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蘇軾在潤州的交游考

    2015-04-14 05:25:58喻世華
    關鍵詞:焦山長老圓通

    喻世華

    (江蘇科技大學 學報編輯部 江蘇 鎮(zhèn)江212003)

    古代潤州(今鎮(zhèn)江)被稱為“吳頭楚尾”,居長江與大運河交匯處,是南來北往的水陸交通要沖。蘇軾雖然并未在潤州任職,但曾經12次途經潤州(今鎮(zhèn)江)[1],留下與潤州有關的222篇詩文,其中詩歌97首、詞17首、文牘108篇[2]。蘇軾與潤州各方人物及景物結下了不解之緣,對此展開探討,對于研究蘇軾與地域文化的關系,對于提高鎮(zhèn)江文化知名度無疑都是有意義的。

    一、蘇軾與潤州士人的交往

    蘇軾12次途經潤州,與潤州當?shù)厥咳硕嘤薪挥?。一是與柳氏家族三代(柳瑾、柳仲遠、柳閎)交往密切,二是與前輩刁景純結下忘年之交,三是與刁、俞康直亦有或深或淺的往來互動。

    蘇軾與柳瑾、柳仲遠、柳閎三代之間的交往與濃濃的親情有關。柳瑾,字子玉,潤州人,北宋著名書法家,善作詩及行書、草書,與梅堯臣、王安石均有交往。《梅堯臣集編年校注》卷十九有《還柳瑾秘丞詩編》:“吳州逢朱鱉,腹有百碧遺。他時使我觀,我觀顏忸怩。便欲焚筆硯,奈何難爭馳。”[3]527《臨川先生文集》卷二十一有《次韻酬子玉同年》:“慚君許我論邊鎖,俎豆平生卻少知?!保?]527柳仲遠,字子文,為柳瑾之子、蘇東坡堂妹夫,蘇轍《伯父墓表》載:“女四人:長適進士楊薦,次適進士王東美,次適遂州節(jié)度推官任更,季適宣德郎柳子文?!保?]卷二十五柳閎為柳仲遠之子,蘇軾外甥,《至順鎮(zhèn)江志》①筆者注,采用的《至順鎮(zhèn)江志》為電子版,沒有句讀,標點是筆者所加。其資料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為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390154&remap=gb。后面采用該書內容,不再注明出處。有記載:“柳閎,字展如,蘇子瞻之甥,居北固山下,有詩,見《京口集》?!碧K軾與柳氏家族的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熙寧二年(1069),孔凡禮《三蘇年譜》載:“柳瑾(子玉)寄詩來,軾、轍次其韻。今年年初,轍晤瑾于來京師途中。瑾旋來京師,別去,轍有送行詩?!保?]526這 種 交 往 一 直 延 續(xù) 到 建 中 靖 國 元 年(1101)。在長達30多年的交往中,蘇軾留下與柳家三代有關的詩文共計27篇,是與潤州士人交往最為密切和長久的朋友[5]。

    蘇軾與潤州當?shù)厥咳说蠹s可謂忘年交。刁約長蘇軾42歲,其事跡見《至順鎮(zhèn)江志》:“刁繹,天圣二年登進士第丙科,授太常博士,通判揚州,卒。父湛,見孝友類。約,繹弟,字景純,天圣八年登進士第乙科,歷諸王宮教授。嘉祐初,假太常少卿,直史館,使契丹,還判度支,出為兩浙轉運使,歷守揚州、宣州、湖州。熙寧初,判太常寺。卒,年逾八十。”刁約與歐陽修曾為同事,《施注蘇詩》載:“刁景純,名約,丹徒人。少卓越有大志,刻苦學問,能文章。始應舉京師,與歐陽永叔、富彥國聲譽相高下?!保?]772《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康定元年十月,命館閣??钡蠹s、歐陽修同修禮書?!保?]537刁景純的兄長刁繹與蘇軾伯父蘇渙為同年。這種種關系奠定了蘇軾與刁景純交往的情感基礎。蘇軾與刁景純的交往以熙寧七年(1074)蘇軾到常潤賑災期間最為頻密,在此期間,蘇軾留下大量與刁景純的和詩。如《刁景純賞瑞香花,憶先朝侍宴,次韻》[6]537-538《同柳子玉游鶴林、招隱,醉歸,呈景純》[6]538《景純見和,復次韻贈之,二首》[6]539《景純復以二篇,一言其亡兄與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韻》[6]541《子玉以詩見邀,同刁丈游金山》[6]544《刁景純席上和謝生二首》[6]548-550等,由潤返杭途中,蘇軾作《贈張刁二老》[6]568。從上述詩題就可以看出蘇軾與刁景純交往的融洽與深度。熙寧九年(1076),蘇軾知密時作《寄題刁景純藏春塢》[6]679。熙寧十年(1077),刁景純去世,蘇軾時知徐州,有詩《哭刁景純》[6]772-774;元豐二年(1079),蘇軾赴任湖州途徑潤州,作《祭刁景純墓文》[7]1943。蘇軾與刁景純的交往可參看筆者相關論文,不贅述[8]。

