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武
中圖分類號:G89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隨著毽球技能考核被納入市中考體育的選項后,這項古老的運動重新煥發(fā)了活力;本文將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如何在校園中普及和滲透毽球運動,使其成為一種校園文化,積極傳承民族傳統(tǒng)體育精神。
關鍵詞 毽球 校園文化 布局
一、毽球的歷史文化和價值
踢毽子又稱毽球,是在中國一向流傳很廣,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體育活動。在古都北京,踢毽子還有個富有詩意的名字——翔翎。
踢毽子流轉至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有一百五六十種花樣,沒有阻隔地在老百姓中間流傳,足以說明它旺盛的生命力,這些都是源于毽子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文化底蘊。
二、毽球的現(xiàn)實意義
毽球是集羽毛球、排球、足球等運動項目相關特點于一體的民俗體育活動,具有娛樂性、健身性與教育性等特質。毽球運動的推廣對增強學生體質、提高人文素質、構建社會和諧具有積極作用。踢毽是全身運動,對于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排泄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肌肉骨骼系統(tǒng)等都有好處。同時,踢毽運動又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可以讓人們心情愉快地投入到運動中去,從而獲得運動的樂趣與身心的愉悅。
三、布局校園毽球活動
(一)毽入大課間
1.為了讓學生了解熟悉毽球運動,我們將原本大課間中七、八年級的“8字”跳繩活動改成踢毽子。前期準備工作中還包括:通知學生在家搜索并觀看毽球有關的視頻資料,每人寫出一句自己對于毽球的感受。
2.大課間活動中,主持人每天向學生介紹一種毽球技法(盤踢、繃踢、磕踢、拐踢的動作要領),每隔一周邀請三位“毽球小高手”上臺進行技能展示,每個月進行一次毽球比賽,并為展示同學和優(yōu)勝的班級頒發(fā)獎品和獎狀。同時,將學生的千分制競賽與該項活動掛鉤。
3.把毽球作為標志物引入到兩點一線往返跑操中來。學生在練習完技術動作之后,將毽球放至自己左腳尖外側,聽到音樂聲后開始繞毽球跑操,每位同學都不能碰到毽球。而且要求兩個段學生、十六個班級、三十二路縱隊都能整齊劃一,步幅一致,同時轉彎。
(二)毽入體育課堂
1.毽球文化進課堂
“踢毽好,踢毽好,踢毽思維好……”學生們一邊踢毽球一邊念著歌謠,這是毽球文化搬進課堂的一景。老師們圍繞著毽球運動的起源、毽球形式的演變引經據(jù)典,生動講解,學生們聽得認真,學的帶勁。學生們進一步加深了對毽球的認識,進一步提升了對毽球運動的熱情。
2.毽球游戲進課堂
(1)踢固定球:把毽子懸掛在不同高度的繩子上,學生依次來踢每個毽子??梢圆捎貌煌募挤▉硖呙總€毽子,當學生熟悉了高度和球間距之后,老師將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兩組,進行快速踢毽子比賽。
(2)移動球框: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選派一位同學手持球框,站在離起點線三米處;本組其他同學在起點后排成一路縱隊,每人按順序努力將自己手中的毽子踢進球框。
(3)毽球技能大比武: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排成一路縱隊;第一位同學用使用盤踢、第二位同學使用繃踢、第三位同學使用拐踢、第四位同學使用彈踢,依次類推;每位同學完成連續(xù)完成四次動作之后,下一個同學才能到游戲圈內接上比賽。最終用時最短的一組同學為優(yōu)勝。
(三)毽入體育社團
毽球運動是我校著力打造的特色項目,計劃通過三年的錘煉,形成以“崇美”校風為靈魂的特色文化。通過組建“毽球俱樂部”、設立“毽球運動員等級”一年一度的“毽球文化節(jié)”。
1.組建“毽球俱樂部”
俱樂部名稱由學生推薦并投票進行選擇,最終我們確定了“毽舞飛揚”這個名字:讓學生在毽球運動中,翩翩起舞、自信飛揚!社團的社長和副社長也是通過選舉民主產生。他們的職責包括安排社團成員日?;顒雍陀柧殻唤M織管理管理社內各項事務,并向指導老師及時匯報社內動態(tài)。
社團集體活動,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各項毽球活動,包括:單人踢花毽、兩人對踢、三人組合踢毽子、兩人隔呼啦圈對踢、三人毽球比賽。探討如何挖掘毽球技術的開發(fā),和我校毽球活動開展的方向。
2.毽球文化節(jié)
為了能更好地使毽球滲透到校園的方方面面,我們與政教處合作在大課間進行毽球運動開展情況的評比活動;積極與美術老師合作舉行“毽球在我心中”大型藝術創(chuàng)作比賽。每個學期舉行一次校園毽球大PK,要求每班80%學生參與到毽球技能評比。
四、毽入佳境 話展望
任何體育項目培養(yǎng)學生興趣是關鍵。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如果學生對某一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他會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研究它。
隨著毽球校園文化的深入,通過各種氛圍的營造,讓學生都成為校園明星,從而激勵他們往更高的目標前進。陶冶同學們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展示我校校園文化特色和學生的個性特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動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 趙發(fā)田.毽球運動[M].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1.7.1.
[2] 謝成超,黃山鷹.毽球的體育文化價值探究[J].中華文化論壇.2011.4.
[3] 胡小明.民族體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