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強調主旨與話題有關,規(guī)定了審題立意的范圍,要求考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從高考話題作文命題形式和發(fā)展趨勢看,“緊箍咒”越念越緊,審題難度也越來越大。只有認真審視材料和要求,明確命題人的意圖,帶上無形的“鐐銬”去“跳舞”,才能寫出合乎要求的作文。
一、明辨話題,確定重心
話題作文必須是在給定話題的范圍內進行有價值的言說,而不是根據材料自己提煉觀點,因此,話題作文的審題核心是審“話題”本身,深入理解話題內涵,然后從相關或相反的角度展開聯(lián)想,尋找話題外延。獨詞類的,如以“習慣”為話題,明確“習慣”所規(guī)定的寫作范圍,進行發(fā)散思維,可聯(lián)想到生活中既有起正面作用的良好習慣,也有起反面作用的不良習慣,可把寫作的重心放在如何看待習慣上。限制類的,如以“我說90后”為話題,“90后”規(guī)定了寫作范圍,“我”限制要從自己的角度去看,“說”暗示適合寫議論文,聯(lián)系當今各界對“90后”褒貶不一的看法,闡述自己的見解,這是寫作重心。關系類的,如以“忘記與銘記”為話題,兩詞規(guī)定了寫作范圍,二者組成并列關系的話題,需要將二者并列起來進行立意。寓意類的,如以“雕琢心中的天使”為話題,要明確話題的比喻義或象征性,“雕琢”可理解為“行動”“完善”“實現(xiàn)”等,“天使”可理解為“人生”“心靈”“理想”等,話題可立意為“用行動完善人生”“以執(zhí)著實現(xiàn)理想”“塑造美好心靈”等。
二、吃透材料,明確要旨
話題作文的材料與話題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寫作話題作文,不能僅讀了話題就輕易動筆,需要深刻理解材料內涵,明確材料與話題的關系。材料是對話題的定向解讀,是啟發(fā)我們思維的媒介,能幫助我們更準確地理解話題。解讀材料的內涵,要善于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語句,明確材料的觀點和意旨。對于寓意型的材料,更要發(fā)散思維,聯(lián)系實際,明確暗含的事理。如果提供的是多則材料,還需要借助求同思維找出材料的共性。如話題材料:與許多動物一樣,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樂窩里度過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讓它長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離巢之前也會減肥:控制食物的攝入,同時進行鍛煉(拍打翅膀,做俯臥撐)。減肥之后,它們就能展翅飛翔。這是一則寓意型材料,要求以“雨燕減肥”為話題作文。審讀此題,只有先結合材料明確“減肥”的含義,才能恰當行文。通過分析材料,我們可以知道“減肥”的含義即經歷磨煉。經歷磨煉,才能經受人生道路上各種風浪的考驗;不經過磨煉,就不可能放飛自己,不可能實現(xiàn)理想。
三、分析提示,領會用意
話題作文后的提示語往往體現(xiàn)出命題意圖,在選材范圍、寫作重心、寫作走向等方面給話題加以指導、限制,起著引領思維方向的作用。能否審清提示語,直接影響著考生的寫作思路。因此,認真分析、領會提示語中透露出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更確切地理解話題用意,開拓寫作思維的方式,從而選定最佳的寫作角度。
四、遵循要求,依照注意
話題作文往往有相關“要求”或“注意”,如寫作范圍、角度、文體、篇幅等,這是對寫作的具體限制。要嚴格遵循這些硬性要求,不能“越雷池半步”。審要求的關鍵在于看準作文要求中的“能”與“不能”、“可”與“不可”;違背“禁忌”,就會使一切付之東流。如:“你對‘怕’或‘不怕’(含喜歡)有何體驗或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這道題要求考生圍繞“怕”或“不怕”展開作文,材料明確了“三怕”(奧數(shù)、英文、周樹人),并指出了學生的不同態(tài)度。立意選材難度不大,但要遵照話題范圍,不能拋開“怕”的內容另起爐灶。該題還有下述要求:①寫記敘文或議論文;②不得透露個人信息;③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④不少于700字。寫作時首先要明確文體,只能在記敘文或議論文中選取一種,并且做到文體特征鮮明;“不得抄襲,不得套作”則要求必須是自身寫作水平的體現(xiàn),不能投機取巧;另外,不能有“個人信息”的透露,字數(shù)“不少于700字”。這些都是具體要求的內容,必須做到,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