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技巧】
一、考點梳理
《考試大綱》明確要求“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考生應該掌握的內(nèi)容。掌握這些內(nèi)容并不是要求考生死記硬背,而是要學會在閱讀過程中理解這些文言知識,并能夠在翻譯時靈活運用。
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和省略句。了解并掌握這些文言知識,我們首先應從各種特殊句式的基本結構入手。
二、答題方法
(一)判斷句
文言文中常見的判斷句形式有三種:
1.用“者”“也”表示判斷,其具體形式有五種。
(1)用助詞“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斷。在這種形式中,主語后面用“者”表示提頓(停頓),而謂語后面則把“也”放在句尾表示判斷語氣。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判斷句,其句子格式是“……者……也”。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主語后邊用助詞“者”表示停頓,謂語后面不用“也”,其句子格式為“……者……”。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3)主語后不用“者”,只在謂語后用“也”。其句子格式為“……也”。如:夫戰(zhàn),勇氣也。
(4)在句末連用“者、也”,其形式為“……者也”,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5)省略助詞和語氣詞“者”“也”,構成“……,……”無標志形式。如:秦,虎狼之國。
2.在主謂之間,用表示判斷的副詞表示判斷。
(1)常用的判斷副詞有“即”“乃”“則”“皆”“誠”“亦”“必”等,這些表示肯定判斷。如:①梁父即楚將項燕。②嬴乃夷門抱關者也。③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④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⑤此誠危機存亡之秋也。
(2)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這種句子跟現(xiàn)代漢語“……不是……”句式相同。如: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3.用判斷動詞“是”和“為”表示判斷。這種判斷形式與現(xiàn)代漢語基本相同。如:①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②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隨著語言的發(fā)展,現(xiàn)代漢語的判斷句形式統(tǒng)一,因此,在翻譯文言文的判斷句時,一律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翻譯成“……是……”的形式。
(二)被動句
在動詞作謂語的句子里,主語不是動詞所表示的動作的施動者,而是動作的受動者,這種句式叫作被動句。在現(xiàn)代漢語中,被動句的形式比較單一,常見的就一種形式“……被……”,而古代漢語的被動句形式卻比較多樣。常見的文言被動句有以下幾種:
1.“于”表被動。如: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
2.用“見”“見……于……”“受……于……”表被動。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3.用“為”“為……所……”“……為所”表被動。如: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4.用“被”表被動,這種形式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相同。如: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5.無標志被動句。這種被動句其實是用主動的形式表示被動的意思,因此,必須結合對上下文的理解才能判斷。如: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被動句在翻譯時,應按今天的習慣,一律譯為“……被……”的形式。
【同步突擊】
1.下列各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 )
A.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B.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劉備天下梟雄
C.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嫗,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2.下列判斷句形式與另外三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A.予本非文人畫士
B.不知木蘭是女郎
C.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D.夫病者所見非鬼也
3.下列各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五代時始印五經(jīng),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B.夫晉,何厭之有/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D.子何恃而往/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4.下列各組句子中,不都是被動句的一項是( )
A.吾嘗見笑于大方之家/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
B.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C.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
D.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5.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動句的一項是( )
A.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B.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C.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D.不拘于時,學于余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
A.而君幸于趙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C.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7.下列句子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②卿欲何言③吾屬今為之虜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⑥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A.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B.①⑥⑦/②③④⑤⑧
C.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⑥/②④⑦/③⑤⑧
8.下列被動句形式與另外三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A.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B.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C.而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9.下列各句中,全屬于判斷句的一項是( )
①項籍者,下相人也②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③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④臣之所好者,道也⑤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⑥是女子不好⑦梁,吾仇也⑧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A.①②④⑥⑦⑧ B.①②④⑦⑧
C.②③④⑦⑧ D.①④⑤⑦⑧
10.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動句的一項是( )
A.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B.五人者……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C.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D.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
11.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幾句的一項是( )
A.此嘉樹
B.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C.我不悟佞人為誰
D.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E.陛下雖貴為天子
12.下列判斷句形式與另外三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A.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B.藺相如者,趙人也
C.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D.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13.下列各句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A.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B.陳勝者,陽城人也
C.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D.此地勢高下之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