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阮籍微言政治詩賦

      2015-04-18 07:04:45張建偉
      晉中學(xué)院學(xué)報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影射司馬氏伯夷

      張建偉

      (山西大學(xué)文學(xué)院,山西太原030006)

      魏晉之際,阮籍處于司馬氏的高壓統(tǒng)治之下,他忍辱求全,不得已屈從于司馬氏,甚至于有時還公開表態(tài)愿意合作,比如主動求官東平相[1],因此,司馬昭不僅容忍他的放誕行為,還對他加以保護。但阮籍內(nèi)心同情曹魏,對司馬氏謀求篡魏的行為持反對態(tài)度。這種行為與內(nèi)心的分裂使得他倍感痛苦與無奈,只能以各種狂放怪異的違反禮教的行為發(fā)泄心中的憤懣[2]。阮籍不敢對時事公開發(fā)表評論(1),只能通過詩文曲折地表明易代之際自己同情曹魏、反對司馬氏篡魏的立場。

      阮籍作品的絕大部分主題,是在魏晉之際幾乎深藏不露的政治態(tài)度和內(nèi)心隱秘。為了避免被司馬氏集團識破自己的真實想法,他在作品中使用了隱微的表達方式,即用古典言時事、比興和影射。

      一、用古典言時事

      先論用古典言時事(2)。阮籍在詩賦中經(jīng)常利用古典隱微地反映魏晉時期的史事?!对亼选吩娖涫芭腔才畛厣稀币皇祝骸笆菚r鶉火中,日月正相望”,用《左傳·僖公五年》晉侯伐虢之典,指司馬師廢齊王芳之事,表明了自己反對司馬師廢掉齊王芳。再如《詠懷》詩其三十一:

      駕言發(fā)魏都,南向望吹臺。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戰(zhàn)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fù)來。夾林非吾有,朱宮生塵埃。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3]308

      詩的古典指戰(zhàn)國時的魏國為秦國所滅?!稇?zhàn)國策》卷二十三《魏二》“梁王魏嬰觴諸侯于范臺”條:

      梁王魏嬰觴諸侯于范臺。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興,避席擇言曰:“(中略)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調(diào)也;左白臺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后蘭臺,強臺之樂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梁王稱善相屬。(3)

      據(jù)《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魏惠王之時,魏國距離被秦國所滅時間尚遠。但是魯君說魏惠王“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調(diào)也;左白臺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后蘭臺,強臺之樂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魏惠王飲酒享樂都是亡國的征兆。史籍并沒有戰(zhàn)國魏王棄賢者的記載,阮籍用典但是并不拘泥于原典?!度龂尽肪砣睹鞯奂o(jì)》注引《魏略》曰:

      是年(青龍三年)起太極諸殿,筑總章觀,高十余丈,建翔鳳于其上;又于芳林園中起陂池,楫櫂越歌;又于列殿之北,立八坊,諸才人以次序處其中,貴人夫人以上,轉(zhuǎn)南附焉,其秩石擬百官之?dāng)?shù)。帝常游宴在內(nèi),乃選女子知書可付信者六人,以為女尚書,使典省外奏事,處當(dāng)畫可,自貴人以下至尚保,及給掖庭灑掃,習(xí)伎歌者,各有千數(shù)。[4]104-105

      魏明帝追求享樂是曹魏走向衰落的轉(zhuǎn)折,這是阮籍此詩“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fù)來”的今典。此詩表面上詠嘆戰(zhàn)國魏的滅亡,實則利用曹魏和戰(zhàn)國魏的同一個“魏”字,借指今事,憂嘆曹魏政權(quán)走向衰敗滅亡(4)。尾句“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身竟為土灰”為曹魏君臣之詩之近典(5),阮籍用魏武帝與自己父親阮瑀的詩句,更可確證他此詩隱喻曹魏之滅亡。

