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萌
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瓶頸問題與對策研究
鄭 萌
為更好推動我國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結合國情環(huán)境分析,歸納出制約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的社會文化價值取向沖突、人文內涵挖掘不足、人均資源占有少、運動參與門檻高等制約瓶頸和由此導致的參與者需求滿足能力低等突出問題,提出突破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制約瓶頸、解決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所面臨突出問題的兩大對策:推廣學校、社會教育培訓,引導改變社會文化和需求;改進教育訓練理念、手段,適應國情實際和社會需求。提出,引導改變社會文化和需求最有效方式是教育培訓,包括以政府行政運作為主的學校教育培訓和企業(yè)市場化運作為主的社會教育培訓。指出,改進教育訓練理念關鍵在于把握兩大要點:改進技戰(zhàn)術傳授方法、加強文化內涵挖掘。改進教育訓練手段的核心,是引入、推廣電化教學為代表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
休閑足球;制約瓶頸;突出問題;對策
群眾休閑性足球運動的蓬勃發(fā)展,可以為競技足球運動的發(fā)展提供良好足球文化與市場基礎和足球人才基礎。由于足球和社會、主觀和客觀等方面的原因,我國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還面臨較多的瓶頸和突出的問題,對這些瓶頸、問題進行梳理和分析,可以指導我們找到并論證有效的對策。
從足球和社會、主觀和客觀等方面歸納,我國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面臨社會文化價值取向沖突、人文內涵挖掘不足、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運動參與門檻高等四大瓶頸的制約,由此導致參與者需求滿足能力低這一阻礙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的突出問題。
1.1 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制約瓶頸分析:社會文化、人文內涵、人均資源、運動參與
(1)社會文化價值取向沖突?,F(xiàn)代足球運動發(fā)源于英國,興盛于歐洲和曾為歐洲殖民地至今以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為主的南美,包含了西方文化諸多特征,不可避免與中國社會文化價值取向存在著許多沖突。如西方文化推崇競爭、對抗,中國社會文化崇尚和諧、禮讓;西方文化強調技能實踐,中國社會文化重視讀書應試;西方人喜歡在競爭對抗的身體競技活動中獲得休閑娛樂、拓展社會交往,中國人則更愿意在酒肉宴飲、聲色歌舞、按摩洗浴等身體享受活動中,打發(fā)業(yè)余休閑時間、發(fā)展“和諧”人際關系。
(2)人文內涵挖掘不足。由于認識的局限,體育運動在中國人心目中素來是“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形象,對抗激烈、成績糟糕的中國足球,更給人們留下簡單粗暴、毀人不倦的負面認知。足球運動要在中國發(fā)展,必須加強文化內涵挖掘,提升社會人文價值,但是由于中國體育長期與教育脫節(jié),限制了專業(yè)運動員文化水平提高,使得足球運動文化價值和人文內涵挖掘非常不足,嚴重限制了社會關注認同和推廣。
(3)人均資源占有少。足球運動基本特點為場地大、參與人數(shù)多、投入成本大,這使得人均GDP世界排名低、人均資源占有量少問題[1],成為我國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一大根本性制約因素。高水平教練師資少、經(jīng)費來源少、場地資源少的人、財、物力客觀現(xiàn)實,阻礙了我國休閑足球運動向社會化、產(chǎn)業(yè)化、規(guī)?;较虬l(fā)展。
(4)運動參與門檻高。時間長、場地大的項目特征和同場不隔網(wǎng)直接對抗的項群特征,決定了足球運動需要較高能量消耗,尤其在參與者技戰(zhàn)術掌握水平較低時,能量消耗將進一步加大。足球運動用人體最笨拙部位支配運動器械,技戰(zhàn)術掌握難度大。較高的技戰(zhàn)術掌握難度和較大的運動能量消耗,提高了運動參與門檻,阻礙了足球運動參與面積的擴大,形不成社會化、產(chǎn)業(yè)化、規(guī)模化發(fā)展的基礎。
1.2 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突出問題分析:參與者需求滿足能力低
人們參與、消費休閑體育運動的動機,包括健身鍛煉、教育益智、生存技能、娛樂休閑、社會交往等多方面需求的滿足。上文所述社會文化價值取向、人文內涵挖掘、人均資源占有、運動參與門檻等方面瓶頸的綜合作用,導致足球運動對休閑體育運動參與者多方面需求的滿足能力不足,例如:人均資源占有少導致的高水平教練師資、經(jīng)費來源、場地資源少問題,制約了足球教育培訓水平的發(fā)展和群眾對足球技戰(zhàn)術掌握水平的提高,使得足球運動的娛樂休閑功能難以發(fā)揮,健身鍛煉價值也大打折扣。
