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秀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石屯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353601)
毛芋—機插稻種植模式高效栽培技術
陳愛秀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石屯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353601)
生產實踐表明,毛芋—機插稻種植模式是一種高效栽培模式,該文總結了政和縣低海拔鄉(xiāng)鎮(zhèn)采取該模式種植毛芋、機插稻的成功經驗和高產栽培技術。
毛芋;機插稻;栽培技術
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工價和田租的提升,種糧大戶、專業(yè)合作社種植稻谷的效益降低。為此,南平市政和縣低海拔鄉(xiāng)鎮(zhèn)的種糧大戶、專業(yè)合作社采用毛芋—機插稻種植模式,明顯提高了生產效益。如:政鑫山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是一家擁有各種農機具和工廠化育秧室的專業(yè)種糧合作社,在石屯鎮(zhèn)、鐵山鎮(zhèn)流轉承包農田近67 hm2種植雙季稻,效益偏低。2015年,該合作社在石屯鎮(zhèn)松源村以每年225 kg干谷承包流轉農田13.33 hm2,頭季以每667 m2300元轉租給農戶種植早熟毛芋;第2季統(tǒng)一收回農田,機插一季水稻。毛芋采用地膜覆蓋栽培種植時間提前至12月中旬,收獲期提早到翌年7月初,平均每667 m2芋艿產量1200 kg、收入3800元;合作社6月中下旬采用塑料軟盤播種育秧,7月中下旬機插搶種一季晚稻,平均每667 m2稻谷產量560 kg、收入1650元;扣除水稻種植成本和田租,每667 m2收益650元,高于雙季稻種植效益。這種種植模式達到穩(wěn)產、增收、高效的目的?,F將該種植模式的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1 品種選擇
應選用早熟、高產、適應性強的優(yōu)良品種,如麗水白芽早芋、貴州早熟芋,生育期在200 d左右,早種、早管促早發(fā),達到早收的目的,為下季水稻生長留足時間。芋種應選頂芽充實、完整、無病、大小均勻的子芋,每個重71~77 g。
1.2 選地、整畦、施基肥
針對芋性喜潮潤不耐澇、根系發(fā)達、需肥量大等特點,并考慮下茬種植水稻等情況,芋地應選擇海拔低于400 m、排灌方便、土層肥沃的農田。在上一年水稻收割后,用拖拉機翻犁。12月初,整畦前開直條溝,每667 m2施腐熟優(yōu)質土雜肥或牛欄糞1500 kg,外加復混肥80 kg、過磷酸鈣50 kg作基肥,然后耙細整平。地畦要整成小高畦,畦寬80 cm、畦高30 cm、溝寬30 cm。環(huán)邊溝略深,溝溝相通,排灌通暢。
1.3 適時早種,合理密植
早熟毛芋在政和縣從播種到收獲200 d左右。后茬要插植晚稻,必須保證毛芋在7月中旬前收獲、晚稻在7月中下旬插秧。因此,毛芋應于上一年12月中上旬搶晴搶早種植。株距40 cm,每667 m2種植1400~1500株。
1.4 早蓋膜,勤管理
播種時抹掉除頂芽外的多余芽和芋毛,下種后蓋草木灰、細土,蓋土后的芋畦要求呈龜背狀,畦表噴精禾草克或草甘膦等除草劑,以防雜草滋生,然后蓋上地膜。一般30 d左右出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芋苗大量出土。前期氣溫較低,破膜扶苗時應盡量減小破薄膜范圍,在膜邊上蓋土,既可保溫、保濕,又可防止雜草生長。一旦天氣轉暖,為防膜內芋苗被烈日灼傷,應及時破膜扶苗。
1.5 適時中耕培土,重施壯苗肥
在3月下旬結合除草和小培土施壯苗肥,每667 m2用45%復合肥45 kg點兜撒施;在4月中旬結合大培土,重施第2次壯苗肥,每667 m2用45%復合肥50 kg、硫酸鉀30 kg點兜撒施,施后覆土。
1.6 加強水分管理
5月份之前,保持土壤濕潤以根濕為宜。進入6月份,氣溫升高,芋葉增大,蒸騰量大,此時地下部分正處于膨大期,對水分需求量大,應保持溝中有水。收獲前15 d才可斷水。
1.7 病蟲防治
毛芋在整個生長期內蟲害發(fā)生率較低,主要以蚜蟲、芋螨、斜紋夜蛾為主,可用高效、低毒的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病害主要有軟腐病、芋疫病、葉斑病等,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政和縣正常雙季晚稻移栽期為7月中下旬,種植早熟毛芋后,芋農要把毛芋收獲后的農田及時交還,合作社機插晚稻,水旱輪作,可提高水稻的產量。
