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欣
小編的話:
你想知道老師是怎么改作文的嗎?為什么老師會寫這樣的評語呢?每一期我們都會請來活躍在教學(xué)第一線的名師,為同學(xué)們改作文。看了他們的批改,大家一定會恍然大悟:咦,我也經(jīng)常這么寫??!原來老師改我的文章時是這么想的?。∠M蠹铱戳嗣麕熢敱M到位的點評,能在寫作文方面獲得不小的啟發(fā)!
幸福是什么呢?是一杯熱乎乎的濃茶?是一件溫暖的大衣?還是一雙暖和的手?其實,幸福就在自己手中,你一定要牢牢抓住自己的幸?!,F(xiàn)在,我要說說我和媽媽在晚餐里的幸福。
放學(xué)了,我開開心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想:晚上媽媽會給我煮什么菜呢?會不會有我愛吃的糖醋魚呢?算了,還是別做白日夢了,趕快回家吧!
到了家,一開門,陣陣菜香撲鼻而來,我馬上脫下鞋,放下書包,直奔廚房?!巴?,原來我沒做夢啊,還真是香噴噴的糖醋魚呀!”媽媽笑瞇瞇地說:“怎么樣,喜歡吧!”我直點頭,口水都快流下來了。我心里想:今天真是個好日子,真是心想事成?。∥业搅诵l(wèi)生間,把手洗得干干凈凈,隨后就一屁股坐到椅子上,期待起我愛吃的糖醋魚了。媽媽端上菜說:“開飯啦!”我拿起筷子,第一個夾的就是糖醋魚,一口塞進嘴里,滿嘴里都是酸甜可口的味道,我情不自禁地說:“嗯,這真是世界第一美味??!”我吃著吃著,發(fā)現(xiàn)媽媽一直往我碗里放魚肉,自己卻只啃骨頭多的魚尾巴。我覺得很奇怪:“媽媽,您怎么就吃魚尾巴呀?魚骨頭可多了!”“沒事,魚肉給你吃,媽媽愛吃魚尾巴?!眿寢屆业念^說。這時我的心里涌上了一股甜甜、暖暖的感受,心里比喝了蜜還甜。我心想:魚尾巴吃起來多不方便呀,媽媽竟然寧愿自己吃,也不愿意讓我吃。于是我拿起筷子,夾了一大塊魚肉放進媽媽的碗里:“媽媽,您吃吧!”這時,媽媽笑了,她笑得多么甜,笑得多么開心!就這樣,我和媽媽度過了一個豐盛而又感動的晚餐。
媽媽就像一件大衣,溫暖著我們的身體;媽媽就像一棵樹,為我們抵擋風(fēng)風(fēng)雨雨。媽媽,我想對您說:“您辛苦了,我永遠愛您!”
旁批:
第一段話小作者開門見山,點明主題,以三件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告訴讀者幸福其實就是這么簡單而平凡。但第三句話讓人感覺略顯突兀,可以改為:其實,只要我們用心感受,幸福無處不在。
第二段話是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較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孩子總是想念媽媽煮的菜。只是開頭沒有點明時間,這是什么時候放學(xué)的事?最后一句話“白日夢”用得不夠貼切,想念媽媽煮的菜并非不切實際的白日夢,建議改為:一想到媽媽煮的菜,肚子里的饞蟲就動個不停,我趕忙加快了回家的步伐。這樣與前文更加連貫。
第三段話中人物的對話和心理、動作描寫都比較到位,如“馬上”“直奔”“直點頭”“口水都快流下來”“一屁股坐到椅子上”等,表現(xiàn)出文中的“我”對媽媽做的糖醋魚那種期待和急切的心情。
“我”對媽媽說這是世界上第一美味后,媽媽有什么樣的表情和動作?這里可以作簡單的細節(jié)描寫,這樣能更好地刻畫人物的形象,同時承接下文。
“這時我的心里涌上了一股甜甜、暖暖的感受,心里比喝了蜜還甜?!边@句話建議改為:這時,我只覺得一股暖流在眼角涌動,但心里卻比喝了蜜還甜。這樣語句更通順,更符合人物的心理特征。
“豐盛而又感動”改為“豐盛而又令人感動”更為通順?!岸冗^了一個……晚餐”語法上有錯誤,改為“享受了一頓豐盛而又令人感動的晚餐?!?/p>
最后連用兩個比喻句表達了小作者對媽媽的愛與感激,與第一段話前后照應(yīng)。
名師點評:這篇文章以幸福為主題,以晚餐時媽媽寧愿自己啃魚尾巴而讓自己吃魚肉為事例,表達了小作者對媽媽的愛與感激之情—幸福其實就是由生活中這一些微小的感動組成的。文章語言生動活潑,注意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的刻畫,較符合兒童的語言表達特點。但文章中仍然有一些語句需要修改,建議在寫作文時多兼顧上下文的承接,注重細節(jié)的描寫,把媽媽的語言和動作寫得更具體些,這樣有助于刻畫媽媽慈愛的形象,并與題目中的“幸?!倍窒嗷ビ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