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燕 李 盟② 李青青 王 平 徐芳芳 王芬芬
①中國.濟寧醫(yī)學院精神衛(wèi)生學院(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行為與健康研究基地)(山東濟寧) 272067 ②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當今大學生群體就業(yè)面臨著激烈的社會競爭,如何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提高其職業(yè)決策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研究表明,在同等能力水平下,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即個體在職業(yè)決策過程中對自己完成各項任務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評估或信心[1],對大學生職業(yè)選擇的成功與否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對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的相關研究,將對學生就業(y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1990年美國心理學家Mayer 和Salovey 提出情緒智力是“個體監(jiān)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和情感,并識別、利用這些信息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2]”,已有研究表明[3-5],高低不同的情緒智力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個體做出不同的職業(yè)決策、影響個體的自我效能水平。情緒智力作為一個個體變量,影響個體在獲得職業(yè)信息、篩選目標、職業(yè)規(guī)劃以及問題解決等各方面的效能感。國內關于情緒智力和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的研究,多集中在職業(yè)行為過程及結果中[6],而且相關研究不多,我們在中國知網上以“情緒智力”和“職業(yè)自我效能”為篇名搜索,僅搜到幾篇相關研究,因此,對兩者之間關系的探討,將有助于豐富相關研究成果,使我們更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開展職業(yè)決策指導,提升學生的職業(yè)決策能力。
隨機抽取某高校學生發(fā)放問卷360 份,有效問卷325 份(90.28%),其中,男生70人(21.5%),女生255人(78.5%),被試年齡分布在18~25 歲之間,平均年齡21.2 歲。班干部55人,非班干部270人,城市69人,鄉(xiāng)鎮(zhèn)256人。
1.2.1 情緒智力量表中文版(EIS) 采用國內王才康教授翻譯修訂的自陳問卷。修訂后的中國版本,包括情緒感知、管理自我情緒、理解他人情緒和運用情緒4 個因子,33 個項目,采用Likert 5 點記分,其中第5 題、28 題、33 題為反向計分題目,其他均為正向計分,得分越高,說明個體的情緒智力水平越高。修訂后的量表克隆巴赫a 系數在0.76~0.86之間[7]。
1.2.2 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量表(CDSME) 采用彭永新、龍立榮修訂的大學生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量表,修訂后的量表包括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定規(guī)劃和問題解決5 個分量表。共39 個項目,采用5 點記分,要求被試從“完全沒有信心”到“完全有信心”做出評定,全量表無反向計分題目,得分越高,說明被試的自我效能感越高。該量表總體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4,總體再測信度為0.66,各因素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在0.68~0.81 之間,重測信度在0.51~0.60 之間,已證明該量表具有較強的區(qū)分效度[8]。
剔除無效問卷后,對有效問卷進行統(tǒng)一編碼,數據錄入SPSS 20.0,進行相應的統(tǒng)計分析,P <0.05水平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結果顯示,男生和女生在情緒智力的各維度上沒有顯著性差異,班干部學生只在“運用情緒”維度上的得分顯著高于非班干部學生(3.92±0.48/3.77±0.49,t=1.97,P <0.05),而在其他維度上沒有發(fā)現其差異性。
對于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分數,男生在“選擇目標”維度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3.38±0.78/3.18±0.67,t=2.12,P <0.05),城市來源的學生“收集信息”維度上的得分顯著的高于農村來源的學生(3.52±0.67/3.29±0.67,t=2.48,P <0.05)。
相關分析結果表明,情緒智力各維度與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的各個維度都具有中等程度的相關,相關系數大致在0.40~0.60 之間,且均在0.01 水平上顯著,見表1。
表1 情緒智力與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的相關(r)
以情緒智力的情緒感知、管理自我情緒、理解他人情緒和運用情緒4 個因子為自變量,以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總分及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定規(guī)劃和問題解決5 個維度為因變量,采用逐步進入的方法,進行回歸分析,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對性別、專業(yè)、年齡、家庭來源地及是否獨生、是否班干部等這些變量進行了控制,見表2。
情緒感知、管理自我情緒、理解他人情緒、運用情緒都進入了回歸方程,但它們對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的具體預測是不同的,具體來說,“管理自我情緒”和“情緒感知”能夠預測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和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總分,其解釋量分別為31%、33%、30%、36%,“管理自我情緒”和“理解他人情緒”維度可共同預測制定規(guī)劃的能力,預測量為29%,而“管理自我情緒”和“運用情緒”的能力對問題解決的預測量達到了30%。
表2 情緒智力對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及各維度的回歸分析
本研究結果表明,情緒智力各維度不存在性別方面的顯著性差異,這與國內王才康[9]、張進輔[10]、熊承清[11]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而國外類似研究[12-13]卻發(fā)現了差異性問題,那么,情緒智力是否存在性別差異問題,以往存在不一致的結論[14-15],這種結論是因為不同的被試及測量工具等原因造成的,還是其他未知的原因,比如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班干部學生“運用情緒”的能力顯著高于非班干部學生,這與常識是一致的,班干部要負責整個班級的日常事務,處理遇到的各種問題,要善于調動班級氛圍,從而更好的得到班級成員的配合,解決各種事情。
