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瑩
【摘 要】“單元整體語感”是以一個單元為個體,對整個單元進行研究,從而設置相應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的方式增加了單元內課文的橫向聯(lián)系,使學生可以相互比較、分析,從而擴大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實現(xiàn)了學生的靈活學習,重點掌握。本文就“單元整體語感”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略談自己的幾點心得體會。
【關鍵詞】小學語文 單元整體語感教學 教學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注重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閱讀豐富積累、形成語感。葉圣陶先生也強調對語感的培養(yǎng),這是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力的結合和升華。實際上,語感的培養(yǎng)是語文訓練的最高目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手段,需要學生在整體上對課文進行把握,從全局上建立一定的方向,在學生對整個單元的目標建立、針對思考、情感融合和領悟主題的學習中,以完成對每個單元的“整組”語感練習,使語文教學更為完善、全面和具體,是值得廣大教育者深層探究的熱門課題。
一、深層“單元整體語感”的含義和重要性
“整組教學”是一種立身于教材的教學方法,旨在本著整體觀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對整個單元的主題、題材和語言表達進行整合學習,充分地結合學生的認識、情感和經驗,將幾篇課文有機地組合在一起,進行整體學習。在學習中,結合幾篇課文在題材、體裁和表達方式上的相同和相似,細致地制定教學方案,靈活地進行方法、步驟和課時的調整,將學生的教讀和自讀相結合,體現(xiàn)教學的連續(xù)性、循環(huán)性和階段性,從而求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結構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感和能力。
在“整體語感”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對教學資源的學習,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學習領域,實現(xiàn)了課堂內容在空間、時間和方法上的開放,促進多種學習方法、內容的相互滲透和有機整合?!皢卧w語感”的學習很好地陶冶了學生的情操,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高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從根本上減輕了學生的負擔,發(fā)展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二、課堂觀摩,實踐體會單元整體語感培養(yǎng)的途徑
(一)精心預設,建立單元目標思路
立足單元整體,主題備課。立足于單元整體來思考,是對問題的發(fā)掘和重組,是教師價值引導下的自主建構,這種建構是主體自覺的,是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這些有價值的建構,完全可以成為教師教學的提升點與制高點,達到減負高效目的。例如在學習《秋天的雨》時,教師就可以對那一單元進行整體預設,本單元共有4篇文章組成,其中《古詩二首》《風箏》《秋天的雨》為精讀課文,整個單元從多個角度描寫秋天,教師要調動起學生對秋天的回憶,在欣賞、領會作者在秋天所表達出來的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懷念,來激勵學生情感的融入,領會其中秋天的色彩、聲音,以及那些山、那些雨所表達出來的濃濃的秋意。在此基礎上建立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認識其中的生字詞,積累好詞佳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在朗讀中領略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誘導學生在朗讀中想象,充分地將自己對秋天的經驗、情感融合起來,積累學生對秋天的領悟;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利用聲色、音調來表達秋天的韻味和美好,在理解中朗讀、背誦和積累。通過這樣的整體預設,使本單元的學習緊緊圍繞秋天這個主題展開,師生共同描繪出了一幅美麗的秋天風景圖。這樣的精心預設,整個單元的學習具有了一定的方向性,為學生“單元整體語感”的培養(yǎng)建立了堅實的基礎。
(二)結合生成,靈活調整教學方式