    另外,蘇軾還與潤州士人俞康直有交往。俞康直在《至順鎮(zhèn)江志》“俞希旦”條有所指涉:“俞希旦,其先歙人,居丹徒,嘉祐六年登進士第,終朝議大夫上柱國,知澶州。侄康直,子向,并見仕進類?!庇峥抵?,字之彥,丹徒人,曾任杭州觀察推官、睦州通判,57歲監(jiān)杭州洞霄宮后致仕回丹徒,所居地有退圃、逸堂、遁軒、遠樓。蘇軾有《監(jiān)洞霄宮俞康直郎中所居四詠》[6]546-547。

    二、蘇軾與留寓潤州著名士人的交往

    蘇軾12次途經潤州,除了與當?shù)厥咳私煌?,還與留寓潤州的著名人士沈括、王存、蘇頌、米芾,潤守許遵、林希等人有或多或少的應酬與交往。

    蘇軾與沈括在潤州的交往只能算是應酬性質的。沈括(1031-1095)是留寓潤州的著名人士,其晚年是在潤州(今鎮(zhèn)江)度過的:“元祐初,徙秀州,繼以光祿少卿分司,居潤八年卒?!保?]卷331列傳第90著名的《夢溪筆談》也是在潤州夢溪園完成的,鎮(zhèn)江現(xiàn)有夢溪園、夢溪路、夢溪廣場等等,以資紀念其人其書。蘇軾與沈括的關系既簡單又復雜。簡單在于相互交往并不多,根據筆者考證,《蘇軾文集》中蘇軾與沈括的交往只有一次記錄??追捕Y《三蘇年譜》對此載于“元祐四年(1089)六月”條[3]2019,實際上應為元祐六年(1091)四月蘇軾回京路過潤州時所作①元祐四年(1089)六月,蘇軾與沈括不可能在潤州相見。參見筆者《蘇軾與沈括的一段公案——沈括告密辨》,《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4年第5期。。蘇軾作有《書沈存中石墨》:“陸士衡與士龍書云:‘登銅雀臺,得曹公所藏石墨數(shù)甕,今分寄一螺?!洞髽I(yè)拾遺記》:‘宮人以蛾綠畫眉?!嗍谥愐病=罒o復此物。沈存中帥鄜延,以石燭煙,作墨堅重而黑,在松煙之上,曹公所藏,豈此物也耶?”[7]2224復雜在于余秋雨在《蘇東坡的突圍》中提到沈括告密導致“烏臺詩案”[10]。蘇軾與沈括在潤州的交往純粹是應酬性質的,因為他們的政治取向不同,蘇軾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也比較冷淡,但將“烏臺詩案”歸罪于沈括“告密”,立論是有問題的,可參看筆者的相關辨證[11]。

