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高峰
在2014年“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極具土豪范兒的“拼錢大戰(zhàn)”被叫停后,專車服務成為各大打車軟件的又一新戰(zhàn)場。然而,專車服務似乎在中國有點水土不服:自2015年1月以來,已經(jīng)有近十個城市叫停了專車服務。
值得慶幸的是,交通運輸部于2014年11月27日、2015年1月8日兩度表明態(tài)度,對專車業(yè)務將堅持“以人為本、鼓勵創(chuàng)新、趨利避害、規(guī)范管理”的原則,鼓勵和包容市場創(chuàng)新。當前各類“專車”軟件將租賃汽車通過網(wǎng)絡平臺整合起來,并根據(jù)乘客意愿通過第三方勞務公司提供駕駛員服務,是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但私人駕駛車輛混入專車經(jīng)營的行為屬于“黑車”范疇。交通運輸部的鮮明態(tài)度,無疑讓業(yè)內企業(yè)吃了一顆定心丸,對于專車這個“小媳婦”來說,還是有開明的“婆婆”支持的。
專車服務是啥?
突然有急事需要出門,又怕打不到車?沒事,只要點點手機,專車就會在門口等候,而且通常都是中高檔車,司機就如英式管家一般身穿制服手戴白手套,上下車時替你開車門,車內還有免費WiFi、充電插座,水、紙巾供取用,這樣的高檔“出租車”服務,是不是倍兒有面子?
出于嘗鮮的心態(tài),記者使用“快的打車”旗下的“一號專車”軟件,體驗了一次專車服務。記者從杭州市文一西路蔣村公交站出發(fā),進入“快的打車”平臺預約車輛,在輸入目的地后,軟件自動預估所需的打車金額45元,這個價格是平時打出租車費用的一倍有余。在確認打車后,很快就有司機接單,成功率比普通叫車服務高上許多。在等待三五分鐘后,專車抵達。司機確實如傳聞中一般身穿制服手戴白色手套,車輛內部也相當整潔、有序。在與司機的交流中,記者得知專車車輛屬于車輛租賃公司,司機是由勞務公司派遣,每個月收入為工資加提成,不需要交份子錢。當記者問及為何短途專車費用比普通出租車要貴上一倍時,司機略顯無奈,“普通出租車可以招手即停,我們就不行,只能通過專車平臺接單,否則就是‘黑車。所以,在專車的車費里還需要包括從我們的停泊地點到上客地點的費用。而一些不了解專車運行模式的乘客對此并不知曉,所以會覺得昂貴,這也算作是誤解吧。”
據(jù)了解,在杭城提供類似專車服務的還有“滴滴打車”、“易道用車”、“Uber”、“AA租車”等多個電商平臺。平臺不一樣,收費方法也不太一樣,有的是服務費加里程費,還要算低速費,有的則是服務費加里程費再加時間費,但價格都比較高昂,基本上總價都在出租車的一倍以上。不過,記者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如果是前往機場或其他相對較遠的地方,專車價格就顯得實惠起來,和普通出租車相差不大。
專車的三道關卡
車輛來源、安全保障、利益沖突是專車服務發(fā)展中必須面對的三道關卡。
目前,從各城市監(jiān)管部門的態(tài)度來看,對專車服務的嚴打,焦點之一就是車。許多地方的出租汽車相關管理條例中都規(guī)定了,汽車租賃公司只能提供汽車物權的租賃,不能同時提供司機,而私家車掛靠則被視為“黑車”運營。
對此,專車平臺回答基本統(tǒng)一口徑:“車子是正規(guī)租賃公司的,駕駛員是與第三方勞務公司簽約提供的”?!翱斓拇蜍嚒痹谕瞥銎洹耙惶枌\嚒狈諘r,就表明“一號專車”已與國內數(shù)百家大中型正規(guī)汽車租賃公司合作,通過嚴格的審核機制來保證車輛來源的合法性與安全性。所有駕駛員都要通過專業(yè)勞務公司提供并備案以保證安全駕駛,同時保證透明的價格體系。
不過,私家車掛靠也并非子虛烏有。據(jù)一位業(yè)內人士表示,專車行業(yè)的快速膨脹,讓一些企業(yè)默許私家車掛靠,“同時,中小租賃公司中也有一部分車并沒有租賃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專車企業(yè)很難鑒別?!?/p>
相較于普通出租車,專車服務是否安全也將成為乘客的重點考慮問題之一。據(jù)記者了解,“滴滴專車”為每位乘客都投保了100萬元的人身保險?!盀榱颂嵘踩?,我們甚至還設計了一套嚴苛的司機培訓制度,先要對司機包括駕齡、駕駛記錄在內的資格考核,然后還要對他們展開通過率僅有50%的培訓,每個月流水和用戶評價排在最后10%的司機還會被‘硬淘汰?!薄耙惶枌\嚒蓖瑯犹峁┝?00萬元的第三方責任險和最高30萬元的坐乘險。一旦發(fā)生事故,一號專車還將提供先行賠付。
最后一點,也是目前沖突最為激烈的,就是與普通出租車的利益沖突問題。出租車司機普遍認為專車司機不交份子錢,也不承擔活動保障等各種義務,但收入?yún)s比較可觀。加之出租車司機與汽車租賃公司間通常都有好幾年合約,難以“拍拍屁股走人”加入專車行列,這更加激化了兩者之間的矛盾。對于這個問題,業(yè)內人士認為,未來專車服務一定是針對中高收入人群的,也只希望對這些人能形成黏性。就目前而言,專車服務主要以提供中高端車輛和高品質服務為特色,與出租車公司解決經(jīng)濟型大眾出行服務的需求定位不同,不存在直接競爭。但從長期來看,專車服務具備向低端車輛拓展的可能性,確實將不可避免地與傳統(tǒng)出租車形成潛在競爭關系。
火熱專車帶來新思考
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一季度經(jīng)濟形勢座談會上對于電商的描述:“對于新興業(yè)態(tài)不能一棒子把它打死。該控的風險,要盡可能把它控制住,但是也要給予發(fā)展空間?!?/p>
這話對專車市場同樣有效。作為出租車市場服務手段創(chuàng)新之一的專車服務,自2014年7月在中國出現(xiàn)以來僅僅經(jīng)過了8個月的時間,看似快速成長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漏洞與亂象。如果主管部門不分青紅皂白,進行簡單的“一刀切”,對專車市場一禁了之的話,不僅不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更有“懶政”之嫌。
此外,仔細想想矛盾最為激烈的專車、出租車之爭,記者不禁想要為專車喊冤。其實,出租車司機們更應該抱怨的是出租車專營管理制度。正是這種制度,讓出租車公司成為壟斷的食利者,不需要做多少事情就能夠獲得高額的利潤,而讓司機們每天拼死拼活地工作10個小時以上卻只能獲得不多的收入。專車,只是引爆矛盾的導火索,卻背了“黑鍋”,成了眾矢之的。“互聯(lián)網(wǎng)打車服務的興起,的確為出租車行業(yè)的調整提供了思路,有必要重整行業(yè)格局,提升服務水平。”交通運輸部干部管理學院教授張柱庭如此表示。
無疑,專車服務正在中國熱火朝天地發(fā)展著,且在可預計的將來將不斷鞏固自己的細分市場,甚至于和傳統(tǒng)出租車“平起平坐”。專車已經(jīng)來了,你會上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