任何精心的預設都不能完全覆蓋學生的生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學生認知,靈活調整教學預設,充分地結合課堂的生成資源,靈活捕獲敏感語言點,讓語言文字回到學生生活實際中,順勢引導學生的思維、感受和領悟,使課堂充滿靈氣。例如在學習《云雀的心愿》時,教師在對本單元進行了整體的規(guī)劃和目標后,引導學生對這篇課文進行精讀。學生甜美的聲音猶如一只只的云雀在森林里鳴叫,了解到森林是云雀賴以生存的地方,是它們快樂的家園,然而失去了森林就失去了一切。這時有個學生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說失去了森林就失去了一切?面對這樣的突然生成,教師就可以順勢而導,讓學生認真地閱讀課文,看能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在學生的深入閱讀和思考中,學生知道了森林是“水庫”、是“空調”,在極力地保護著大自然,保護著小云雀生存的環(huán)境,同樣森林也保護著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破壞了森林也就破壞了人類的生存,逐漸地了解到了森林的重要性和失去森林以后的危害,與小云雀的心愿發(fā)生了共鳴,深刻地體會到了小云雀植樹造林的決心,學生的心情也因此變得激動,聲音也變得更為激昂。通過這樣的生成,整個課堂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展開,使學生能夠全面地看待問題,緊扣單元的要求,既探究了課程的重點,又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三)個性發(fā)揮,遵循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
立足體悟個性化語言。教師主張讓學生自己去感受事物的個性,領會文章的個性,捕捉語言的個性。讓學生在賞析與研讀中,在整合與比較中,積累個性語言,領悟表達規(guī)律,并遷移和滲透到自己熟悉的個性事物上。例如在學習《燕子》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以選擇《燕子》作為精讀的重點,引導學生反復閱讀、細細品味,從整體閱讀中了解了燕子、愛上了燕子。從“嫩藍的天空,幾痕細線連于電桿之間,線上停著幾個小黑點,那就是燕子”這句話中,學生挖掘出了“痕”這個字,在與“根”反復的比較中,結合學生的個性,每個人對這個字的理解不同,但是都感覺到了“痕”最能表達電線的隱約可見,給情境一種朦朧美。這樣的字詞挖掘,使學生懂得了如何使用貼切的字詞來表情達意,通過對整體的體會更深刻地理解了“痕”字的含義,理解了文章中作者對一字一詞的把握,體會到了字詞的準確和奧妙,掌握了表達情感的方法。通過這樣的分析,充分地結合了學生的個性特點,使學生對整個單元有了一個大致的感性認識,從而領悟了整個單元的學習重點和學習方法,使語言的內涵跟具體那內容相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對整個單元學習的把握,也利于對其中表達方式的學習。
(四)整體把握,注重能力的整體提升
采用橫向比較、縱向感悟和多元化研讀的方式來整合單元。 好好鉆研教材,把一本書,一篇課文讀薄。因為單元整體教學就是一個框架式結構,立足在單元整體的高度上,刪繁就簡。把一單元讀薄,體悟最精妙的語言,體悟最有價值的語言規(guī)律,以求達到簡單化、藝術化、精良化與高效化。例如在學習《觀潮》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以選出整個單元的代表來進行深研,結合學生對大海的印象,通過視頻讓學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壯觀,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fā)學生的欲望,建立學生對讀的興趣。教師引導學生范讀、朗讀的過程中,在學生的大腦浮現(xiàn)出錢塘江的氣勢磅礴、奔騰而至,使學生對整篇課文有一個生動的、豐富的想象和收獲,將文章的形、情、意讀出來,學生的情感與錢塘江的潮水緊緊相擁,一浪比一浪高、一浪比一浪猛,從而被這種壯觀的情感所感動,深刻地理解了“天下奇觀”這四個字。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閉上眼睛聆聽,使?jié)q潮的聲音、氣勢、景象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聯(lián)想和感知,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提煉和升華,被這種激烈的氛圍、情境所熏陶,從而提升語文能力。
三、深層反思,把握建立單元整體語感培養(yǎng)的要領
學生在單元整體語感的培養(yǎng)中,教師要緊緊地抓住“感受——領悟——積累——運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這四個環(huán)節(jié)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只有相輔相成才能螺旋式上升,逐步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語文的教學中,單元的整體規(guī)劃、預設和精讀,使學生整個單元的學習都有一個大的方向,對課文的整體有了正確的把握,才能更深入細致地了解詞語的背景,才能真正地深刻理解課文的內涵。“單元整體語感”需要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努力、總結和積累,才能給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Z].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美琴.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4(08).
[3]李懷源.一課一世界——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下的課型例說[J].語文教學通訊,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