    蘇軾與王存在潤州的交往發(fā)生在王存回鄉(xiāng)守孝期間。王存(1023-1101),北宋重臣,著名地理學家,《宋史》有傳,曾肇《王學士存墓志銘》有詳細記載:“公諱存,字正仲,姓王氏。其先金陵人也,后徙潤州之丹徒,又徙丹陽?!保?2]卷三0《至順鎮(zhèn)江志》亦有相關記載:“王存,字正仲,丹陽人。慶歷六年進士第丙科,歷嘉興簿、上虞令,累遷右正言、知制誥、同修國史。后拜尚書右丞,遷左丞,出知蔡州、揚州、杭州,以通議大夫致仕。薨,年七十九,謚莊定。天性寬厚,儀狀偉然,平居恂恂,不為詭激之行。至其所守,確不可拔。司馬光嘗曰:‘并馳萬馬中能駐足者,其王存乎’。”熙寧七年(1074)前后,王存在潤州“丁母憂”[13],蘇軾由杭赴密路過潤州,與孫巨源、王存同游潤州多景樓,留下詞1首(《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詩1首(《潤州甘露寺彈箏》)。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注》載蘇軾自敘:“潤州甘露寺多景樓,天下之殊景也。甲寅仲冬,余同孫巨源、王正仲參會于此。有胡琴者,姿色尤好。三公皆一時英秀,景之秀,妓之妙,真為希遇。飲闌,巨源請于余曰:‘殘霞晚照,非奇才不盡?!嘧鞔嗽~?!保?4]118-119這次盛會在《與李公擇十七首》之四也有提及:“某已到揚州……又途中與完夫、正仲、巨源相會,所至輒作數(shù)劇飲笑樂。人生如此有幾,未知他日能復繼此否?”[7]1497-1498建中靖國元年(1101),蘇軾從海南歸來路過潤州,王存已于是年卒于潤州。

    蘇軾與蘇頌在潤州的交集只有兩次,都與喪事有關。蘇頌(1020-1101)與沈括一樣,原籍并非潤州,《宋史》有傳:“蘇頌,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父紳,葬潤州丹陽,因徙居之?!保?]卷340列傳第99蘇軾與蘇頌在潤州的交集,一在元豐七年(1084),蘇軾路經潤州,適逢蘇頌母親去世,蘇軾作《蘇子容母陳夫人挽詞》:“蘇、陳甥舅真冰玉,正始風流起頹俗。夫人高節(jié)稱其家,凜凜寒松映修竹。雞鳴為善日日新,八十三年如一晨。豈惟家室宜壽母,實與朝廷生異人。忘軀殉國乃吾子,三仕何曾知慍喜。不須擁笏強垂魚,我視去來皆夢爾。誦詩相挽真區(qū)區(qū),墓碑千字多遺余。他年太史取家傳,知有班昭續(xù)《漢書》?!保?]1278挽詞對蘇頌母親給予了很高評價。二在建中靖國元年(1101),蘇軾從海南歸來路經潤州,適逢蘇頌去世,蘇軾作《薦蘇子容功德疏》:“伏以自昔先君以來,常講宗盟之好。俯仰之間,四十余年。在熙寧初,陪公文德殿下,已為三舍人之冠。及元祐際,綴公邇英閣前,又為五學士之首。雖凌厲高躅,不敢言同;而出處大概,無甚相愧?!保?]1905蘇軾用不到100字,將兩家交往、蘇頌功績做了高度概括,帶有蓋棺論定的性質,是研究蘇軾與蘇頌關系最為重要的依據,透露了雙方在家族關系、工作關系、政治立場以及社會貢獻等多方面的信息。

    蘇軾與米芾交往頻密,但在潤州的交往并不多。米芾(1051-1109),字元章,與沈括、王存、蘇頌一樣,也是留寓潤州的著名人士。米芾原籍襄陽,定居潤州(今鎮(zhèn)江市)達40年之久,鎮(zhèn)江黃鶴山有米芾墓,現(xiàn)在鎮(zhèn)江有小米山路紀念其子米友仁。蘇軾與米芾在潤州的交往,一在元豐七年甲子(1084),蘇軾在金山作水陸道場,招米芾前去,米芾足瘡不能往,作詩以寄之。一在建中靖國元年辛巳(1101)六月,蘇軾于儀真染疾,米芾多次過謁并送麥門冬飲子于北沙東園,蘇軾有詩《睡起,聞米元章冒熱到東園送麥門冬飲子》[6]2457-2458。八月中秋,得到蘇軾去世噩耗,米芾作蘇東坡挽詩五首。

