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杰,宋 濤
(沈陽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遼寧 沈陽110004)
隨著城市交通的快速發(fā)展,我國許多城市的交通擁堵現象日益嚴重,交通問題也日趨復雜,交叉口擁堵已成為我國許多大城市交通擁堵的常態(tài)。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網的咽喉,是人流、機動車流與自行車流的匯集點,它們之間的相互干擾,使行車速度降低,發(fā)生交通擁擠,甚至交通堵塞。有資料表明,因交叉路口擁堵而造成的交通延誤占城市道路交通總延誤的1/3以上,在交叉路口發(fā)生的事故約占整個交通事故的50% 以上。因此,如何較好地設計交叉口,合理組織交通,對提高交叉口的車速,減少延誤和交通事故,避免交通阻塞,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將以平面立交工作機理為基礎,以沈陽市平面立交的成功實踐為例,著重介紹平面立交的基本機理及應用實踐,為國內城市平面交叉口的治理改善提供借鑒。
平面立交是在十字路口的各個角修建一條小型環(huán)路,如同將一座立交橋放到平面上,汽車轉彎必須經過路口旁邊的環(huán)路才能實現。小型環(huán)路使十字路口起到立交橋的作用,在十字路口處,東南西北4個方向的車輛全部直行。需要在十字路口左轉彎的車輛,必須直行通過路口,在十字路口之后的小型環(huán)路處,經過連續(xù)2次右轉,最終實現左轉。需要在十字路口右轉的車輛,必須在進入十字路口之前,進入轉向車道,實現右轉。由于沒有轉彎車輛經過十字路口,從而有效地減少了路口車輛的交叉點,保證了交通暢通。典型的平面立交如圖1所示。
圖1 典型平面立交
1)左轉車流:增設轉彎車道,車輛經過2次右轉實現左轉,將轉彎車流轉變?yōu)橹毙熊嚵?,避免了左轉車流與直行車流的沖突。左轉車流的交通流線如圖2所示。
圖2 左轉車流交通流線示意圖
2)右轉車流:增設右轉專用車道,在進入交叉口前駛出,大大方便了右轉車行駛。右轉車流線如圖3所示。
3)直行車流:根據交叉口信號的相位指示行駛。直行車的流線如圖4所示。
4)非機動車流和人流:右轉非機動車流和人流在進入交叉口前轉向,直行非機動車流和人流根據信號相位指示走行,左轉非機動車流和人流根據信號相位指示可采用“二次過街”形式走行。非機動車和行人流線如圖5所示。
圖3 右轉車流交通流線示意圖
圖4 直行車流交通流線示意圖
圖5 非機動車流和人流交通流線示意圖
從2010年開始,沈陽市對中心區(qū)90處左轉車流量較大的交叉口進行了交通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沖突點數目、信號相位及配時、交通流量、交叉口飽和度、平均延誤、信號周期損失時間、左轉車通過交叉口需信號周期數等指標(見表1)。
表1平面立交與平面交叉口交通運行參數比較表
與平面交叉口相比,采用平面立交進行交通組織后,交叉口的沖突點減少為1處,交叉口信號精簡為2相位,交叉口平均飽和度、車輛平均延誤、信號周期平均損失時間、左轉車通過交叉口需信號周期數等指標大大改善,反映出交叉口機動車運行效率的大大提升。
城市道路立交分類及選型直接影響立交功能、規(guī)模和工程造價,是立交規(guī)劃、設計的重要依據之一。根據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立體交叉口應根據相交道路等級、直行及轉向車流行駛特征、非機動車對機動車干擾等進行分類,可分為3類:
A類:樞紐立交,包括A1(主要形式為全定向、喇叭型、組合式全互通立交)和A2(主要形式為喇叭型、苜蓿葉形、半定向、組合式全互通立交)2類;
B類:一般立交,主要形式為喇叭型、苜蓿葉形、環(huán)形、菱形、迂回式、組合式全互通和半互通立交;
C類:分離式立交。
與A、B、C3類立交相比,平面立交通過增設右轉和左轉匝道,保證了右轉車流無交織,并將左轉車流與直行車流一并考慮,采用信號燈進行控制,提高了交叉口的運行效率(見表2)。
表2 交叉口類型及交通流行駛特征
在工程造價方面,根據沈陽市經驗,在同等建設條件下,平面立交僅為A類立交的1/8~1/7,B類立交的1/6~1/5,C類立交的1/5~1/4。
1)主干路-主干路交叉口、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采用平面交通組織形式;
2)交叉口轉向(左轉、右轉)車流量較大;
3)交叉口交通流量較大;
4)交叉口改造資金有限;
