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鄉(xiāng)縣平鄉(xiāng)學區(qū)西辛寨小學 劉永芳
淺談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實施
河北省平鄉(xiāng)縣平鄉(xiāng)學區(qū)西辛寨小學 劉永芳
德育工作在學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語文教學在所有學科中承載著德育教育的艱巨任務,無聲滋潤學生的心田。本文從語文教學的備課、導入、閱讀、研習、拓展等環(huán)節(jié)滲透德育教育進行論述。
備課滲透 導入滲透 閱讀滲透 研習滲透 拓展?jié)B透
目前,語文教學偏重知識性與工具性的結(jié)合,容易忽視占據(jù)核心位置的人文性實現(xiàn)。如果稍加點撥,就能起到很好的德育作用。其實一節(jié)課的開始并非從鈴響開始,教師在備課時就應進入“課堂”,對本課教學的教材、三維目標、重難點等了然于心,形成比較完整的框架結(jié)構(gòu)。備課時,發(fā)掘課文中蘊含的思想內(nèi)容,結(jié)合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不應成為課程附加的成分,應從具體內(nèi)容出發(fā),挖掘課文本身蘊含的思想教育意義。例如,筆者講授“窮人”這篇課文時,怎樣才能使學生感受桑娜、漁夫夫婦的高貴品質(zhì)?備課時應多搜集資料,了解沙俄社會背景,知道社會最底層人們生活的貧困和境遇,有助于本課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實現(xiàn)。
教學離不開學生的參與,教師在導入部分就應牢牢抓住學生心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有學習的欲望。德育目標應巧妙地滲透在導語里,引導學生迅速融入課堂內(nèi)容。例如,筆者講授“懷念母親”時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在你的親人中對你關(guān)愛和呵護最多的是哪位呢?同學們回答:“爸爸,媽媽,奶奶……”筆者接著引導:是的,從我們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他們給了我們無數(shù)的愛,可是最辛苦的是誰?同學們回答:“媽媽!”“大家說說各自的媽媽有什么優(yōu)點吧!”同學們踴躍發(fā)言,夸自己的媽媽。筆者繼續(xù)引導: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懷念母親》,認識不一樣的“母親”。學生帶著疑問饒有興趣地學習本課,知道了課文中的兩位母親——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進而使學生體會作者身在異國他鄉(xiāng),懷念的不止是親生母親,還有偉大的祖國。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通過多種閱讀方式的結(jié)合,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及思維能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力,在閱讀中接受思想與情感的熏陶。
范讀能夠讀出文章的感染力,教師表現(xiàn)出鮮明的愛憎感情,直接影響學生的認識;學生個別朗讀,讀出個人的理解,經(jīng)歷了課文學習,學生再加工處理才能形成自己的認識。
齊讀能夠讀出文章情感,課堂上的齊讀能鼓舞學生士氣。例如,《學會看病》一課的語言充滿母愛,通過自讀、范讀、點名讀結(jié)合的方式,學生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不是溺愛,而是磨煉兒子的偉大母愛,激發(fā)學生獨自面對生活、磨煉意志的勇氣。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的學習應把握重點語句:“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教師應帶領學生齊讀本段,深切體會五壯士仇視侵略者,為祖國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是“引路人”。課文研習中,教師應將自然、歷史、地理知識、英雄人物故事等內(nèi)容融入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堵浠ㄉ芬晃膽プ≈攸c段落學習課文精髓: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設疑:爸爸的話是在否定桃子、石榴、蘋果嗎?爸爸是什么意思?學生討論,集體匯報,老師總結(jié)得到結(jié)論。學習《釣魚的啟示》時指導學生展開討論:自己是選擇把又肥又大又美味的鱸魚放回池塘,還是拿回家去?說明理由,開一場“小小辯論會”,運用此種方法使學生懂得應以嚴格按照道德標準規(guī)范自己,做個正直的人。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闭n文結(jié)束后還應有所延伸。教師可以運用同樣的話題展開討論,或?qū)懶‰S筆;學生在相關(guān)課外閱讀中得到自我教育,培養(yǎng)崇高的情操。課外,師生間應開展一些與語文相關(guān)的綜合實踐活動,促使學生主動求發(fā)展。學習《閏土》一文后筆者總結(jié)出:文章中的作者和他的小伙伴有著深厚的友誼,那你和你的朋友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很自然地將文章內(nèi)容引導到習作上來:寫寫你的好朋友。促使學生既能動口又能動手,一舉兩得,既培養(yǎng)了學生寫作的興趣,也有益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名著《魯賓遜漂流記》一文的學習不應僅停留在對課本摘錄的部分內(nèi)容上,還應鼓勵學生閱讀原著,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魯賓遜的生活,體會他頑強生存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筆者組織開展的“找找街頭錯別字”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又能使學生發(fā)掘自身的閃光點,對學生心理健康不無裨益。
各類學科中,語文課程是最直接、多方位體現(xiàn)思想道德、意志情感的學科,對學生的德育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語文教學中滲入對學生德育的教育,是每位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語文教學不應有固定模式,德育教育的核心地位不能動搖,應充分利用教材、課堂、生活實例等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德育之花綻放于語文教學。
[1]田麗霞.田麗霞班主任工作法[M].河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2]梁其貴.語文德育論[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
ISSN2095-6711/Z01-2015-11-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