      二、比興手法

      次論比興手法。比興為中國詩歌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手法,《詩經(jīng)》和《楚辭》早已為后世樹立了典范。阮籍的詩賦中經(jīng)常使用,并且更為隱微,比如《詠懷》詩其七十九以鳳凰象喻嵇康[5],《鳩賦》《獼猴賦》等賦作也有象喻意義?!而F賦》寫鳩子被狂犬所殺,字里行間有嘆息憐愛之意。劉汝霖《漢晉學(xué)術(shù)編年》將《鳩賦》系于齊王曹芳正始十年(249),他說:“疑雙鳩即指曹爽兄弟也”[6]180。徐公持先生《魏晉文學(xué)史》說:“此賦似暗寓魏室二少帝先后被廢被殺事”,他認(rèn)為《鳩賦》是悼念魏帝齊王曹芳和高貴鄉(xiāng)公的。郭光先生《阮籍集校注》說《鳩賦》“以狗殺兩鳩子,以影射司馬懿對王凌、楚王彪的殺害”。景蜀慧先生《魏晉詩人與政治》以為《鳩賦》是傷悼夏侯玄、李豐等人[7]。韓傳達先生《阮籍評傳》認(rèn)為《鳩賦》是寄托嵇康、呂安的被殺,為悼念嵇康之作(6)。劉、徐、郭、景、韓五說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是證據(jù)都不夠充分,因此,《鳩賦》到底暗指現(xiàn)實中的何事尚待進一步考察?!东J猴賦》的具體寄托何在也存在爭議,陳伯君先生《阮籍集校注》說:“疑此文為諷刺或悼嘆曹爽而作”,羅宗強先生認(rèn)為此賦是“借獼猴以對干進的邪佞之徒加以嘲笑”[8]119,曹道衡先生的看法類似(7),徐公持、韓傳達二位先生以為《獼猴賦》是諷刺禮法之士的,王曉毅先生認(rèn)為《獼猴賦》“似乎為影射鐘會而作。文中獼猴,酷似鐘會性格肖像”[9]165??傊?,這些賦作盡管尚未有統(tǒng)一的認(rèn)識,但都是有感于政治事件而發(fā)的。

      阮籍繼承了《詩經(jīng)》《楚辭》用比興來寓褒貶的傳統(tǒng),并且有所創(chuàng)新,就是將比興與用典結(jié)合起來。例如《詠懷》其五十一:

      丹心失恩澤,重德喪所宜。善言焉可長,慈惠未易施。不見南飛燕,羽翼正差池。高子怨新詩,三閭悼乖離。何為混沌氏,倐忽體貌隳。

      此詩“不見南飛燕,羽翼正差池”一句,是比興手法,同時,此句也是用典?!对娊?jīng)·邶鳳·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毛傳》云:“燕之于飛,必差池其羽?!薄多嵐{》云:“差池其羽,謂張舒其尾翼。興戴媯將歸,顧視其衣服?!编囆≤娤壬u曰:“燕燕于飛,差池其羽”,描寫燕子起飛,舒張開雙翅雙尾,象喻戴媯被迫大歸之際,整理衣服儀容,從而刻畫出她臨難不茍、從容不迫、珍惜自己人格尊嚴(yán)的品格。[10]4《詩經(jīng)》以比興手法成功塑造了戴媯被迫大歸時悲傷而鎮(zhèn)定的形象。

      阮籍《詠懷》詩用《詩經(jīng)》此典,又有所發(fā)展。黃節(jié)先生解“不見南飛燕,羽翼正差池”,“傷魏之?dāng)P棄宗室,不如燕之于飛也”[11]62。筆者以為,黃先生引《燕燕》一詩甚是,但解說卻有所不妥。《詩序》曰:“《燕燕》,衛(wèi)莊姜送歸妾也?!薄堆嘌唷返谋尘罢纭多嵐{》所言:“莊公薨,完立,而州吁殺之。戴媯于是大歸,莊姜遠送之于野,作詩見己志。”古典中的州吁以臣弒君,司馬昭也是以臣弒君?!对亼选吩姟把嘌唷眱删涫潜扰d(8),更是用典,阮籍用此典故,以類似的歷史揭露了司馬昭弒魏帝高貴鄉(xiāng)公的罪行。

      《詩經(jīng)》既是比興藝術(shù)的典范,又是后世詩文典故的淵藪。阮籍既學(xué)習(xí)《詩經(jīng)》的比興手法,又取其詞句作典故,從而使詩句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內(nèi)涵。

      三、影射手法

      最后討論影射的藝術(shù)手法。阮籍《首陽山賦》說“實囚軋而處斯兮,焉暇豫而敢誹”,伯夷、叔齊如同階下囚一般,又怎么敢對周武王說三道四呢?他們既然困而投靠周國,又怎么敢于進諫周武王,不顧性命地妄加評論呢?表面上這是批評伯夷、叔齊,實際上這是阮籍的自責(zé)之言。阮籍出仕司馬氏與其說是“窮而來歸”,不如說是“畏法而至”(9)。阮籍在司馬氏身邊,表面上放誕自若,實際上是如履薄冰,動輒得咎,他還得應(yīng)付何曾、鐘會等人的糾纏。何曾自命為禮法之士,對阮籍毀壞禮教的行為極為不滿,鐘會則經(jīng)常對阮籍進行窺探(10)?!对亼选吩娖涠澹骸暗饭ぱ宰?,稱我三江旁”,“工言子”即指鐘會(11)。鐘會窺探阮籍意旨多半是奉司馬氏之命,因為作為司馬氏的親信,鐘會經(jīng)常為司馬氏對政敵進行窺探(12)。

