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雪
(晉城煤業(yè)集團總醫(yī)院 山西 晉城 048006)
腦卒中是一種作用于人大腦的突發(fā)性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疾病,因為其具有的高致殘率和致死率等特點,被列為危機我國人民人身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神經(jīng)源性的吞咽障礙是老年腦卒中患者病發(fā)后較為常見的一種后遺癥,吞咽是最復雜的軀體反射之一,需要有良好的口腔、咽、喉和食管功能的協(xié)調。隨著X 線動態(tài)造影錄像和纖維咽喉內(nèi)徑等檢測手段的提高和改進,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發(fā)生率更高。VitalStim 電刺激治療可對喉部肌肉進行重新訓練并進行功能性刺激從而使咽部肌肉正常收縮,在電刺激過程中,喉部痙攣、脈搏、血壓、心率無異常改變。筆者回顧性分析在本院就診的腦卒中發(fā)生后發(fā)生吞咽障礙的48 名患者的治療過程,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于2014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在我院就診的48 例腦卒中且發(fā)病后發(fā)生吞咽障礙的老年患者(年齡≥50 歲),將其平均分為24 名患者一組的觀察組與24 名患者一組的對照組。治療組中,男性13 例、女性11 例,年齡51 ~68 歲,平均59.5 歲;腦梗死15 例、腦出血9例。對照組中,男性14 例、女性10 例,年齡50 ~72 歲,平均61 歲;腦梗死17 例、腦出血7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發(fā)病時間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收入的患者均行CT 或MRI 檢查,診斷均與第4 屆心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修訂版)相符[1],所有患者均意識清楚,可配合治療。同時進行洼田飲水試驗陽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吞咽障礙的康復訓練,每日兩次,每次20min,包括基礎訓練:(1)咽部冷刺激與空吞咽;口面部運動訓練;舌運動訓練;改善咀嚼肌功能、下頜運動訓練;軟腭功能訓練;呼吸運動訓練、頭頸放松訓練;加強患者排出誤咽物、促進聲門閉鎖功能訓練。(2)攝食訓練: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同時向健側稍做傾斜,頭頸部向前稍彎曲。選用糊狀、密度均勻易移動、易消化的食物。以5 -10ml/次為宜,并根據(jù)病人恢復情況可逐步轉換為固體食物。觀察組在此常規(guī)基礎訓練上配合進行VitalStim 電刺激治療:將電極貼于皮膚上,在氣管正中線左右兩側分別放置1 對電極,兩側放置不可過遠,以避免電流通過頸動脈竇,不可貼近胸鎖乳突肌,以免刺激這一肌群。頻率范圍30 -80Hz,雙向方波,波寬700ms,1000Q 電荷,波幅0 ~25mA(±10),小電極,連續(xù)性收縮。每次治療30min。每日2 次,連續(xù)20d。
1.3 評定標準 治療前后生存質量采用吞咽障礙特異性生活質量量表(SWAL-QOL)來評定[2],包括吞咽障礙患者的進食時間、癥狀出現(xiàn)的頻率、進食種類、食欲好壞、心理壓力、語言溝通情況、有無恐懼心理、心理健康程度、社交情況、疲勞、睡眠等11 個維度共44 個項目,全方位囊括了吞咽障礙患者生活的各個方面。每個小項采用5 個級制評分,1 ~5 分分別代表由差到好。本量表的一大特點是由患者自己評分,總分越高,生活質量就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庫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標準差(x ±s)表示并進行t 檢驗,同時計數(shù)資料利用X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四周的SWAL -QOL 評分高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且觀察組治療后四周的SWAL -QOL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后四周的SWAL-QOL 評分比較表
吞咽障礙是老年腦卒中患者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可達30% ~40%,容易使患者病發(fā)吸入性肺炎、營養(yǎng)不良、脫水以及窒息等,進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水平[1~2]。臨床上對病情嚴重的患者多采用鼻飼飲食進而增大肺炎的可能性,研究證實,鼻飼患者發(fā)生肺炎的相對風險是非鼻飼患者的4.981 倍[3]。
所謂吞咽障礙,是指患者不能安全的把食團從口運送到胃而無誤吸。正常的吞咽過程受大腦皮層、皮質延髓束、腦干神經(jīng)核、吞咽中樞和第Ⅴ、Ⅶ、Ⅸ、Ⅹ、Ⅺ、Ⅻ對腦神經(jīng)及Ⅰ、Ⅱ、Ⅲ脊髓神經(jīng)控制。當腦卒中過程中這些區(qū)域受到損傷造成吞咽過程誤吸可能性增高。通過進行電刺激治療可預防廢用性肌萎縮、增加咽部肌肉運動能力及協(xié)調性,反復刺激促進了神經(jīng)可塑性和功能的恢復。本例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四周的SWAL -QOL 評分高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且觀察組治療后四周的SWAL - QOL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提示VitalStim 電刺激治療配合常規(guī)吞咽障礙的康復訓練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后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VitalStim 電刺激治療配合吞咽障礙的康復訓練療效較單一訓練恢復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范惠先. 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jīng)源性吞咽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6(21):45 -47
[2] 王曉松,曾慧. 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治療新進展[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2):6538 -6539
[3] 王林玉. 老年患者腦卒中后吞咽障礙危險因素及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6(8):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