    蘇軾除與留寓潤州的著名士人交往外,還同潤守許遵、林希等人在鎮(zhèn)江有或多或少的應酬。《嘉定鎮(zhèn)江志》①筆者注,采用的《嘉定鎮(zhèn)江志》為電子版,沒有句讀,標點是筆者所加。其網址為http://ctext.org/wiki.pl?if=en&chapter=918384&remap=gb。后面采用該書內容,不再注明出處。對許遵守潤有記載:“許遵,朝議大夫,元豐壬戌守潤。至之日,歲荒民饑,躬為之發(fā)廩;歲兇民疫,躬為之發(fā)藥。大抵以仁蒞政,于是人說(悅)氣和,雨旸應之。比其次年,麥登于夏,稻登于秋,蠶者衍絲,績者衍麻?!毒┛诩酚性潞喗{寄潤守許朝議詩?!痹S遵,字仲途,查蘇軾詩文集,蘇軾與許仲涂在潤州的交往主要集中在元豐七年(1084)。蘇軾有《次韻滕元發(fā)、許仲途、秦少游》[6]1266-1267《酬許郡公借隱居蒜山》《減字木蘭花·贈潤守許仲涂,且以“鄭容落籍、高瑩從良”為句首》[14]521-525《南歌子·別潤守許仲涂》[14]526-527等詩文傳世?!都味ㄦ?zhèn)江志》對林希守潤亦有記載:“林希,元佑(筆者注:當為祐)四年,以集賢殿修撰守潤,后進職龍圖閣待制?!绷窒#肿又?,蘇軾與林子中在潤州的交往主要集中在元祐五六年(1090-1091)間。元祐五年(1090)蘇軾有《次韻林子中、王彥祖唱酬》[6]1683-1684《次韻林子中蒜山亭見寄》[6]1690-1691《次韻林子中見寄》[6]1706-1707;元祐六年(1091)蘇軾有《和林子中待制》[6]1763《次韻答黃安中兼簡林子中》[6]1764-1765等詩文傳世。

    三、蘇軾與潤州佛教人士的交往

    蘇軾一生愛與佛教人士交往。蘇軾與潤州著名佛寺金山、焦山的主持圓通長老、寶覺長老、焦山綸長老以及佛印等都有或深或淺的交往。這種交往主要集中在兩個時間段,一是熙寧七年(1074)蘇軾到常潤賑災,主要與圓通長老、寶覺長老、焦山綸長老交往;一是元豐七八年間蘇軾四次往返潤州,主要與佛印交往。

    對蘇軾與金山圓通長老的交往,研究者不多。關于圓通長老的情況,秦觀《淮海集》有《圓通禪師行狀》:“皇祐初,潤守王公琪雅聞師名,乃具禮傳法于甘露……七年王公移守金陵,復召師以清涼,辭不赴……熙寧元年,遂謝去隱于金牛山,去丹陽數(shù)十里,人跡罕至,事委其徒覺澄主之,師一切不問……以元豐五年九月甲午示寂,俗壽六十七。”[15]卷三六熙寧七年(1074),蘇軾到常潤賑災,圓通長老時年59歲,比蘇軾大20歲,與蘇軾是事實上的兩代人。當時金山的主持為寶覺,圓通已經退居二線,這從蘇軾詩文標題大致可以看出端倪——《留別金山寶覺、圓通二長老》:“沐罷巾冠快晚涼,睡馀齒頰帶茶香。艤舟北岸何時渡,晞發(fā)東軒未肯忙??禎松硎庥械?,醫(yī)治外物本無方。風流二老長還往,顧我歸期尚渺茫?!保?]551從詩歌看,蘇軾與寶覺、圓通的交往是愉快的:生活很愜意——“睡馀齒頰帶茶香”;談論也很深入——“康濟此身殊有道,醫(yī)治外物本無方”;交往亦多——“風流二老長還往”。

    蘇軾謫居黃州期間(元豐五年九月圓通去世前),同圓通還有頻繁的書信往來,《蘇軾文集》留有《與園通禪師四首》,從中大致可以窺見雙方的友誼和圓通的為人。

    首先,園通對困境中的蘇軾不離不棄?!捌辆右嗑?,親識斷絕,故人不棄,眷予加厚。每辱書問,感愧不可勝言。仆凡百如舊,學道無所得,但覺從前卻是錯爾。如何!如何!”[7]1885-1886“某啟。別后蒙五惠書,三遣化人,不肖何以當此。熱毒殊甚,且喜素履清勝。某尚以少事留城中數(shù)日,然度不能往見矣。瞻望山門,臨紙惋悵,惟千萬為道自重而已。揮汗走謝,幸恕不謹?!保?]1886“謫居窮僻,懶且無便,書問曠絕,故人不遺。兩辱手教,具審比來法體甚輕安,感慰深至。仆晚聞道,照物不明,陷于吏議,愧我道友。所幸圣恩寬大,不即誅殛,想亦大善知識法力冥助也。自絕祿廩,因而布衣蔬食,于窮苦寂淡之中,卻粗有所得,未必不是晚節(jié)微福。兩書開諭周至,常置坐右也。未緣展謁,萬萬以時自重?!保?]1886黃州貶謫期間,蘇軾政治上已被打入另冊,“親識”與之斷絕以劃清界限,園通則“不棄,眷予加厚”,“五惠書,三遣化人”,“兩辱手教”,“開諭周至”,表現(xiàn)了“道德高風果在世外”。

