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克飛
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小城市過相對安逸的生活,這是一個近年來始終爭論不休的問題??墒牵娴氖且粋€大問題嗎?
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顯而易見的優(yōu)缺點:大城市生活豐富,工作機會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重業(yè)務(wù)多于重人際(但人際同樣重要)的氛圍,缺點是生活成本高、工作壓力大;小城市生活成本低,日子相對安逸,但工作機會少,又普遍是人情社會,任何事都得靠關(guān)系,又因人際關(guān)系復(fù)雜,隱私空間常被侵犯。
正如有人所說,世間所有的選擇,到最后其實都是五個字——你想要什么?
許多過來人見到這句話,會不屑地說一句“圖樣圖森破”,告訴你這種想法實在太不成熟了,因為許多事情不是想想就能實現(xiàn)的。他們會擺出各種大道理,列出一連串的“反面教材”,告訴你若不循規(guī)蹈矩,人生將會如何悲慘……可是,如果你連想想的勇氣都沒有,你又能實現(xiàn)什么?
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問題上,我的感情一直傾向于前者。當然,我并不是認為大城市一定比小城市好,更不是說年輕人必須要選擇大城市,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必須要承認的是,在這個選擇中,天平從一開始就是傾斜的,前者的生存壓力更大,也因此更需要勇氣去承擔。而遵循內(nèi)心的勇氣,不但是我自己缺少的,也是我喜歡并尊重的。
對于逃離大城市的年輕人,我同樣尊重,因為他們嘗試過。對于選擇小城市安逸生活的年輕人,我也并不反感,因為那也未必不是遵循內(nèi)心的選擇。我唯一不能認同的,是某些人對打拼者的嘲笑,以及庸俗化的論調(diào)。
沒錯,大城市里有許多平凡的打拼者,終其一生也無法躋身這個城市的上游,他們甚至買不起一套小房子,終日為溫飽奔波,但誰有資格嘲笑他們呢?沒有人可以。正如毛利在《普通女孩,就該滾出大城市?》中所寫,“為什么一定非要成功、出色,才能留在大城市?為什么女人不能像男人一樣自由選擇去留,她永遠都該仰仗別人的意見生活嗎?”
在中國人的人生選擇中,女性比男性的空間更為狹窄,沒在三十歲前把自己嫁出去仿佛是一條死罪,結(jié)婚后沒生出孩子來同樣是死罪。
一個社會對女性的苛求與偏見,意味著整體價值觀的缺陷。女性遭遇苛求,男性同樣不會好過。認為女性留在小城市安于現(xiàn)狀就是最好的七大姑八大姨,同樣也是逼婚、逼考公務(wù)員的主力。逼迫對象其實不分男女,這也許是小城市最讓人窒息的一面。
所以,一個人越出色,小城市的面目就越可憎。別說那些內(nèi)地封閉小城了,即使是東南沿海的富庶地區(qū),即使距離港澳僅僅一兩個小時距離,小城市仍然只是小城市,你依然要忍受以下這些事情:同樣的雜志和電影,比廣州深圳遲一個多星期上市和上線;老一輩永遠關(guān)心你為什么大學畢業(yè)了還不拍拖,二十五歲了怎么還不結(jié)婚,結(jié)婚都一年了怎么還不生孩子;在事業(yè)上,你不能靠創(chuàng)意打動客戶,跟人摟著肩膀忍著滿口酒臭氣稱兄道弟干上幾杯也許更管用……
有時,我甚至會有這樣的錯覺:能忍受這些,簡直需要比在大城市打拼還要多萬倍的勇氣。當然,后來我明白了,這不是勇氣,而是妥協(xié)和懦弱。大城市當然也存在這些問題,但你起碼有躲開的幾率,如果你有足夠能力,還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都過早老去,然后定義生活??墒?,許多人未曾想過,你認為好的未必是別人想要的,我們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于人,未必是關(guān)懷,而是侵犯,不管你是否打著“為你好”的旗號。這樣的事,在這個國家固然隨處可見,但小城市似乎更明顯一些,同時讓人無處可躲,也無從辯駁。越是沒有能力選擇自己生活的人,越是庸碌無知的人,越喜歡嘲笑那些有勇氣去承受壓力的人。
不夠現(xiàn)實的烏托邦,總會引來嘲笑,但是,如果你現(xiàn)在二十多歲,你是希望看到一個烏托邦,還是看到自己六十歲時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