5)交叉口相交道路綠化防護帶較寬或兩側建筑后退紅線距離較大;
6)近遠期結合,近期采用平面交通組織,遠期采用互通立交組織。
前期分析階段:在對現狀土地利用、交叉口及各轉向交通流量和現狀交通條件調查基礎上,將區(qū)域用地規(guī)劃、交通流量預測和交叉口改善條件,作為平面立交設計的基本依據。
規(guī)劃設計階段:首先進行平面立交的整體形式設計,結合交通流量預測結果,在保證滿足左轉車匝道排隊需求、車輛最小轉彎要求基礎上,進行轉彎匝道設計。
方案評價階段:從改善前后交通運行指標對比、車流行駛順暢程度、工程造價、近遠期銜接關系、對沿線地塊交通影響等指標對規(guī)劃方案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作為方案優(yōu)化的基本依據,平面立交規(guī)劃技術路線如圖6所示。
為保證2013年“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的勝利召開,作為全運會主功能區(qū)的沈陽市渾南地區(qū)先后建設了渾南大道-金陽大街交叉口、航天路-白塔大街交叉口、航天路-桃仙大街交叉口等3處平面立交,并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
航天路-白塔大街交叉口位于沈陽市渾南新城,相交道路航天路和白塔大街是沈陽市重要的交通主干道。根據沈陽市渾南新城綜合交通規(guī)劃,航天路-白塔大街交叉口預留了遠期建設互通立交的用地條件,航天路規(guī)劃東西向直行有軌電車1條。
由于近期兩處交叉口交通流量不大,近期為節(jié)省工程造價,在原立交控制用地內,規(guī)劃建設平面立交。在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個象限,分別增設1處右轉匝道和1處左轉繞行匝道,交叉口左轉車輛走行左轉繞行匝道,車輛通過2次右轉實現左轉。車輛最小轉彎半徑控制在25m以上,保證了車流的順暢行駛。航天路-白塔大街平面立交規(guī)劃如圖7所示。
圖6 平面立交技術路線
圖7 航天路-白塔大街平面立交規(guī)劃
通過實例驗證,采取平面立交交通組織與其他交通組織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1)通行能力提升,交叉口由4相位縮減至2相位,交叉口運行效率提升35%左右;
2)節(jié)省工程造價,僅為互通立交造價的18%左右;
3)安全提升,交叉口禁止左轉后,避免了航天路左轉車輛與直行有軌電車的沖突。
平面立交因其交通組織靈活、造價節(jié)省、近遠期結合較好等優(yōu)勢,已成為平面交叉口交通改善的重要手段。根據沈陽市平面立交實踐結果,采用平面立交進行交叉口的交通組織,交叉口信號可精簡為2相位,交叉口沖突點減少為1處,交叉口機動車運行效率大大提升。另外,平面立交可與綠化景觀相結合,并為遠期建設互通立交預留了條件,真正實現了交通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國內城市平面交叉口治理改善提供重要的借鑒意義。
[1] 黃從俊.城市立交規(guī)劃的體系和方法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564-567.
[2] 崔笑川,寇磊,陳京榮.基于人均延誤的公交優(yōu)先信號交叉口配時研究[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5,17(2):1-4.
[3] 肖秋生,徐慰慈.城市交通規(guī)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6-47.
[4] 張文春.城市立交的選型與方案設計[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4):82,84.
[5] 徐健,俞雪雷.城市立交節(jié)地規(guī)劃設計[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2(5):8-12,5.
[6] 相譜,葉家瑋,王宇.基于交通流仿真的平面立交方案研究與實現[J].交通科技,2008(6):97-100.
[7] 郝晨羽,劉小勇.信號交叉口通行能力計算方法適用性研究[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4,16(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