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一企業(yè)用殘損紙幣發(fā)電1噸可發(fā)電660度
收集全省殘損幣,燃燒一噸發(fā)電660度你可知道?一張紙幣,離開印鈔廠后,從一個城市流向另一個城市,由一個人的手流經(jīng)另一個人的手,最終磨損破舊,它最終的歸宿在哪里?您可知道,我們使用破舊的殘損幣,經(jīng)過深度破碎處理后將變成殘損幣廢料,這些廢料不僅能夠造紙,還可以用來發(fā)電。近日,記者獲悉,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在全國率先將人民幣殘損幣廢料用于生物質能發(fā)電,而這家能用殘損幣廢料發(fā)電的企業(yè)就“藏身”于洛陽。
(來源:騰訊網(wǎng))
手機電池在冬天為啥不耐用
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在冬天或者寒冷的環(huán)境下使用手機時,電池特別不耐用這事,原本一部手機一塊電池滿打滿算也能扛過8個小時的時間,為什么在冬天就只能用6個小時呢?通過對于資料以及電池的測試,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關于手機電池的小秘密——在寒冷的環(huán)境下,電池的容量降低了!
這確實是真的。一般我們手機的電池標注的容量,比如3000毫安時,這只是個理論值,它一般是在25~(2的環(huán)境中,在理想狀態(tài)下測試的結果。(此處插圖二)溫度影響了電池的化學反應的速度,過低的溫度導致鋰電池的化學反應遲緩,因此放電的電流變小,直接導致電池的可用容量降低。因此很多時候我們誤以為鋰電池在冬天的放電速度加快了,實際上本質是鋰電池本身的電池容量降低了。
(來源:騰訊網(wǎng))
中國古代名曲和背后的歷史典故
中華古韻,有十大名曲一說。據(jù)專家考證,這些名曲的原始樂譜大都失傳,今天流傳的不少譜本都是后人偽托之作。這些樂曲被歷代樂師冠以十大古典名曲,以歷史典故為旁襯,從而借古人之舊事以壯聲勢。其實,每首古曲背后都有著一段軼事。
《高山流水》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列子·湯問》中記載,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嘆道:“善哉,閣下能聽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 庇谑嵌顺蔀槿松?。后來在《呂氏春秋》中還記載著:鐘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廣陵散》
此曲是一首曲調(diào)較為激昂的古琴曲,它的背后包含了聶政和嵇康的兩個典故。此曲最早出現(xiàn)在東漢蔡邕的《琴操》里: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由于不能及時交付而被殺。于是聶政成了遺腹子。長大后,聶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學會了鼓琴的絕藝,還掌握了異容術。一天,聶政在鬧市鼓琴,“觀者成行,馬牛止聽”。韓王聽后立即召見聶政,命聶政當眾鼓琴。聶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劍,刺殺了韓王,為父報仇。這個故事被蔡邕取名為“聶政刺韓王”。
(來源:《中國古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