,則職無廢事;因勞施爵,則賢愚得宜。
譯文:
(2)香科別據(jù)奏,全活甚眾。每郡國疑罪,輒務(wù)求輕科,愛惜人命,每存憂濟。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