結果顯示,男生在“選擇目標”維度上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存在性別差異,這一結果與王懷勇等[16]、崔文波等的研究[17]相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和社會化過程有關,在社會化過程中,男孩子被期望必須具備上進心、事業(yè)心,必須要能夠“主外”,所以男生平時必須積累能做出這種選擇的準備,而相比之下,社會對女孩子的期望值則較小,另一方面,目前在很大程度上,男女生就業(yè)機會不均等,這也在某種程度上使女生的目標選擇信心受挫。
本研究發(fā)現了和國內其他研究相一致的結果,在“收集信息”維度上,城市生源的學生得分顯著高于農村生源的學生。我們認為這可能和長期的生活環(huán)境及社會化過程有關,相比較而言,城市生源的學生接觸新信息的機會更多一些,從而見識也相對更多、更廣,能夠利用的資源也相對較多,因此這種長期的影響可能使得其收集信息方面的信心更足。
相關結果顯示,情緒智力與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關,這一結果與國外Brown等人[18]的結果相一致,進一步的回歸分析發(fā)現,“管理自我情緒的能力”和“情緒感知能力”對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的貢獻最大,它影響個體在職業(yè)決策過程中的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的一系列過程中。也就是說,如果個體感知情緒的能力較高,那么就能夠及時覺察和調控自己的情緒,有針對性的選擇職業(yè)信息,樹立在職業(yè)選擇中的自信心,客觀全面的進行自我評價?!肮芾碜晕仪榫w的能力”和“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共同對個體制定規(guī)劃的預測力達到了29%,而“管理自我情緒的能力”和“運用情緒的能力”對個體問題解決的預測力達到了30%。對此,我們認為,作為社會中的個體,在其制定規(guī)劃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和他人打交道,產生人際關系,因此,在人際互動中,個體對他人情緒的理解和自我情緒的調控,可能會使其更準確的評估決策環(huán)境,從而制定更有效的規(guī)劃,而決策過程中恰當運用情緒,從而影響到他人,則更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傊狙芯恐?,我們發(fā)現了情緒智力對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的積極影響,要想把這種影響轉化為實際的影響力,我們可以針對不同學校的具體情況,開設情緒智力有關的課程,大力開展情商訓練,組織各類活動,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訓練學生情緒感知能力、理解自我、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訓練他們恰當、有效的表達情緒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1]Taylor K M,Betz N E.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3,22:63-81
[2]Mayer J D,Salovey P.Emotional intelligence[J].Imagination,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1990(9):180-212
[3]侯敏,江琦,陳瀟,等.教師情緒智力和工作績效的關系:工作家庭促進和主動行為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4,30(2):160-168
[4]Kaur I,Schutte S N,Thorsteinsson B E.Gambling control self-efficacy as a mediator of the effects of low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problem gambling[J].Journal of Gambling Studies,2006,22(4):405-411
[5]呂愛芹,王明姬,林菡,等.大學生職業(yè)成熟度與情緒智力: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4(2):271-276
[6]肖志玲.大學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成就動機關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2
[7]王才康.少年犯的情緒智力及其與有關個性因素的相關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6(8):564-566
[8]彭永新,龍立榮.大學生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測評的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7(2):8-43
[9]王才康.情緒智力與大學生焦慮、抑郁和心境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10(4):298-299
[10]張進輔,徐小燕.大學生情緒智力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4,27(2):293-296
[11]熊承清,許遠理.大學生情緒智力的特征[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8(31):25-
[12]Mayer J D,Caruso D R,Salovey P.Emotional intelligence meets traditional standards for an intelligence[J].Intelligence,1999,27(4):267-298
[13]Schutte N S,Malouff J M,Bobik C,et al.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1,141(4):523-536
[14]Guay F,Senecal C,Gauthier L,et al.Predicting career indecision:A 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3,50(2):165-177
[15]井世潔.當代大學生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特點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31(1):36-40
[16]王懷勇,張娜,劉永芳.大學生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及其與情緒智力之間的關系[J].心理研究,2010,3(3):68-72
[17]崔文波,陳海英.大學生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與職業(yè)成熟的相關性研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3(5):96-100
[18]Brown,George-Curran,Smith.The rol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the career commitment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2003,11:379-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