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揚
摘要: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采用“身臨其境”教學法,根據教材和作文題材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帶入情境,為學生提供具體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使語言訓練和發(fā)展智力二者統(tǒng)一在情境教學中,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關鍵詞:小學作文 寫作文 有效手段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有生活才有語言。可以說,離開了具體的生活情境,一個人在孩提時期無法學會語言,少年時期也是無法學好語言的。而且情境教學具體形象,為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
通過圖畫、攝影、音樂和文學語言的描繪這些藝術的手段,再現(xiàn)教材提供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教材語言的準確、鮮明、生動。過去,講讀課運用的“發(fā)胖式”的分析法,確實流弊很大。它的癥結是把文章搞得支離破碎,破壞了文章的意境和整體的美,減弱了教材的感染力,孤立地講授基礎知識。而情境教學,可以把學生帶入情境中去,促使學生細致地觀察了解客觀事物,深切體察自己的感受,從整體上去理解詞句,加深對教材的領會。通過師生動作的演示,創(chuàng)設和教材有關的情境,進行語言的基本訓練。
在教課文時有效地使用“提示語”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促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周圍人說話時的種種神態(tài)動作,從而引導學生學習運用提示語,我設計了兩個情境,兩個動作。一是指名一個學生演示動作:歡蹦著進教室,同時說:“我們班上得紅旗啦!我們班上得紅旗啦!”一是我自己微笑著說:“小朋友好!”分別訓練說一句描寫人物說話時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演示時,全班學生一個個凝神視之。從他們的面部表情可以知道,此時,他們的大腦皮層形成了優(yōu)勢興奮中心。這種興奮性越高,注意力就越集中;注意力越集中,觀察得就越持久,越真切。這就向學生提供了鮮明的感知材料。加之要求把觀察所得表達出來,這必然促進學生思維力、想象力、記憶力得到全面發(fā)展。學生積極思考,竭力從他們胸海中“詞語小倉庫”里挑出一個個合適的詞語加以描述:“××連蹦帶跳地說:‘我們班上得紅旗啦!”“××歡天喜地地說:‘我們班上得紅旗啦!”“李老師滿面笑容地說:‘小朋友好!”“李老師親切地說:‘小朋友好!”用了十多個不同的詞語來描寫人物說話時的神態(tài)動作,促使他們把詞和形象結合起來了。而那種干巴巴的文字形式上的變換和組合,學生不僅索然無味,而且收效甚微。學生學習的興趣,得不到進一步的培養(yǎng)。
因為學生在觀察、感受時,管形象思維的大腦的右半部興奮,觀察后,用語言表達情境時,管抽象思維的大腦的左半部興奮,這樣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抑制,就可大大挖掘大腦潛在的力量,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之中學習語言,而不致感到疲勞。
結合教材或作文,把學生直接帶入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去,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的訓練。這種身臨其境教學法,往往是從觀察入手,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知材料。學生童年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認真的觀察有利于他們有感而發(fā),觸景生情。我?guī)W生登高望遠,讓學生認識家鄉(xiāng)的美景;教學“春天”的一組教材,我?guī)麄兊焦珗@的花叢、草坪、樹下、水邊找春天;秋天來了,我又結合課本中有關秋天的內容,帶他們去觀察莊稼成熟了的豐收景象;初冬時節(jié),我又帶他們到野外、到農家院和田野里去認識初冬特有的景象,引導學生更好地感知教材。
帶學生去觀察大自然,就是帶學生去認識世界,激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世界上再沒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師了,因為她能教給你無窮無盡的知識。所以大自然絢麗的畫面,是我常常選取的情境。情境要讓學生感知,才有所表達。感知目標鮮明,才便于學生進行對象的分析、綜合;對象的分析、綜合的過程,正是學生智力積極活動的過程;而智力活動的過程,便是學生內部語言發(fā)展的重要過程。事先,我總是一個人到野外去,認真選取感知目標,并從景物遠、中、近的層次確定觀察的角度,安排合理的觀察順序。
確定了感知目標,還得考慮好帶有啟發(fā)性的導語和提問。例如:我?guī)W生觀察秋天的景色,帶領他們到農家院觀察一大片絲瓜棚。指導他們先看棚上的花的色彩、形狀和花上飛舞的蝴蝶,然后看棚下的瓜,向學生提問:“你們看,那大絲瓜該多大啊。你們的手臂和它比比看,哪個粗?”“那些小絲瓜躲到哪兒去了呢?”這些導語和提問,激起了學生的想象和思維,使他們觀察得精確,表達的內容也就具體了。學生這樣描述絲瓜:“我們來到農家院里,眼前是一片絲瓜棚,棚上開滿了一朵朵小黃花,真像一只只金色的小喇叭。棚下掛著一條一條大絲瓜,有的比我們的胳膊還粗呢!小絲瓜呢,它比不過大絲瓜,就不好意思地躲到綠葉背后去了……事先考慮好導語和提問,指導學生觀察時才能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
當然,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還要因時制宜,讓學生去攫取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情境。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作文時就無須搜索枯腸,他們的作文雖然短小,總是言之有物,沒有空話和假話,很在生活的情趣。因為在情境教學中學生的智力和語言都得到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