中國社會文化受古代封建社會資源高度集中影響,呈現(xiàn)趨附權勢[2]的陰性化特征[3],包括游戲娛樂亦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古代封建社會生產(chǎn)力落后勞動力短缺導致的重男輕女思想,引起男女比例失衡,男性擇偶壓力較大。中國飯局、酒局、資歷等級文化綜合作用下,社會資源掌握者通常年齡較大且體能較差,足球運動技戰(zhàn)術掌握難度大以及由此所加劇的運動能耗高問題,制約了女性和社會資源掌握者參與的能力,因而阻礙了足球運動休閑功能、社交功能的發(fā)揮。相比之下,以手支配運動器械,通過球網(wǎng)阻隔降低了同場對抗激烈程度的羽毛球、網(wǎng)球運動,更容易吸引女性和社會資源掌握者參與,具有更強社交功能,群眾參與面積和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都優(yōu)于足球。所以當前中國社會休閑體育發(fā)展格局是,高級官員和企業(yè)老板階層更熱衷高爾夫,一般官員、公務員、白領階層更樂于參與羽毛球、網(wǎng)球,足球給人留下社會中下階層運動印象,雖然不少富豪投資足球,但大多并不親身參與。
由于人均社會生產(chǎn)力不足,中國古代、現(xiàn)代人都面臨較大生存壓力,導致中國人追求“生存功利”的社會文化。相對戶外運動(如野外生存)、游泳、武術搏擊(如女子防身、男子格斗)等運動項目,足球運動并不直接傳授現(xiàn)代社會所需生存技能。
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還面臨一些外部競爭,除了來自其他休閑運動項目的競爭,還有來自其他休閑娛樂產(chǎn)業(yè)和教育培訓項目的競爭。中國人,喜歡通過麻將、棋牌、餐飲打發(fā)休閑時間,過程中達到溝通信息、交流學習、社會交往目的。學校學生和職場工作者,為達到教育益智、社交促進、拓展人脈、發(fā)展生存技能目的,還將許多業(yè)余時間投向應試技能、文藝特長、企業(yè)管理等培訓活動,進一步分流了社會時間和資金投入,制約了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中國重文輕武社會文化,還導致中國人即使參與體育運動,也較少選擇足球這一高對抗性項目[4]。正如執(zhí)教廣州恒大的意大利世界冠軍教練里皮指出的“中國缺乏真正的足球文化”[5],中國人對足球這一西方舶來品社會人文內涵的理解和挖掘都尚處于很膚淺階段,這更加劇了社會文化價值與需求取向和足球發(fā)展之間矛盾[6]。
休閑足球運動要得到發(fā)展,關鍵在于突破社會文化價值取向沖突、人文內涵挖掘不足、人均資源占有少、運動參與門檻高等方面制約瓶頸,滿足人們健身鍛煉、教育益智、生存技能、娛樂休閑、社會交往等多方面需求。由此,可以得出推動我國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兩點對策:推廣學校、社會教育培訓,引導改變社會文化和需求;改進教育訓練理念、手段,適應國情實際和社會需求。
2.1 推廣學校、社會教育培訓,引導改變社會文化和需求
引導改變社會文化和需求最有效方式是教育培訓,包括以政府行政運作為主的學校教育培訓和企業(yè)市場化運作為主的社會教育培訓。
群眾休閑性足球運動雖然主要以民間社會化、產(chǎn)業(yè)化模式發(fā)展,但是從政府扶持產(chǎn)業(yè)發(fā)展和當代營銷理論拓展角度來看,還是應當?shù)玫秸m當支持:
傳統(tǒng)4Ps營銷理論從產(chǎn)品(Product)、渠道(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方面提升營銷業(yè)績、促進產(chǎn)業(yè)發(fā)展,當代6Ps營銷理論在4Ps營銷理論基礎上加入了行政權力和公共關系兩個因素[7]。相對于被動順應人們行為習慣和消費需求的傳統(tǒng)4Ps營銷理論,當代6Ps營銷理論更注重利用行政權力(Power)和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s)這兩個強效工具,主動、有力且大規(guī)模地引導、培育和改變人們行為習慣和消費需求。
教育和培訓體現(xiàn)國家和企事業(yè)組織意志,面向廣大受眾[8],是一種介于行政權力和公共關系之間,具有半強制半自愿特征的思想、行為影響手段,能夠更積極、主動、正面地改變和培養(yǎng)人們行為習慣與消費需求,可以運用于休閑足球運動和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引導當中。
從國民教育角度看,相對于占用人們大量閑暇時間、精力、財力資源的酒肉消遣、聲色娛樂而言,休閑足球運動和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更有利于國民身心健康和國家整體長遠利益,值得國家動用教育行政機器加以引導推動。
從管理培訓角度看,足球的文化包含了世界的文化,凝聚了世界不同民族國家的整體協(xié)作競爭智慧,有助于現(xiàn)代團隊文化建設,值得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組織管理者動用內部行政權力將其引入為一種文化建設和團隊培訓手段。
2.2 改進教育訓練理念、手段,適應國情實際和社會需求
改進教育訓練理念,關鍵在于把握兩大要點:(1)改進技戰(zhàn)術傳授方法;(2)加強文化內涵挖掘。
其原因在于:(1)技戰(zhàn)術傳授方法的改進,應有助于在節(jié)約人、財、物力資源消耗同時,提高技戰(zhàn)術傳授效益,降低運動能耗和參與門檻,發(fā)揮足球運動健身鍛煉基本屬性同時,提高足球運動休閑娛樂性、社會交往功能和思維益智作用。(2)文化內涵的挖掘,是在技戰(zhàn)術掌握基礎上,通過由術入道的升華過程,達到對哲學、系統(tǒng)論、社會、文化的更高認識,從而滿足人們從休閑體育運動中獲得教育益智、生存技能的附加需求。(3)技戰(zhàn)術傳授方法改進與文化內涵挖掘的結合運用,有助于足球運動更好發(fā)揮健身鍛煉、教育益智、娛樂休閑和生存技能培養(yǎng)的功能作用,從而自然吸引更多人參與、關注和支持,進而促進足球運動社交功能的實現(xiàn)和產(chǎn)品價值的提升。
