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安西都護府第一次晉升為大都護府時間考

      2015-04-10 07:56:54李大龍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安西史書王朝

      李大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北京 100005)

      作為多民族國家,中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邊疆問題,其中唐王朝在邊疆治理方面取得了為后人普遍稱道的效果。唐王朝在邊疆治理方面之所以能夠取得顯著成績,除具有富強的國力、統治者開明的民族觀等因素之外,有效統治機構的設置也是一個主要因素。唐王朝將西漢王朝創(chuàng)設的都護府建制推廣到了整個邊疆地區(qū),先后設置過東夷、安西、燕然、瀚海、單于、安東、保寧、安南、北庭等諸多都護府,后經過改名最終形成了以安西、安北、安南、安東、單于、北庭等6個都護府為主的管理體制。應該關注的是,在眾多的都護府中,雖然同是都護府,但由于所處位置的重要性存在差異,因而也存在級別的不同。以往,學界對都護府的級別差異并沒有給予過多的關注[1],也影響到了對相關史實的認定,如學者對安西都護府的認識,或認為安西都護府遷往龜茲后就晉升為大都護府了,或認為安西都護府治西州時的最后一位都護也應該稱之為大都護,存在明顯歧義。筆者在查考有關史書記載時,發(fā)現這些觀點和史實仍然存在出入,故撰此文略述拙見,以求教方家。

      關于都護府的劃分,《新唐書·百官四下》有明確記載,都護府分為大都護府和上都護府兩個層級:大都護府:“大都護一人,從二品;副大都護二人,從三品;副都護二人,正四品上;長史一人,正五品上;司馬一人,正五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錄事二人,從九品上;功曹參軍事、倉曹參軍事、戶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法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七品下;參軍事三人,正八品下?!鄙隙甲o府:“都護一人,正三品;副都護二人,從四品上;長史一人,正五品上;司馬一人,正五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功曹參軍事、倉曹參軍事、戶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各一人,從七品上;參軍事三人,從八品上。都護掌統諸蕃,撫慰、征討、敘功、罰過,總判府事?!庇州d:“京兆、河南牧,大都督,大都護,皆親王遙領。兩府之政,以尹主之;大都督府之政,以長史主之;大都護府之政,以副大都護主之,副大都護則兼王府長史。其后有持節(jié)為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者,正節(jié)度也。諸王拜節(jié)度大使者,皆留京師?!钡?,依據史書記載,唐王朝在設置安西、安北、安南、安東、單于、北庭等大都護府、上都護府的同時,還設置過保寧都護府、昆陵都護府、濛池都護府。

      保寧都護府設立于天寶八年(公元749年)。據《舊唐書》卷9《玄宗本紀》載:天寶八年閏月己丑,“劍南索磨川新置都護府,宜以保寧為名”。《新唐書》卷67《方鎮(zhèn)四》也載:天寶八年“劍南節(jié)度增領保寧都護府”。另據《資治通鑒》卷216玄宗天寶八年六月條載:該年六月,唐玄宗“命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帥隴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兵,益以朔方、河東兵,凡六萬三千,攻吐蕃石堡城”并取得了初步戰(zhàn)果,為了進一步鞏固戰(zhàn)果并防御吐蕃的進攻,唐王朝在該年的閏月乙丑對邊疆的防御設施進行了調整,“以石堡城為神武軍,又于劍南西山索磨川置保寧都護府”。赤嶺在今天青海省西寧市的西部,即今日月山;石堡城位于今青海湟中西日月山腳下,后唐王朝在此設置了振武軍。由此看,唐王朝對吐蕃的進攻選擇的是由鄯州(治所在現西寧市)通往吐蕃的傳統交通路線,這里也是吐蕃對唐王朝統治中心關中地區(qū)產生直接威脅的主要地區(qū)之一。吐蕃對唐王朝邊疆地區(qū)造成威脅的地區(qū)還有劍南道,故唐王朝在劍南索磨川設置了保寧都護府。

