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秀玲
新課程教學的靈魂就是把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活化”,靈活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推進新課標教學改革。作為教師要更新觀念,利用“活”式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課堂留給學生,把舞臺留給學生。
一、教師要靈活走近學生
傳統(tǒng)教學中的師道尊嚴,老師說的就是“真理”,禁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難以產生靈性的火花,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是不利的,很難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新要求。教師要靈活走近學生,走進學生中間,聆聽他們的心聲,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靈感。教師要善于走進學生的心靈,感知每一個學生,激發(fā)他們的思想火花。還應多與家長溝通,感知孩子的歷程,實現學校與家庭的互動。走近學生的學習過程,感知學生的“疑”和“惑”,使學生靈動的火花在激發(fā)中獲得收獲與情趣。
二、教師要靈活把握課堂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副威嚴,學生一片寂靜,教師主導教學的全過程,按照新課標的教學標準,顯然是背道而馳。如何使課堂活起來,這是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那么如何使簡短的一節(jié)課活起來呢?一是教師要活起來。教師要學會幽默、學會趣味教學,要善于使用身體語言,運用激情教學。在教師的帶動下,學生才會輕松愉快地學習。二是教學內容要活起來。教師要善于串聯知識、并聯知識、分類知識、比較知識、綜合知識、表演知識、演示知識、啟發(fā)知識,從而使教學內容活起來,學生在比較、觀摩與啟迪中易于接受知識。三是課堂要活起來。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做講解,讓學生到臺前演示,讓學生互助啟發(fā),讓學生們去綜合,讓學生走出課堂去感知,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學生要活起來。使學生活起來,就要使學生“講”起來,要給學生壓擔子,指定學生當主講,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走進知識、理解知識,培養(yǎng)學生講解的能力。要把學生“聯”起來,指定學生組成互助學習對子,培養(yǎng)他們相互討論探索知識的能力。要讓學生“練”起來,通過組織學生練習,增進力度、推進速度,使學生快速掌握,提高實效。要讓學生“議”起來,通過討論增進對知識的了解,增強學生的記憶強度,開發(fā)學生敏捷的思維;要讓學生“演”起來,根據學科特點,讓學生扮演角色,讓學生走進時代、走進人物心靈,讓學生身臨其境、身在其中,從而增進學生的求知欲望。
三、教師要靈活改變教法
傳統(tǒng)的教法就是教師以滿堂灌為主,灌輸式、填鴨式、被動式的課堂死氣沉沉,課堂沒有活力,教師始終處于主角地位,學生思考的空間很小,課堂產生不出不同的“音符”。新課標教學要求教師善于改變教法,在教法上創(chuàng)新。一是要善于角色轉換,實現主角與配角的角色互換與互動,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二是要善于實施分組教學法,讓學生在分組中主動學習、互助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由“填鴨式”變?yōu)椤办`動式”學習。三是要善于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由“要我思考”變?yōu)椤拔乙伎肌薄K氖且朴诮唤o學生一把開啟智慧的“金鑰匙”,讓學生主動開啟知識的寶庫,實現結果到思考的轉變。
四、教師要靈活整合教材、編寫教案
教師要學會靈活整合教材。整合教材的過程,也是教師創(chuàng)新教材的過程,把整合創(chuàng)新的新內容傳授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消化與吸收。通過整合比較,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所聯想與突破;通過整合歸類,使學生理解含義更清晰,使用知識更順暢;通過整合排隊,使學生不是簡單地學教材而是如何用好教材。整合教材就是要求教師學會用教材,不是簡單地教教材,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發(fā)展學生個性起到一定的作用。
傳統(tǒng)的教案以教為主,新課標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師編寫教案要靈活,體現創(chuàng)新的特點。一是編寫教案思想教育要靈活。深挖課文中的品德教育內涵,真正實現學與育的雙重教學目標。二是編寫教案課程目標要靈活。把握重點,強化難點,解答疑點,突出個案目標教法。三是編寫教案要靈活整合教材知識點。溫故而知新,靈活掌握,思聯結合,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五、教師要靈活運用語言
教師的課堂語言關系到一節(jié)課能否感染學生,能否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能否調動全體學生與教師同步,直接關系到一節(jié)課的質量高低。教師在課堂上靈活運用語言需做到:一是要善于運用“書面”語言。師者不僅僅傳道授業(yè)解惑,書寫出規(guī)整、有序、美觀、大方、錯落有致的板書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會在不自覺中學習教師的字體、學習教師的美觀設計,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享受視覺的盛宴。二是要善于使用口頭語言。教師要做到口語準確規(guī)范、聲調抑揚頓挫,聲音要有感染力,語調要有親和力,遣詞造句要準確流暢。教師的口頭語言要通俗易懂,同時應具有邏輯性和針對性,不拖泥帶水、冗長繁雜,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給學生以聽覺的享受,進而增進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活”式教學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展示學生的個性,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每個學生都可以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合理運用“活”式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不同水平層次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實現“以人的發(fā)展”的教育目的。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