改進教育訓練手段的核心,是引入、推廣電化教學為代表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電化教學的引入有助于把握改進教育訓練理念所要求的改進技戰(zhàn)術傳授方法和加強文化內涵挖掘兩大要點,突破社會文化價值取向沖突、人文內涵挖掘不足、人均資源占有少、運動參與門檻高的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制約瓶頸,達到對群眾健身鍛煉、教育益智、生存技能、娛樂休閑、社會交往等休閑運動參與需求更好滿足:
(1)突破人均資源占有少瓶頸。傳統(tǒng)技能參與教學以運動場為教學平臺,占地面積大、教師示范水平要求高、受眾范圍小,場地、課時、高水平師資、培養(yǎng)經(jīng)費等資源單位投入成本高。電化教學依托多媒體平臺和信息傳播網(wǎng)絡,面向更多受眾開展教學,零成本獲得國際高水平足球訓練比賽示范,能在更少土地、師資、課時、經(jīng)費投入下達成較好教學效果,緩解人均資源占有量少問題。
(2)突破社會文化價值取向沖突瓶頸。電化教學可以旁征博引、溯古通今,以多維的視角、雄辯的論據(jù)、耳目一新的論點,將國家、民族、社會、文化、教育、智育和足球運動聯(lián)系起來,引導受眾深入認識理解足球作為世界第一運動所具有的國家品牌營銷、綜合國力展示、民族文化比較、智力思維發(fā)展、綜合素質教育等多元價值意義,爭取社會對足球運動和文化的更多認同。
電化教學的多媒體圖像、配音、配樂界面,是調動受眾情緒、激發(fā)學習興趣、發(fā)掘足球運動情感審美價值的有效因素,可以通過感性與理性的有機結合、直觀與抽象的聯(lián)系轉換,幫助受眾透過足球運動感性之美更好發(fā)現(xiàn)和理解足球運動理性之美,經(jīng)由理性美與感性美的交互放大,進一步豐富對足球運動的審美體驗,加深與足球運動情感聯(lián)系,提高對足球運動感性和理性兩方面價值認知,促進價值觀念轉變。
(3)突破運動參與門檻高瓶頸。足球技能由意識支配,人腦意識分為顯意識、下意識、潛意識3個交互影響聯(lián)系的層次,單純理論講授偏重作用于顯意識(理性認知),單純技能參與教學偏重作用于下意識和潛意識(視覺、本體感知覺、運動表象、協(xié)調性),電化教學可以將直觀演示與理論講授相結合,同時作用于顯意識、下意識和潛意識,促使3種意識相互啟發(fā)滲透,促進運動技能掌握和提高。
相對單純直接實踐,電化教學既有利于觀摩學習他人高水平實踐,又有利于記錄反思自身實踐,建立對足球運動更全面深刻認識同時,帶動基于直接和間接實踐總結的理論提高,并反作用于對實踐的指導和提高。
根據(jù)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技能類學習條件理論,通過操作過程圖片、圖像演示,結合操作細節(jié)要點關注提示,既能優(yōu)化技能類學習外部條件,又能激發(fā)學習者觀看實際操作后經(jīng)由內部心理活動完成大量念動練習[9]。高水平足球比賽視頻包含的潛在教學信息量,遠大于傳統(tǒng)實踐技能教學中教師的簡單動作示范和單純口頭講解,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習者對于運動技能表象的內隱學習和體會。
教育心理學實驗表明,情感對大腦皮質有效工作具有極大影響,積極的情感可以激發(fā)大腦皮質興奮活動,充分發(fā)揮各種智力功能區(qū)作用,有利于智力開發(fā)和技能形成與提高[10]。電化教學可以通過感性與理性的有機結合,將多媒體感官刺激和理性講解分析結合,充分發(fā)揮情緒感受與智力認知相互促進作用,推動思維和運動技能協(xié)同發(fā)展。
電化教學還可促使教學訓練工作者在對國際高水平足球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講授過程中,有效提高專業(yè)理論水平和執(zhí)教表達能力,帶動技能教學訓練水平提高,有助于結合網(wǎng)絡培養(yǎng)和共享高水平教練師資。
(4)突破人文內涵挖掘不足瓶頸。文化是人腦深處一種定式思維程序,潛移默化影響支配著人類一切思想和行為。根據(jù)人類改造世界活動中“文化?心態(tài)?行為?文明成果”的系統(tǒng)邏輯關系,人類社會一切領域改造世界行為和其帶來的文明成果,都以文化為內在根源,足球作為源于西方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并歷經(jīng)各國、各民族人民改造的世界第一運動,包含了世界的文化和對世界不同文化的比較,它作為一種行為可以反作用于人的心態(tài)和文化,幫助其參與和關注者了解、領會、比較世界不同文化精髓。對于承受著巨大教育、醫(yī)療、住房壓力而熱衷于應試和賺錢兩大生存問題的中國人來說,足球的教育和傳播要超越應試的短期效應,就必須能有助于人們賺錢,而文化建設正是一切企業(yè)、組織建設并獲得效益的根本,當足球運動跨越世界、民族的文化和文化比較價值被挖掘出來,就能超越體育的范疇,滿足各行各業(yè)人們更普適性需求,吸引更廣泛關注參與,形成真正意義的產(chǎn)業(yè)。這就像易中天《品三國》能夠吸引三教九流人士的關注,在于《品三國》透過三國之間戰(zhàn)爭較量,深入到對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諸葛亮、周瑜等古代“成功人士”思維文化的分析和比較。