      雖然阮籍對曹魏有感情,但在朝廷為官時,他不敢與魏帝過于親近。盡管他對司馬氏的篡奪行為心存怨恨,卻不得不接受其征辟,作司馬氏的屬官?!对亼选吩娖涠疲骸班掂低旧鲜浚斡米员3??”在這種環(huán)境中如何保全自己成了阮籍必須時刻關(guān)注的問題。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束縛,謹(jǐn)慎小心,從不對時事發(fā)抒議論,以至于司馬昭許之為“至慎”(13)。阮籍批評伯夷、叔齊妄發(fā)褒貶,實指自己處于這種嚴(yán)酷的環(huán)境中,如何能像伯夷、叔齊般對時事加以評判呢?

      《首陽山賦》:“彼背殷而從昌兮,投危敗而弗遲。”阮籍此句字面上指伯夷、叔齊背殷投周,暗指自己過去不仕曹爽,如今卻不得不出仕于司馬氏(14)?!按诉M而不合兮,又何稱乎仁義”,是說二人來到周國后發(fā)現(xiàn)并不是自己想象的棲身之所,又怎么能擔(dān)起孔子所稱之“仁義”呢?實指阮籍做司馬氏的官,雖然從根本上講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但名節(jié)已虧。

      司馬師廢魏帝曹芳是他對李豐事件的應(yīng)對之一,廢魏帝曹芳只是滿足了司馬師進一步控制朝政的要求,而曹芳、太后及群臣悲傷,阮籍內(nèi)心自然持反對態(tài)度(15)。雖說廢立表面上是曹魏政權(quán)內(nèi)部的事,實際上這意味著大權(quán)旁落,有亡國的危險,和殷周易代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處于這種情況下,如果想保全自己的名節(jié),阮籍就應(yīng)該像伯夷、叔齊那樣避世隱居起來。然而,司馬氏對待士人的態(tài)度,是不為我用,便有殺生之禍。生活于魏晉之際,是做不得伯夷、叔齊的。

      令詩人難堪的是,在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立高貴鄉(xiāng)公曹髦之后,阮籍被封為關(guān)內(nèi)侯,徙官散騎常侍。這本是對在廢立中立功定策之人的封賞,比如司馬師、司馬昭、王祥、鐘會等人(16)。然而,內(nèi)心持反對態(tài)度的阮籍也被列入封賞行列,他處于這種脫身不得、欲辯不能的境地,面對自己當(dāng)世乃至身后都可能無法洗清的屈辱,他不敢正面表露自己的感情。因此,阮籍《首陽山賦》借助評論古人伯夷、叔齊,以殷周易代影射魏晉之際,表面上憤激地批評伯夷、叔齊,實際上是說自己在當(dāng)時無法像伯夷、叔齊一樣批評政治,表示不合作的立場,他借評論古事曲折地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悲憤和深刻的自責(zé)[12]。

      與阮籍同時的嵇康也使用過影射手法。管叔、蔡叔以周公攝政將不利于成王為名,舉兵反抗,被周公討平,他們是公認(rèn)的叛逆之人。嵇康作《管蔡論》,說:“管蔡皆服教殉義,忠誠自然”,他們反對周公,原因在于:

      管蔡服教,不達圣權(quán);卒遇大變;不能自通。忠疑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眾,欲除國患。翼存天子,甘心毀旦。斯乃愚誠憤發(fā),所以徼福也。[13]245-246

      明人張采《三國文》卷十九評曰:

      周公攝政,管蔡流言;司馬執(zhí)權(quán),淮南三叛。其事正對。叔夜盛稱管、蔡,借以譏切司馬也,安得不被禍邪?