    其次,是園通對蘇軾的欣賞。“自惟潦倒遲暮,年垂五十,終不聞道,區(qū)區(qū)持其所有,欲以求合于世,且不可得,而況世外之人,想望而不之見者耶?不謂遠枉音問,推譽過當,豈非醫(yī)門多疾,息黥補劓,恃有良藥乎?未脫罪籍,身非我有,無緣頂謁山門,異日圣恩許歸田,當畢此意也。”[7]1885“推譽過當”雖然屬于蘇軾的謙詞,但從中透露園通對蘇軾的欣賞。

    第三,園通與蘇門弟子黃庭堅、秦觀均有往來?!捌渎劽丫茫霉?,莫如魯直,亦如所諭也?!保?]1885從“得公之詳,莫如魯直”看,黃庭堅對圓通知之甚深;而秦觀有《圓通禪師行狀》,亦可看出相互之間有交誼。

    總之,蘇軾熙寧七年(1074)到常潤賑災與圓通交往時雖然雙方年齡差距較大,但從后來蘇軾在黃州寫給圓通的書信中還是大致可以窺見圓通的為人及其相互交誼。

    對蘇軾與金山寶覺長老的交往,研究者同樣較少。關于寶覺長老的情況,《金山志》載:“宋寶覺禪師,乃育王璉禪師法嗣,南獄下十二世,傳云門宗。”寶覺主持金山系繼圓通懷賢之后,時間在熙寧元年至元豐五年(1068-1082)之間,這一點從蘇軾詩歌中反映最為明顯。

    熙寧七年(1074)蘇軾到常潤賑災,留下與寶覺有關的詩歌除前述的《留別金山寶覺、圓通二長老》外,還有《金山寺與柳子玉飲,大醉,臥寶覺禪塌,夜分初醒,書其壁》:“惡酒如惡人,相攻劇刀箭。頹然一榻上,勝之以不戰(zhàn)。詩翁氣雄拔,禪老語清軟。我醉都不知,但覺紅綠眩。醒時江月墮,摵摵風響變。惟有一龕燈,二豪俱不見?!保?]544-545從標題及詩文內容可以看出,相互關系親切而隨便:“大醉,臥寶覺禪塌”“禪老語清軟”。

    常潤賑災回杭后不久,蘇軾受命知密,由杭州途經潤州,迫于程限未能與寶覺一別,寶覺“輕舟見餞”,故蘇軾在熙寧八年(1075)書信中對此還念念不忘:“去歲赴官,迫于程限,不能艤舟。一別中流,縱望云山,杳然有不可及之嘆。既渡江,遂蒙輕舟見餞,復得笑語一餉之樂。慚荷之懷,殆不可勝言。別來因循,未及奉書?!保?]1881蘇軾還請寶覺代問相關朋友圓通、刁丈、焦山綸老:“圓通不及別書,無異此意。告轉求此紙,東州僧無可與言者,況欲聞二大士之謦欬,何可復得耶?此語合吃幾拄杖?刁丈計自太平歸安勝,屢有書去,不知達否?因見,道下懇。焦山綸老,亦為呼名。”[7]1881寶覺亦曾派專人送書與蘇軾:“專人至,辱教累幅,慰喻反復,讀之爽然,如對妙論。仍審比來法履佳勝?!倍K軾亦曾抄近作相送:“某此粗遣,但未有會見之期。臨紙惘然,惟萬萬自重?!吨劣翁糜洝罚串斚鹿P,遞中寄去。近有《后杞菊賦》一首,寫寄,以當一笑。”[7]1881從中可以窺見相互交往的密切。