提高受眾對于足球運動人文內涵的認識理解,糾正足球運動在受眾心目中“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的認知偏差,無外乎通過實踐、觀摩、理論研究和學習這3種人認知事物的基本方式。相對單一技能參與性傳統(tǒng)實踐教學,電化教學更容易觸及文化的層面。相對純書本化理論教學,電化教學更容易引發(fā)學習興趣,獲得深刻印象記憶和強烈文化共鳴。電化教學可以通過內容形式靈活多樣、信息資料來源豐富、感性理性有機結合、直觀抽象聯(lián)系轉換的觀摩學習,使學習者身臨其境領略國際國內最高水平足球運動,了解最高層次足球運動和社會學理論,認識現(xiàn)代足球在技術、戰(zhàn)術、身體、心智、管理、運作等方面的發(fā)展高度并結合社會環(huán)境等背景因素,更好理解足球運動人文內涵,引發(fā)與足球運動之外更廣泛社會現(xiàn)象的聯(lián)系思考,發(fā)現(xiàn)足球“不簡單”的一面,消除對足球運動“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認知偏見。易中天《品三國》的成功,也是超越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借助了電化教學手段。
(5)解決參與者需求滿足能力低問題。如“1.2”所述,休閑足球運動要得到發(fā)展,需要滿足人們健身鍛煉、教育益智、生存技能、娛樂休閑、社會交往等方面需求,根據(jù)“(1)”~“(4)”分析,電化教學和電化教學帶來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有助于:①通過高水平足球訓練、比賽演示分析,加速提高學習者技戰(zhàn)術掌握水平,降低運動能量消耗,更好實現(xiàn)足球運動健身鍛煉、娛樂休閑功能;②仿照易中天《品三國》透過戰(zhàn)爭看文化的手法,將對足球運動的關注側面從比賽競爭上升到社會文化現(xiàn)象,從足球運動中不同國家、地域、企業(yè)、民族及其所屬不同文化源流間競爭比較,引申到哲學、系統(tǒng)論、運籌學、邏輯學、組織學、行為學,進而治國理政、經(jīng)營管理、為人處事、心理分析、思維方法等相聯(lián)系層面,通過對世界文化的透析比較,超越易中天《品三國》對中國文化的品讀解構,達到由術入道的高級境界,提高參與者和關注者社會認知適應能力,滿足包括行政管理者、學術研究者、企業(yè)家、普通創(chuàng)業(yè)者、職場工作者在內社會各階層、各年齡層人士在教育益智、生存技能方面更普遍性需求;③通過對人們健身鍛煉、教育益智、生存技能、娛樂休閑需求的滿足,贏得更廣泛的受眾,進而實現(xiàn)足球運動社交功能,通過社交功能的實現(xiàn),反作用于受眾群體的擴大,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最終發(fā)展為真正的產(chǎn)業(yè)。在這一方面可以給我們提供參照的,是德國、英國、巴西、阿根廷等歐美諸國,在這些國家,談論、參與、關注足球,都是重要的社交手段,因而能夠形成真正的足球和休閑足球產(chǎn)業(yè)。尤其是德國、英國等歐洲發(fā)達國家,能夠用更理性眼光看待足球,其足球文化和其社會文化一脈相承,有利于社會的文明進步。
社會文化價值取向沖突、人文內涵挖掘不足、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運動參與門檻高,是我國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面臨的4大制約瓶頸,由此導致參與者需求滿足能力低這一阻礙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的突出問題。突破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制約瓶頸、解決休閑足球運動發(fā)展所面臨突出問題的兩大對策是:推廣學校、社會教育培訓,引導改變社會文化和需求;改進教育訓練理念、手段,適應國情實際和社會需求。
引導改變社會文化和需求最有效方式是教育培訓,包括以政府行政運作為主的學校教育培訓和企業(yè)市場化運作為主的社會教育培訓。改進教育訓練理念,關鍵在于把握兩大要點:改進技戰(zhàn)術傳授方法、加強文化內涵挖掘。改進教育訓練手段的核心,是引入、推廣電化教學為代表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
[1] 鄭 萌.社會資源募集視角下中國足球與奧運優(yōu)勢項目成績反差原因和對策[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3):4~9.
[2] 余秋雨,杜維明.尋找文化的尊嚴——余秋雨、杜維明談中華文化[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
[3] 劉長林.中國民族文化基因及其陰性偏向[J].哲學動態(tài),1989,12(1):30~34.
[4] 廣州日報.恒大足校開學招生低于預期 許多家長不愿孩子踢球[EB/OL].人民網(wǎng).http://sports.people.com.cn/n/2012/0906/ c22134-18937011. html,2012-09-06.
[5] 馬爾切洛·里皮.思維的競賽:里皮自述[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
[6] 魯長芬,羅小兵,王 ?。鞣襟w育課程社會學研究的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2):93~99.