      嵇康說管、蔡“忠疑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眾,欲除國患”,他表面上為管、蔡作翻案文章,實際上是影射司馬氏秉政時期起兵反抗的淮南三叛王凌、毌丘儉和諸葛誕等人。他們本來是不滿于司馬氏專權(quán),想要維護曹魏社稷。王凌謀立楚王曹彪是因為“帝幼制于強臣”,他反對司馬懿是為了“興曹氏”。諸葛誕堅決反對司馬氏代魏之事,也是為了曹魏社稷。然而,他們卻被司馬氏控制的輿論定為叛逆之臣(17)。據(jù)《三國志》卷二十八《王凌傳》,王凌、令狐愚被比作春秋時的逆臣崔杼、歸生,被發(fā)冢、剖棺、暴尸,諸葛誕被認(rèn)定為叛亂,而平定所謂叛亂的司馬昭卻獲得了“功濟兆民,聲振四?!盵14]141的表彰,這些話雖然出自高貴鄉(xiāng)公詔書,代表的卻是司馬氏的旨意。嵇康寫作《管蔡論》,說管、蔡“忠疑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眾,欲除國患”,實際是為王凌等人辯護,自然難容于司馬氏。嵇康又作《與山巨源絕交書》,“非湯、武而薄周、孔”,使得司馬昭大怒(18)。湯、武、周、孔都是儒家的大圣人,特別是孔子祖述堯舜,而堯舜是禪讓天下的,菲薄了這些人,司馬氏將來禪代時怎么辦,嵇康影射批評魏晉禪代之事,怪不得司馬昭大怒,這就為他日后被殺埋下了禍根[15]。

      嵇康以古論今,用影射的方法譏評時政,為自己惹來禍端??磥碛吧涞氖址m然貶斥效果強烈,卻不夠隱微,因此容易為作者帶來危險。阮籍使用比興和典故喻指史實比較多,很少使用影射手法,即便是《首陽山賦》的以古諷今,也是深藏不露、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而阮籍微言文學(xué)的另外兩種手法用古典言時事和比興,則比較隱蔽,并且達到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

      文人在詩賦中使用比興、用典、影射等手法表達政治微言,在阮籍之前只有曹植比較突出,但也只是個別作品,比如《贈白馬王彪》等。阮籍在風(fēng)格上發(fā)展到更含蓄、更深沉,以至于所謂“難以情測”[16]322。這種手法對后世李商隱、韓偓、錢謙益等詩人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阮籍的微言政治詩賦是有感于史事而寫的,暗指當(dāng)時的時事,這些史事在作品中經(jīng)過了提煉和加工,因此表現(xiàn)得更集中、更深刻、更具體,也更鮮明,將產(chǎn)生強烈而久遠的感染作用,這是歷史記載所不可比擬的[17]3。劉學(xué)鍇先生在評述李商隱詠史詩的諷時性時說:“越是現(xiàn)實政治關(guān)系密切的假托影射之作,就愈趨隱晦”,“從藝術(shù)上看,最成功的往往是第一類和第二類中所詠人事本身具有一定典型性者”[18]7-8。李商隱和阮籍的詩歌都以隱晦出名,這個論斷也可以用來評論阮籍詩賦。比如《鳩賦》哀悼弱者的被害,《獼猴賦》諷刺干進的邪佞之徒,即使我們很難猜測阮籍暗指的具體史事,其藝術(shù)感染力也并不因此而減弱。再如《詠懷》其三十一“駕言發(fā)魏都”,因驕奢淫逸而亡國的事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所以,盡管阮籍借戰(zhàn)國魏的滅亡喻指今日曹魏之衰敗,但這首詩并未成為對號入座的謎語,而體現(xiàn)了一種歷史興亡的規(guī)律,阮籍詩賦的魅力和藝術(shù)價值正在于此。

      注釋

      (1)《世說新語·德行》篇曰:“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2)陳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別傳》中,將詁釋詩章分為考證本事和解釋辭句兩類,他說:“前者乃考今典,即當(dāng)時之事實。后者乃釋古典,即舊籍之出處。”釋證阮籍“用古典言時事”,即陳先生所言以釋古典“考今典”。

      (3)漢司馬遷撰《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惠王)十五年,魯、衛(wèi)、宋、鄭君來朝?!碧扑抉R貞《索隱》引《竹書紀(jì)年》為惠王十四年。范臺,即吹臺。

      (4)此點蔣師爚、陳沆、方東樹、黃節(jié)早已言之。另外,阮詩“夾林非吾有”,也契合《戰(zhàn)國策》“前夾林而后蘭臺”。

      (5)曹操《步出夏門行》:“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比瞵r《七哀詩》:“良時忽一過,身體為土灰?!?/p>

      (6)韓傳達《阮籍評傳》第112-113頁,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7年版;王曉毅《儒釋道與魏晉玄學(xué)形成》:“‘兩鳩子’指嵇、呂二賢,‘狗’指鐘會”(第 165 頁),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版。