    元豐二年(1079),蘇軾由徐移湖,途經潤州,再次拜訪寶覺,有《余去金山五年而復至,次舊詩韻,贈寶覺長老》:“誰能斗酒博西涼,但愛齋廚法豉香。舊事真成一夢過,高談為洗五年忙。清風偶與山阿曲,明月聊隨屋角方。稽首愿師憐久客,直將歸路指茫茫?!保?]942另有《大風留金山兩日》:“塔上一鈴獨自語:‘明日顛風當斷渡?!瘉戆桌舜蛏n崖,倒射軒窗作飛雨。龍驤萬斛不敢過,漁舟一葉從掀舞。細思城市有底忙,卻笑蛟龍為誰怒。無事久留童仆怪,此風聊得妻孥許。灊山道人獨何事,半夜不眠聽粥鼓。”[6]943

    元豐七年七月,“軾晤寶覺,次韻答寶覺詩”[3]1508:“芒鞋竹杖布行纏,遮莫千山更萬山。從來無腳不解滑,誰信石頭行路難。”[6]1258

    元祐四年(1089)蘇軾出知杭州,還與寶覺有聯(lián)系:“明守一書,托為致之。育王大覺禪師,仁廟舊所禮遇。嘗見御筆賜偈頌,其略云‘伏睹大覺禪師’,其敬之如此。今聞其困于小人之言,幾不安其居,可嘆!可嘆!太守聰明老成,必能安全之。愿因與款曲一言。正使凡僧,猶當以仁廟之故加禮,而況其人道德文采雅重一時乎?此老今年八十三,若不安全,當使何往,恐朝廷聞之,亦未必喜也。某方與撰《宸奎閣記》,旦夕附去,公若見此老,且與致意?!保?]1881-1882

    蘇軾另有《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惟寶覺,大士之像。因是識師,是則非師。因師識道,道亦如是?!保?]636

    綜上,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常潤賑災與寶覺結下的友誼是非常深厚的,即使寶覺轉換他處主持,蘇軾還一直與其保持密切聯(lián)系。

    企業(yè)管理系畢業(yè)的高材生莫高是這樣解釋的:企業(yè)與員工之間無所謂忠誠與否,重要的是能否彼此滿足。男女之間,也是如此。他的話讓青春單純的楚墨賞了他一記狠狠的耳光,那記耳光讓莫高終生難忘。

    對蘇軾與焦山綸長老的交往,研究者同樣寥寥。焦山綸長老與蘇軾關系更為特殊。焦山綸長老是蘇軾同鄉(xiāng),而蘇軾的還鄉(xiāng)和戀鄉(xiāng)情結是最重的,因而相互之間交往更多也更為隨意。

    在熙寧四年(1071)第一次途經潤州時,蘇軾就與焦山綸長老有交往,《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老僧下山驚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談。自言久客忘鄉(xiāng)井,只有彌勒為同龕。(公自注:焦山長老,中江人也。)”[6]308

    熙寧七年(1074)常潤賑災,蘇軾有《書焦山綸長老壁》:“法師住焦山,而實未嘗住。我來輒問法,法師了無語。法師非無語,不知所答故。君看頭與足,本自安冠屨。譬如長鬣人,不以長為苦。一旦或人問,每睡安所措。歸來被上下,一夜著無處。展轉遂達晨,意欲盡鑷去。此言雖鄙淺,故自有深趣。持此問法師,法師一笑許。”[6]552

    元豐八年中秋,蘇軾“醉后游招隱寺,《記焦山長老答問》”[3]1609。蘇軾《記焦山長老答問》載:“東坡居士醉后單衫游招隱,既醒,著衫而歸,問大眾云:‘適來醉漢向甚處去?’眾無答。明日舉以問焦山,焦山叉手而立。”[7]2304

    從上面幾個片段可以看出,蘇軾與焦山長老的交往可以說率性而為,相當隨意,“迎笑喜作巴人談”恐是重要原因。

    熙寧七年(1074)常潤賑災,蘇軾還與普慈長老、法通師有過交往?!毒┛谥尽罚骸俺俏髂嫌袎墼溃挝涞奂掖?。至陳時,即其宅基建慈和寺,至宋改普慈”。蘇軾有《書普慈長老壁(志誠)》:“普慈寺后千竿竹,醉里曾看碧玉緣。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久參白足知禪味,苦厭黃公聒晝眠。惟有兩株紅杏葉,晚來猶得向人妍?!保?]548蘇軾有《書贈法通師詩》:“‘欲識當年杜伯升,飄然云水一孤僧。若教俯首隨韁鎖,料得而今似我能?!团荚疲骸◣熥硬幻撳飯鑫荩窈螢楹??’柳子玉云:‘不過似我能?!驊蜃鞔嗽?。熙寧七年二月?!保?]2127