[7] 張貴敏.體育市場營銷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8] 鄭 萌.從教育目的與社會責任角度析學校足球的推廣意義[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28(6):46~49,54.
[9] 時宇石,馬玉慧.利用播客促進實踐類課程的教學改革[J].電化教育研究,2012,33(9):113-115,120.
[10] 王富集.電化教育的情感效應[J].電化教育,1994,15(12):17~18.
Research on Developing Bottlenecks and Strategies of Leisure Football
ZHENG Meng
In order to help China's leisure football develop better, using researching methods including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combining with nation environment analysis, sums out the 4 holding back bottlenecks impeding China's leisure football's development including limited average resources possession, high threshold of activity participation, social culture value contradiction, insufficient humanity meaning excavation, which causes the prominent problem of low satisfaction of participants' demands. Comes up with the 2 countermeasures of: to promote school and soci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to guide and change social culture and demands; to optimize educating and training concepts and means to meet real 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demands. Then implies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guide and change social culture and demands is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including: schoo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which mainly run by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soci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which mainly run by enterprises and markets. This article also implies that the 2 critical points of optimizing educating and training concepts: to optimize teaching methods of techniques and tactics, and to reinforce the excavation of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that the core of optimize educating and training means is to introduce promote modern educating techniques represented by e-educating.
Leisure football; Holding back bottlenecks; Prominent problems; Strategies
G80-056
A
1007―6891(2015)04―0061―05
2015-05-26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休閑體育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課題(項目編號:XXTYCY2013C08);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休閑體育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課題(項目編號:XXTYCY2014D01)。
成都學院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610106。Institute of P.E., Chengdu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106,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