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文化很小,叫作時尚:有一種時尚很大,叫作文化。泱泱大國.在經歷了干百年的光陰流轉后.悄然承載了一份積淀了滄桑歲月的文化。我們孜孜不倦地探尋,殊不知,那份文化早巳滲入我們平日的“時尚”生活中。
衣,身上的時尚,若一條綿延千里.匍匐在大國文化坐標間的綢帶,將古老與嶄新的華夏文明一并綰結。
絲路的絲綢,富貴的文化。
總說歲月無情.時光荏苒為誰忙,小橋流水斜陽。時間總是用狂亂的風沙.把歷史鮮活流淌的記憶埋葬成無可尋覓的絲路,徒留一片大漠獨自悲涼。難以揣測考古學家打開馬王堆漢墓時的心情,沒有任何言語能夠表達出那份文化的震撼:層層華貴的絲綢用一種輕柔卻有力的方式包裹著一個富貴的王朝。那薄如蟬翼的華裳.讓人足以想見漢代興盛的時空下.達官顯貴們身著華裳大聲談笑的太平盛世。絲綢,中國流傳千年的富貴文化。
江南的白衣素袂,溫婉的文化。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由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美人初妝。中國的文化若江南水鄉(xiāng)女子的白衣素袂,飄逸而不張揚。江南煙雨中.一彎彎的小橋若害羞的姑娘,百轉干回的巷陌,柳七郎還在低吟淺唱。水鄉(xiāng)姑娘的白衣素袂.托著一碰就碎的江南,沒有太多裝飾,也無復雜的花紋。美人一身淡雅,獨坐窗前,心如河道蜿蜒曲折,嫣然一笑.提筆在泛著淡香的紙箋上勾勒一番。如夢的江南,已在不知不覺中沾濕了她的裙裾.讓那素袂顯得那般溫婉多情。
上海灘的旗袍,個性的文化。
不知何時.人們更愿意把中國女子的經典服飾歸結為旗袍。也許是因為那個美麗孤傲喜歡張揚的張愛玲,把旗袍這一女性的最愛推到世人面前.在近代灰暗的天空下,燃起了一簇烈焰。不過確實,只有中國女子,才能穿出那份女性的美。
云錦是時尚,開衩是奔放,只有中國女子才能穿出那般“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才能展現(xiàn)出流水般的曲線美。女子凝眸,眉如遠山的黛,走在山清水秀間,走在都市的車水馬龍中.總含一抹化不開的愁。于是旗袍之美,便在女性文化的雕花窗里緩緩溢出。
衣,就是這樣一種時尚。驀然回首間,這樣一種時尚,在中國文化史已占據(jù)了大片江山。
點評
構思是文章取勝的最大法寶之一。本文以題目“衣”為線索,貫串全文。“衣”在作者的手上化作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長卷舒展.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而源遠流長的“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