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曾在博客中寫道:“我們總喜歡挖空心思接近那遠處的美好,然后大失所望?!绷攘葦?shù)語,引人遐思,給人啟迪。
我們是否在追求美或在接近美的過程中破壞了那份遠處的美好?
向遠處眺望,晴空下的雪山仿佛是神話中的仙女,空靈而又圣潔;去過太空的宇航員說,從太空遙望地球,地球是一顆湛藍色的星球,像一顆寶石,閃爍著神秘的光輝;野薔薇在田野中怒放,艷麗中不失高雅……這些都是極美的。然而人們卻常常埋怨距離阻礙了我們對美的欣賞。當我們跨過那段距離盡情地欣賞美的時候,我們卻發(fā)現(xiàn):山巔之上鋪天蓋地的雪只會給你的雙眼帶來灼燒般的刺痛,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有許多是沙塵飛舞的荒漠,而野薔薇上的刺常常會在你不注意時給你的手指上留下點點傷痕……
距離給遠處未知的事物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周作人說過:“人類的最大弱點之一是自命不凡的幻想?!泵鎸o法掌控、難以接近的事物,人們總是會對其抱有美好的想象,而一旦揭開了那層想象的面紗,人們又常常會感到失望——這就如同心中最堅定的信仰被證實是個謬論一樣。
所以,不要隨意去接近那些我們心目中美好的東西——無論是現(xiàn)實中的,還是我們想象中的。周敦頤的“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就告誡我們,并不是所有的美都可以捧在手心里。他告誡我們要接受并欣賞距離給美添加的風韻,別讓“褻玩”影響了人間大美。
“凌晨四點,看到海棠花未眠?!贝ǘ丝党蛇@樣寫道。那是怎樣一幅溫柔而虔誠的畫面啊。在熹微的晨光中,老人披衣而坐,默默地透過窗欞凝神細窺睡眠中的花朵。白天的海棠因為看得太過真切,反而失去了它獨特的魅力——這就是距離和朦朧賜予的美好。其實何必看得太清楚,朦朦朧朧,若即若離,反而給人一份美好的想象。就像生活一樣,就是因為生活有太多的未知,人們才會對它充滿期待,若一切都明明白白,人生豈不無趣?
自然之美需要距離的保持,更何況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交往得愈近,相互之間了解得就越多,彼此之間的利益就會產(chǎn)生更多的交集,而那交集處,就是滋生矛盾的地方,原本美好的感情就會被罩上陰影。曾有一句流行語:“人因誤解而結(jié)婚,因了解而離婚?!边@話很有道理。我認為,與其甘若醴,不如淡如水;與其讓一些世俗的東西破壞純潔的情誼,不如保持一定的距離,讓每一次的見面都如同初識一般充滿新鮮的感覺。
不要以為距離妨礙了你的審美,不要等到心中的想象破滅方才暗自后悔。我想告訴每一位看花人,不要過于接近你心中至美的花朵,隔岸觀花,其實別有一番韻味。
內(nèi)容:文章從審美的角度分析了“距離”的妙處——遠眺雪山冰川,太空遙望地球,隔岸欣賞薔薇……這些景物在人們眼中總是美輪美奐,一旦改“遠觀”為“褻玩”,在一定程度上會喪失美感。所以我們對待萬事萬物,最好的方法還是保持適度的距離,人與自然、人與人皆如此。故本項評19分。
表達:本文在引用、設問和人稱的轉(zhuǎn)換上很出色。結(jié)尾處“我”告訴每位“看花人”不要太接近“你心中至美的花朵”,點題凸旨。故本項評20分。
發(fā)展等級:文章處處可見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無論是選取的事例,還是引用的名人名言,都顯示出作者對材料內(nèi)涵的深刻理解和豐富的想象。故本項評19分。
綜合以上亮點,該作文最后得分:內(nèi)容19分+表達20分+發(fā)展等級19分=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