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璇
摘要:從事德育工作,認為育德先育人。小學教師對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在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時時刻刻地貫穿在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班級有效地開展主題班隊會、常規(guī)訓練、班級集體活動并讓德育走進課堂,能夠培養(yǎng)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多方面的能力,樹立良好的班風、班貌,而且在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等方面都起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主題班隊會 常規(guī)訓練 課堂 集體活動
作為老師和班主任,不只是管理學生的學習,還要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奎屯市第四小學是我第一個走進的集體,第一個受教育的地方,對我的一生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認為小學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更應該做好育人工作。
一、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主題班隊會,讓德育滲透其中
班隊會多年來可以說是與必修課同等重要的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也是中隊輔導員基本功訓練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對于提高德育的實效性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班隊會的主題一定要小而實,把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作為根本源頭,使學生覺得班隊會的主題內(nèi)容和我息息相關,我能說得出,做得到。這樣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為先的開端,必然會給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難以估量的德育效果。
班隊會的形式多樣自定,可以以幻燈片出示。例如,學生收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小英雄王二小、小英雄雨來、現(xiàn)代社會的“抗震小英雄”林浩、少年時代的愛迪生、牛頓、貝多芬……的小故事,主題是讓學生樹立熱愛偉大祖國、樹立崇高理想的愿望,擁有刻苦鉆研、堅忍不拔、勤思好問、崇尚科學的思想品質。
總之,形式為內(nèi)容服務,內(nèi)容為主題服務,主題為教育目的服務。這就是班隊會形式、內(nèi)容、主題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主陣地就是班隊會,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對樹立良好的班風、班貌,而且在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等方面都起著積極的作用。
二、重視常規(guī)教育,從細節(jié)做起
低段的學生,只是懂得了道理,假如不經(jīng)過反復訓練,也不一定做到。因此從開學起,我便對他們進行常規(guī)教育,對怎樣上課、下課、回答問題、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等,都做了明確的要求。
第一,進行反復訓練,對做得好的同學大力度的表揚。如:“你的聲音真洪亮!”“你真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你的行為值得每一位同學學習!”這樣就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第二,通常采用“比一比”的競爭形式:(1)男、女生比賽;(2)小組比賽;(3)挑戰(zhàn)賽。展開常規(guī)訓練并通過巧妙地方法激勵學生做好。例如,《看誰坐的直》《看誰站的正》《看誰寫字最漂亮》《看誰是個好孩子》,等等。激勵學生在競爭中養(yǎng)成自我教育的意識,爭當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生。
第三,在課間放權給學生,讓同學之間上下樓時互相監(jiān)督、不追逐打鬧,如果發(fā)現(xiàn)誰違反規(guī)定了告訴老師,就可以加一個小紅花,而被舉報的學生將會受到懲罰,在班門口站崗,直到發(fā)現(xiàn)第二個違反規(guī)定的同學。如果誰能堅持一周靠右側通行,輕聲慢步地走路,就加一個笑臉,在這個制度的激勵下,學生很快形成了課間活動的好習慣。
第四,在班級的文化墻上我創(chuàng)建了的“班級之星”。每周在全班進行一次“文明之星”“禮儀之星”“勞動之星”“學習之星”和“誠實之星”的評選活動。評選中,學生積極討論,表達自己的意愿,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評,把先進的事例宣傳給每個孩子聽,這樣不僅達到了讓德育悄悄走進孩子心中的目的,更激發(fā)了學生在班級中的競爭意識。
三、讓德育走進課堂,從教師做起
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工作中認識到了在語文教材中有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不能只是簡單地傳授知識,而是要隨時抓住教育契機,要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
記得在教學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時,孩子們學完課文后,知道了要有保護弱小的意識,我就隨機問道:“薩沙的媽媽對薩沙說‘如果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是什么意思?”一個小男生高高地舉起小手說:“我知道,意思是能保護別人就不是最弱小的,不能保護別人就是最弱小的!”我又問道:“薩沙用自己的雨衣保護弱小、單薄的薔薇花,媽媽為什么夸他是個勇敢的孩子呢?”這時,舉起了許多小手,我說:“大家一起回答!”“因為他保護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學生大聲地說了出來。這時我見有一個孩子又舉起了小手,我說:“你有不同的想法嗎?”孩子站起來響亮的答道:“我認為薩沙有一種不甘心當弱小者的勇氣!”我又說:“是啊,相信同學們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一個不甘心當弱小者的勇敢者!媽媽不是最弱小的,所以她有能力去保護孩子,愛孩子;哥哥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有能力去保護弟弟;薩沙不是最弱小的,所以才有能力去保護薔薇。同學們,被人愛是幸福的,而愛別人,把愛給予比自己弱小的人,更是快樂的!”說完,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傾訴自己曾經(jīng)做過的:保護過比自己弱小的事物。在傾吐中發(fā)展了學生語言、陶冶了學生情操,使學生明白了今后怎樣做人。
四、開展班級集體活動讓德育滲透其中
班級活動是組織、建設良好班集體的有效方法。也是促進班級全體學生德、智、體、美、勞多方面全面發(fā)展、打好素質基礎的重要形式、途徑和方法。更有助于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今年3月份,我班開展了“學雷鋒,讓校園更美麗”的班級活動,深入學習雷鋒精神,大力推進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努力培養(yǎng)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感受做好事自己也能感到快樂,全心為學校服務的優(yōu)良品質,雖然天氣還是有些冷,同學們卻是懷著一顆火熱的心在參與活動,在班主任細致分工下,大家開始了緊張有序的工作:有的認真地清洗花池上的泥土,有的不知疲倦地來回提水,有的清洗校園兩側的雕塑。沒有一個人退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個美麗的校園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同學們紛紛表示這種助人為樂的活動要經(jīng)常開展,并不能只局限于三月份。讓雷鋒精神之花開遍整個校園,讓雷鋒精神的光芒照亮校園每一個角落。
綜上所述,積極開展主題班隊會、班級集體活動和注重學生的常規(guī)訓練,讓德育走進課堂,讓德育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我相信可以讓德育之花走到孩子們的內(nèi)心世界,去感受無盡的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