2.1 灌水溶田,耕地整理
由于頭季芋葉、芋根回田量大,因此在毛芋收獲后要及時灌水溶田,并適量撒施石灰調酸、殺菌。先用旋耕機翻犁,再用起畦機裝上尾輪代替旋耕機耕地,可保證耕地不過爛,又可提高工效。一般施用基肥后耕地2遍,用手扶拖拉機拖著木板將地拉平,沉實后即可進行機插。
2.2 選擇高產優(yōu)質品種
應選擇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高產優(yōu)質品種,政和縣選擇甬優(yōu)15、泰豐優(yōu)3301、湘兩優(yōu)396等品種,可確保高產目標的實現。
2.3 培育適齡機插秧苗
機插雜交稻對秧苗要求高,秧齡應控制在18~20 d。根據實際情況,播種期在6月中下旬,用塑料軟盤分批播種,適當增加播種量,每667 m2大田用種量為1.4 kg,分播18個軟盤,每盤播種量75 g(雜交種)。用精量播種機排種制盤,確保播種均勻一致,秧田與大田比例為1∶80~100,育秧軟盤播種后,采用基質覆蓋、暗化培育方式(發(fā)芽后2~3 d,軟盤相疊后移至遮陽網下暗化育秧),有利于出苗整齊。秧苗1葉1心后在傍晚揭去遮陽網;秧苗3葉1心時,對秧苗噴施多效唑(每667 m2用30 g),從次日早上開始秧田保持薄水層;播種后18~20 d、3.5~4.0葉齡時,連盤帶秧運送到大田機插,插秧前2~3 d秧田完全排水曬苗。
2.4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采用6行插秧機以30 cm×18 cm規(guī)格為宜,每667 m2插1.23萬穴,機插深度控制在1.5~2.5 cm,空穴率控制在4%左右,每667 m2實際穴數1.18萬穴,每穴1~3苗,基本苗2.95萬苗。由于雜交水稻分蘗能力強,大田高峰期每667 m2苗數可達17萬~18萬苗,有效穗數達14萬~15萬穗。
2.5 加強肥水管理
根據機插雜交水稻的生育特點和栽培要求,應掌握“前重、中補、后控”的施肥原則?;拭?67 m2施碳酸氫銨25 kg、過磷酸鈣20 kg、氯化鉀10 kg,追肥用25%水稻專用肥40 kg,追肥的同時配施除草劑;穗肥看苗適施,可施尿素5.0~7.5 kg或復合肥10 kg。大田水分管理應遵循淺水促蘗、夠苗烤田、后期勿斷水過早的原則;當每667 m2苗數達17萬~18萬苗時,應排水烤田,苗旺田重烤,苗弱田輕烤。
2.6 綜合防治病蟲害
根據病蟲情報,結合田間調查,以預防為主、化防為輔。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及時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細條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等病蟲害,確保水稻豐產豐收。
(責任編輯:林蕓青)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a planting mode of taro-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rice
CHEN Ai-xiu
(ShitunTownAgriculturalTechniqueExtensionStationofZhengheCounty,NanpingCity,FujianProvince353601)
Production practices showed that the planting mode of taro-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rice is a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on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taro-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rice mode at the towns with low altitude in Zhenghe County.
Taro;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ric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2015-10-28
陳愛秀,女,1970年生,農藝師。
10.13651/j.cnki.fjnykj.2015.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