      濛池、昆陵二都護府同時設置于顯慶三年(658),并見諸于多部史書記載?!杜f唐書》卷4《高宗本紀上》載:顯慶“三年……二月丁巳,車駕還京。壬午,親錄囚徒,多所原宥。蘇定方攻破西突厥沙缽羅可汗賀魯及咥運、闕啜。賀魯走石國,副將蕭嗣業(yè)追擒之,收其人畜前后四十余萬。甲寅,西域平,以其地置濛池、昆陵二都護府。復于龜茲國置安西都護府,以高昌故地為西州。置懷化大將軍正三品,歸化將軍從三品,以授初附首領,仍分隸諸衛(wèi)?!蓖瑫?卷40《地理三》也載:“顯慶二年十一月,蘇定方平賀魯,分其地置濛池、昆陵二都護府。分其種落,列置州縣。于是,西盡波斯國,皆隸安西都護府?!薄缎绿茣肪?0《地理四》載:“顯慶二年平賀魯,析其地置濛池、昆陵二都護府,分種落列置州縣,西盡波斯國,皆隸安西,又徙治高昌故地?!蓖瑫?18《沙陀》也載:“永徽初,賀魯反,而硃邪孤注亦殺招慰使連和,引兵據牢山。于是射脾俟斤沙陀那速不肯從,高宗以賀魯所領授之。明年,弓月道總管梁建方、契苾何力引兵斬孤注,俘九千人。又明年,廢瑤池都督府,即處月地置金滿、沙陀二州,皆領都督。賀魯亡,安撫大使阿史那彌射次伊麗水,而處月來歸。乃置昆陵都護府,統咄陸部,以彌射為都護?!?/p>

      依據這一記載,大體可以做出如下判斷:都護府劃分為大都護府和上都護府是和“親王遙領”相聯系的。雖然副大都護是大都護府實際上的最高長官,且兼任“王府長史”,主管兵權和日常工作,但大都護和親王遙領制度出現的目的很顯然有兩個:一是唐王朝有意識加強對部分邊疆地區(qū)的控制,以維持唐王朝的統治,安西都護府晉升為大都護府很明顯體現了唐王朝的這一意圖。二是在增加大都護權力的同時,為了便于控制大都護府,唐王朝又確立李氏親王任大都護的方式,只是最終形成了形同虛設的親王遙領制度,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不過,從史書的記載看,都護府等級差別的出現和親王遙領制度并不是初期就形成的制度,那么,唐王朝的大都護府建制最早出現于何時?筆者通過對眾多史書的檢索,認為大都護府建制最早出現是在麟德元年(664)。據《資治通鑒》卷201唐高宗麟德元年正月條記載:“春,正月,甲子,改云中都護府為單于大都護府,以殷王旭輪為單于大都護?!薄顿Y治通鑒》的這一記載得到了《舊唐書》的支持?!杜f唐書》卷4《高宗上》記載:“麟德元年春正月甲子,改云中都護府為單于大都護府,官品同大都督府。二月丁亥,加授殷王旭輪單于大都護?!贝擞涊d不同于《大唐六典》和《通典》的記載,不是籠統的概述,不僅有具體的改革年代,也有改革的具體機構和任職官員的名字,可信程度要大。其他史書所記載的“大都護”或“大都護府”的出現時間沒有一個超過此年。因此,大致可斷定唐王朝都護府的分級以及親王遙領制度是形成于唐高宗時期,而且從大都護府的分布看,地位的重要性是大都護府和上都護府區(qū)分的重要標準之一,但有些都護府也并不是一開始就是大都護府的,安西都護府的情況就是如此。

      至于保寧都護府則未見有分級的記載,似乎應該是屬于一般都護府,而濛池、昆陵二都護府更多是具有羈縻府州的性質。據《新唐書》卷43下《地理七下》載:“唐興,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諸蕃及蠻夷稍稍內屬,即其部落列置州縣。其大者為都督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然聲教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著于令式?!庇纱擞^之,昆陵、濛池二都護府的這種組織方式和唐朝在邊疆民族地區(qū)以邊疆民族部落為基礎設置的羈縻都督府的組織方式則基本相同。大概也正是因為昆陵、濛池二都護府與其他都護府具有不同的性質,所以包括兩唐書在內的眾多史書都沒有將昆陵、濛池二都護府列為唐朝都護府的正式編制。此外還有一種可能,史書中所謂濛池、昆陵二 “都護府”之“都護”是“都督”之誤。

      安西都護府是唐王朝為管理西域而設置的機構,在其設置期間幾度晉升為大都護,為鞏固唐王朝對西域統治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關于安西都護府第一次晉升為大都護府始于何時,史書記載卻存在差異。關于安西都護府第一次晉升為大都護的時間,僅見于以下兩部史書記載:《大唐六典》卷30有:“皇朝永徽中,始置安南、安西大都護?!薄锻ǖ洹肪?2《職官》有:“大唐永徽中始于邊方置安東、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護?!眱刹渴窌鞔_記載安西都護府晉升為大都護府是在永徽年間。永徽是唐高宗的年號,始于公元650年,終于公元655年。也即是說依據這些記載推斷,安西都護府第一次晉升為大都護府當是在公元650-655年之間。