    蘇軾與佛印的故事最多,在潤州的交集主要發(fā)生在元豐七八年間。該段時間蘇軾四過潤州,佛印作為金山的主持與蘇軾過從甚密。正因為這層關系,元豐八年十一月,“轍過京口,晤了元(元老、佛印)”[3]1634。關于元祐年間蘇軾與佛印在潤州的交往,《至順鎮(zhèn)江志》載:“佛印,字了元,金山主僧。東坡蘇公久與之游,赴杭過潤,為留數(shù)日。一日,師與弟子入室,公便服入方丈見之。師云:‘內翰何來,此間無坐處?’公戲云:‘暫借和尚四大作禪床?!瘞熢唬骸缴拇蟊咎摚逄N非有,內翰欲于何處坐?’公擬議未及答,師急呼侍者:‘收公所許玉帶,永鎮(zhèn)山門。’公笑而與之,師遂取衲裙相報?!碧K軾與佛印的交往可參看筆者相關論述,不贅述[16]。

    四、蘇軾與潤州山水景物的情緣

    蘇軾與金山有關的詩詞最多,計有《游金山寺》[6]307-308《子玉以詩見邀,同刁丈游金山》[6]544《金山寺與柳子玉飲,大醉,臥寶覺禪塌,夜分初醒,書 其 壁 》[6]544《留 別 金 山 寶 覺、圓 通 二 長老》[6]552《余去金山五年而復至,次舊詩韻,贈寶覺長老》[6]942-943《大風留金山兩日》[6]943《以玉帶 施元長老,元以衲裙相報,次韻二首》[6]1267-1268《金山夢中作》[6]1274-1275《金山妙高臺》[6]1368-1369《昭君怨· 金 山 送 柳 子 玉 》[14]49-51《自 題 金 山 畫像》[6]2641-2642《題 金 山 寺 回 文 題 》[6]2650《戲 答 佛印》[6]2654-2655《戲 答 佛 印 偈 》[6]2666《過 金 山 寺 一首》[6]2663等16首之多。從第1次路經潤州的《游金山寺》到去世前的《自題金山畫像》,蘇軾路過潤州,只要有時間和機會都將駐足、游覽金山。

    蘇軾與焦山有關的詩詞有《自金山放船至焦山》[6]308-310《書焦山綸長老壁》[6]5522首。

    蘇軾與北固山有關的詞有《甘露寺》[6]310-314《潤州甘露寺彈箏》[6]591-592《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14]118-1213首。另外在密州(《膠西蓋公堂照壁畫贊并引》)[7]609、儋州(《書太白廣武戰(zhàn)場詩》[7]2121-1885)《書贈徐信》[7]2561-2562)所寫文章中亦提到北固山的歷史文化。

    蘇軾與南山有關的詩詞有《同柳子玉游鶴林、招 隱,醉 歸,呈 景 純 》[6]538《游 鶴 林、招 隱 二首》[6]547-5483首。

    蘇軾與蒜山有關的詩詞有《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屬金山,故作此詩與金山元長老》[6]1277-1278《次 韻 林 子 中 蒜 山 亭 見 寄 》[6]1690-16912首。