      (7)曹道衡先生認(rèn)為,《獼猴賦》“顯然是借獼猴以斥責(zé)某些趨炎附勢之徒”,見其《魏晉文學(xué)》第110頁,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朱自清《詩言志辨》說:“《楚辭》的‘引類譬諭’實際上形成了后世‘比’的意念”,“后世多連稱‘比興’,‘興’往往就是‘譬喻’或‘比體’的‘比’,用毛、鄭義的絕無僅有”。阮詩之比興與《詩經(jīng)》有所不同,但后世詩歌也有用毛、鄭義以比興寓美刺的,如阮籍《詠懷》詩。

      (9)借用魏李喜語,見《世說新語·言語》篇。

      (10)《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鐘會數(shù)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p>

      (11)參見古直《阮嗣宗詩箋定本》,《層冰堂五種》之二,上海中華書局1935年聚珍仿宋本。

      (12)參見《三國志·夏侯尚傳附子玄傳》注引《魏氏春秋》所記許允被殺事。

      (13)參見《世說新語·德行》篇。

      (14)《晉書·阮籍傳》:“及曹爽輔政,召為參軍。(阮)籍因以疾辭,屏于田里。歲余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宣帝為太傅,命籍為從事中郎?!?/p>

      (15)《詠懷》詩其十六“徘徊蓬池上”,有句“是時鶉火中,日月正相望”,就是指司馬師廢齊王芳之事。

      (16)參見《晉書》卷二《文帝紀(jì)》:“以參定策,進封高都侯,增封二千戶”;同書卷三十三《王祥傳》:“與定策功,封關(guān)內(nèi)侯,拜光祿勛,轉(zhuǎn)司隸校尉”。

      (17)參見《三國志》卷二十八《王凌傳》及注引《漢晉春秋》。

      (18)《三國志》卷二十一《王粲傳附嵇康傳》注引《魏氏春秋》:“及山濤為選曹郎,舉(嵇)康自代,康答書拒絕,因自說不堪流俗,而非薄湯、武。大將軍聞而怒焉?!?/p>

      [1]牛貴琥.阮籍至東平考[J].江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6(5):48-50.

      [2]張建偉.阮籍研究第五章[M].太原:三晉出版社,2012.

      [3]陳伯君.阮籍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7.

      [4]陳壽,裴松之.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5]張建偉.阮籍〈詠懷〉詩其五十六、其七十九探微[J].晉陽學(xué)刊,2005(2):123-125.

      [6]劉汝霖.漢晉學(xué)術(shù)編年卷六[M].北京:中華書局,1987.

      [7]景蜀慧.魏晉詩人與政治[M].北京:中華書局,2007.

      [8]羅宗強.玄學(xué)與魏晉士人心態(tài)[M].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3.

      [9]王曉毅.儒釋道與魏晉玄學(xué)形成.[M].北京:中華書局,2003.

      [10]鄧小軍.談以史證詩[M]//詩史釋證.北京:中華書局,2004.

      [11]黃節(jié).阮步兵詠懷詩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

      [12]張建偉.易代之際的悲憤與自責(zé)——〈首陽山賦〉箋證[J].山西大學(xué)學(xué)報,2006(1):99-103.

      [13]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卷六[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

      [14]陳壽.三國志 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5]魯迅.魏晉風(fēng)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M]//魯迅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

      [16]蕭統(tǒng),李善.文選 卷二十三[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7]錢鐘書.宋詩選注·序[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8.

      [18]劉學(xué)鍇.李商隱詩歌研究[M].合肥: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影射司馬氏伯夷
      試論洗硯池晉墓墓主身份
      憶祖母紡線
      入魏司馬氏人物及其后裔研究
      論司馬氏對曹髦之死的應(yīng)對
      —— 兼論葬儀之議中的劉賀記憶
      伯夷列傳 / 楊明臣
      中華書畫家(2018年9期)2018-10-25 02:25:48
      記得
      樸趾源?「伯夷論」??*——?? ??? ????
      “尋根文學(xué)”對鄉(xiāng)土中國本體困境的影射與反思
      淺析女性生存智慧在中西文學(xué)作品中的影射
      考試周刊(2016年7期)2016-03-11 08:11:22
      淺析東晉門閥的衰落
      世紀(jì)橋(2014年3期)2014-04-11 04:32:06
      青河县| 水富县| 普陀区| 牡丹江市| 西平县| 渭源县| 灌南县| 灌云县| 旺苍县| 赤峰市| 尉犁县| 宁明县| 宁波市| 南汇区| 禹州市| 依安县| 历史| 涞水县| 乌恰县| 股票| 郁南县| 凤庆县| 紫云| 昌邑市| 台中县| 宜川县| 延庆县| 务川| 沭阳县| 益阳市| 南开区| 乾安县| 中阳县| 盐池县| 武宣县| 元谋县| 永寿县| 宁阳县| 佛山市| 天祝| 三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