      對于上述記載,學術界存在兩種不同的看法。其一是贊同。如劉松柏在《安西大都護府歷任大都護考略》即以《通典》卷32《職官》的記載為據認為:“移設龜茲后的安西都護府應稱為大都護府,所任都護應稱大都護 ,安西都護高賢是為安西大都護。下述諸任都護亦然。而且高宗永徽年間,安西都護府治所在西州,當于此時升置為安西大都護府。故府治在西州的最后一任都護區(qū)麴智湛(651·1-658·5)亦當謂安西大都護?!保?]其二是認為不可信。如薛宗正在其所著《安西與北庭》[3]中認為“考稽其他史料,這一記載并不可信”,并列舉了兩條理由加以辨證:“(1)所謂‘四大都護’之說查無實據,且無一創(chuàng)立于永徽年間者。據《舊唐書》卷39,安東都護府創(chuàng)于總章元年(668)九月,《新唐書》卷40,安北大都護創(chuàng)于總章二年(669)八月,《舊唐書》卷41,安南都護府創(chuàng)于調露元年(679)八月,皆非同時。(2)‘兩大都護’之說屬實,但名單與上引史料不符。依《唐六典》,兩大都護府乃安南與安西,其實應當是安西與安北,足以說明史料記載多誤。但是,上引史料也未必盡誤,它至少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即安西大都護府乃高宗朝所置。依筆者判斷,‘永徽中’應為‘顯慶中’之誤,更確切地說,乃置于顯慶三年(658)。這是因為唐王朝國勢在西域的擴展,這一變化不可能發(fā)生于彼時而只能發(fā)生于此時?!贝送?,又依據唐王朝在顯慶三年設置昆陵都護府、濛池都護府,認為“如果安西都護府依舊保持都護府的建制級別,則同級軍府,難以統帥,進而確證安西大都護府確乃創(chuàng)于顯慶三年(658)”,并進一步推斷領兵平叛的楊胄“所領官號非安西大都護莫屬”。

      安西都護府是都護府還是大都護府,如上述不僅關系到機構的級別、官員的配備,而且也關系到都護府在唐王朝統治體系中的地位,以及唐王朝對西域的政策,并非簡單地名稱問題。然,史書對此記載矛盾之處甚多,學者的看法也存在差異,孰是孰非自然需要進一步辨證。

      對于第一種說法,即安西都護府治西州時期的最后一位都護也應該稱之為大都護的觀點,因為沒有對相關記載進行考證,盲目信從史書記載,自然缺乏說服力。實際上上引薛宗正先生的考述已經對此進行了回答。筆者贊同薛宗正先生關于《大唐六典》和《通典》記載不可信的觀點,但認為其“安西大都護府確乃創(chuàng)于顯慶三年(658)”的說法仍然值得進一步商榷,因為安西都護府雖然是在顯慶三年(658)遷往龜茲,但其建制并沒有因此馬上晉升為大都護府,晉升大都護的時間不會早于麟德元年(664)。理由如下:

      (1)唐王朝在邊疆地區(qū)設置大都護府最早出現于麟德元年(664),安西大都護府也不會早于此年。大都護府的建制改革是唐王朝邊疆管理機構的重大變革措施,并和李氏親王遙領制度的確立密切相關,目的是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但對于這一重大事件,史書記載頗不明確。查考諸史書的記載,盡管上面所引述的《大唐六典》和《通典》記載中說永徽年間唐王朝設置了大都護府,但在其他諸多史書記載中我們查找不到具體的都護府改為大都護府的實例,相反正如薛宗正先生所言唐王朝的幾個大都護府“無一創(chuàng)立于永徽年間者”,因此我們有理由對這一記載進行懷疑。但是,如前所考,大都護府體制形成于于麟德元年(664),唐王朝的“大都護府”的設置時間也不會早于此年,盡管史書所載的大都護“無一創(chuàng)立于永徽年間者”,但并不妨礙其由都護府晉升為大都護府,安西大都護府應不屬例外。