    綜上所述,由于潤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奇特山水,蘇軾與潤州的淵源是相當深的,不但與潤州士人、留寓潤州的著名人士及潤州佛界人士有交往,更為潤州綺麗風光留下了永恒的紀念:金山現(xiàn)在還保留著蘇軾的玉帶,為金山三大鎮(zhèn)寺之寶之一;焦山碑林留有蘇軾真跡《子玉家宴,用前韻見寄,復答之》的石刻殘碑,有明代翻刻的“趙孟頫畫蘇東坡小像及所書《赤壁賦》”,有乾隆《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五疊蘇軾韻》詩的“御碑亭”②乾隆六次南巡江南,都曾在鎮(zhèn)江停留,每次都留下與蘇軾有關的詩詞:一巡江南有《游金山寺用蘇軾韻兼效其體》《自金山放船至焦山用蘇軾韻》《甘露寺和蘇軾韻》;二巡江南有《游金山寺再疊蘇軾韻》《自金山放船至焦山再疊蘇軾韻》《甘露寺》;三巡江南有《題蘇軾玉帶》《游金山寺三迭蘇軾韻》《遠帆樓觀燈船火戲詞四首》《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三迭蘇軾韻》;四巡江南有《游金山寺四迭蘇軾韻》《再題蘇軾玉帶》《題李因墨卉》《自金山放舟至焦山四迭蘇軾韻》《遠帆樓即景四首》《登金山塔頂三迭舊韻》《金山妙高臺和蘇軾韻》《金山三迭舊作韻》;五巡江南有《游金山寺五迭蘇軾韻》《詠蘇軾玉帶迭乙酉詩韻》《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五迭蘇軾韻》《金山妙高臺再和蘇東坡韻》;六巡江南有《游金山寺六疊蘇東坡韻》《詠蘇軾玉帶再疊乙酉詩韻》《自金山放舟至焦山六疊蘇東坡韻》《題蘇東坡玉帶三疊舊作韻》等26首,占乾隆六次南巡江南詠鎮(zhèn)詩歌五分之一以上。資料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5a595d01018mrx.html。,并有一個專門陳列蘇軾題跋石刻的展室“澄鑒堂”[17]——藏有《石室先生畫竹贊并序》以及《墨妙亭記》蘇軾石刻真跡。蘇軾與吳越文化的深厚淵源,以鎮(zhèn)江一隅情況即可以一斑窺全貌,值得深入展開研究。

    [1]喬長富.蘇軾12次至潤州事跡系年考述[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09(1):9-13.

    [2]喻世華.蘇軾與潤州有關的詩文篇目考[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20-27.

    [3]孔凡禮.三蘇年譜[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

    [4]蘇轍.欒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喻世華.蘇軾與潤州柳氏三代交游考[G].鎮(zhèn)江:鎮(zhèn)江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論文集(第16集),2015.

    [6]王文誥,馮應榴.蘇軾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4.

    [7]孔凡禮.蘇軾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

    [8]喻世華.蘇軾與潤州士人刁約交游考[G].鎮(zhèn)江:鎮(zhèn)江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論文集(第14集),2013.

    [9]脫脫.宋史 [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0]余秋雨.蘇東坡的突圍[M]//余秋雨的歷史散文.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08:37.

    [11]喻世華.蘇軾與沈括的一段公案——沈括“告密”辯[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72-75.

    [12]曾肇.王學士存墓志銘 [M]//名臣碑傳琬琰集(卷三0).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13]喻世華.王存生平考—兼論王存與蘇軾的交游[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14(4):1-6.

    [14]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2.

    [15]秦觀.淮海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6]喻世華.蘇軾與佛印交游考[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04-108.

    [17]王同順.興來濡毫一揮灑令人千古仰風姿——《澄鑒堂石刻,蘇軾題跋》簡評[J].書法之友,2000(7):54-55.

    猜你喜歡
    焦山長老圓通
    宋 蘇軾 行書與佛印焦山帖
    中國書法(2023年9期)2023-12-26 18:03:59
    元 趙孟 行書與達觀長老札
    中國書法(2023年6期)2023-07-25 13:25:21
    陸游撰并楷書《焦山題名》摩崖石刻
    阮元與焦山的不解之緣
    華人時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3:04
    加年華
    圓通賞櫻好時節(jié)
    寫作議論文,思維貴圓通
    干大事的快遞
    圓通上市 趙薇將獲利數(shù)千萬
    懲罰
    常宁市| 武义县| 公主岭市| 根河市| 龙陵县| 绥棱县| 旅游| 肇源县| 长子县| 临邑县| 徐汇区| 静乐县| 北流市| 新民市| 格尔木市| 边坝县| 乌拉特前旗| 肥西县| 卫辉市| 清涧县| 靖安县| 平罗县| 酒泉市| 印江| 四平市| 内乡县| 调兵山市| 读书| 万年县| 涿州市| 上栗县| 福清市| 泰兴市| 山西省| 龙泉市| 武陟县| 阳新县| 钟山县| 方正县| 阳山县| 伊金霍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