      (2)高賢不可能是第一任安西大都護。經過眾多學者的考證,安西都護府遷往龜茲后見于史書明確記載的第一個都護是高賢,此人兩唐書無傳,但《新唐書》卷3《高宗本紀》記載其官職是“安西都護”:龍朔三年十二月“壬寅,安西都護高賢為行軍總管,以伐弓月。”這一記載也見于《資治通鑒》卷201龍朔三年十二月條:“以安西都護高賢為行軍總管,將兵擊弓月以救于闐?!备哔t不可能是大都護的原因是明顯的:一是沒有史書的明確記載。二是升高賢為大都護不符合唐王朝設置大都護府的意圖。從上述所引大都護府設置的記載看,唐王朝設置大都護府的意圖是加強對邊疆的控制,也有遏制邊疆官吏權力過大的企圖,并為建立李氏親王的遙領制鋪平道路。高賢是高昌人,唐王朝晉升安西都護府為“大都護府”目的是給予其更大的權力,以加強對西域的統治,其人選即使不是李氏親王,也應該是唐王朝統治者信得過且文韜武略過人的官吏,任用當地民族的成員,而且是唐王朝很不容易才統一的高昌國的降將擔任“大都護”是難以讓人理解的,可能性較小。

      (3)裴行儉才是第一任安西大都護,時間是在麟德二年(665)。高賢的繼任者是裴行儉。裴行儉史書有傳,據《舊唐書》卷88《裴行儉傳》記載“麟德二年,累拜安西大都護”,其官職變?yōu)榱恕按蠖甲o”。這也是關于安西都護府上升為“安西大都護府”的最早記載,其和上引史書關于單于都護府改為“大都護府”時間記載正好相互印證。

      唐王朝將安西都護府晉升為大都護府,目的是為了鞏固對西域地區(qū)的統治,但實際上隨著西域局勢的變化,安西大都護府并沒有來得及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其治所就被迫又遷回了西州,而且也恢復了都護府的建制。這一時期,見于史書明確記載的安西大都護僅僅裴行儉一人。據《舊唐書》卷88《裴行儉傳》載:“裴行儉,絳州聞喜人。曾祖伯鳳,周驃騎大將軍、汾州刺史、瑯邪郡公。祖定高,馮翊郡守,襲封瑯邪公。父仁基,隋左光祿大夫,陷于王世充,后謀歸國,事泄遇害;武德中,贈原州都督,謚曰忠。行儉幼以門廕補弘文生。貞觀中,舉明經,拜左屯衛(wèi)倉曹參軍。時蘇定方為大將軍,甚奇之,盡以用兵奇術授行儉。顯慶二年,六遷長安令。時高宗將廢皇后王氏而立武昭儀,行儉以為國家憂患必從此始,與太尉長孫無忌、尚書左仆射褚遂良私議其事,大理袁公瑜于昭儀母榮國夫人譖之,由是左授西州都督府長史。麟德二年,累拜安西大都護,西域諸國多慕義歸降,征拜司文少卿?!?/p>

      基于此,筆者認為安西都護府由西州遷往龜茲后并沒有立即晉升為大都護府,晉升為大都護府的時間不會早于麟德元年(664),那種認為在西州時最后一任都護也應該稱之為“大都護”的觀點更是錯誤的[2]。

      [1]李大龍.都護制度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3:23-38.

      [2]劉松柏.安西大都護府歷任大都護考略 [J].西北史地,1989(3).

      [3]薛宗正.安西與北庭——唐代邊政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5:78-81.

      猜你喜歡
      安西史書王朝
      文化常識
      正確看待輸和贏
      淺談遞歸算法的教學策略
      中國新通信(2022年3期)2022-04-11 22:34:06
      送元二使安西
      當代音樂(2019年7期)2019-07-09 05:38:14
      養(yǎng)心殿,帶你走進大清王朝的興衰沉浮
      金橋(2018年10期)2018-10-09 07:27:44
      “汗青”原來是史書
      要錢還是要命
      硫唑嘌呤聯合小劑量曲安西龍治療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療效分析
      王朝梁研究員
      王朝崩潰
      柞水县| 子长县| 聂荣县| 齐河县| 肥乡县| 兰考县| 家居| 上林县| 南京市| 开原市| 孟州市| 澳门| 天全县| 新民市| 临江市| 沙坪坝区| 庆阳市| 金湖县| 景东| 綦江县| 华蓥市| 德兴市| 南木林县| 阳新县| 通道| 土默特左旗| 陆川县| 正宁县| 泾源县| 大丰市| 正镶白旗| 娄底市| 延庆县| 定西市| 通榆县| 辽宁省| 宾阳县| 钟祥市| 舒兰市| 新邵县| 马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