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師范學院 羅偉崎 胡 濤
關于強化高校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
樂山師范學院 羅偉崎 胡 濤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以及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逐步完善,教育教學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尤其是高校教學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方式,其意義非常重要。高校文化建設是學校氛圍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生的思想素質與政治素養(yǎng)息息相關,在育人方面起到教化作用。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高校的校園文化面臨嚴重挑戰(zhàn)。針對這種現(xiàn)象,高校應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結合其中,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從而促進高校文化教學順利開展。
強化教學 高校 校園文化 思想政治
高校校園文化是高等教育園地非常重要的文化氛圍,主要是指在高校校園教學區(qū)域內,將學校的管理者與廣大師生作為主體,通過良好的教學、教育、生活以及管理方面的服務,為大家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環(huán)境,開創(chuàng)物質與精神活動的新方式。與此同時,校園文化建設也與師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具有密切聯(lián)系,是思維方式與行為準則的體現(xiàn),在學校的環(huán)境、學風、網絡等方面均有體現(xiàn)。因此,校園文化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要內容,屬于亞文化中的一種,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與全面素質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闡述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從而突出新形勢下的新特征,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培養(yǎng)更多的社會優(yōu)秀人才。
1.教育導向功能。校園文化屬于精神文化中的一部分,連接著校園的顯性文化與隱性文化,在辦學理念、發(fā)展目標、文體活動以及價值觀念上都有體現(xiàn),是文化建設的靈魂。它甚至直接體現(xiàn)在師生員工的思想素質方面,能夠引領教師的發(fā)展與學生的學習,具備教育導向的巨大功能。
2.塑造激勵功能。從文化的心理機制上來說,校園文化能夠通過一定氛圍塑造人們的心理觀念,影響人們的行動和價值取向。也就是說,校園文化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責任意識,塑造學生的品格。另外,校園文化又是師生共同的價值觀,能夠起到引導的功效,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情感上激勵學生最大限度地提升學校的集體榮譽感,推進學校全面發(fā)展。
3.規(guī)范約束功能。校園文化對校園人的行為具有廣泛的約束力和規(guī)范作用,這種規(guī)范既有硬性約束,也有軟性約束。校園制度文化要求學校師生必須強制遵守,起到規(guī)范與約束的作用,使個體產生行為的自我約束和控制,進而抑制和轉化不良的思想和行為。
1.重視高校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功能。目前,我國高校在文化建設功能的彰顯中還存在很多不足,內容空洞、形式單一、工作落后。想要解決這些不足,必須重視文化建設的作用,完善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認識,幫助高校教師與學生樹立新思想,克服傳統(tǒng)觀念存在的偏差,將功能的發(fā)揮放在首位。
2.豐富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內容。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強化文化建設,凸顯其功能的關鍵。首先,學校要加強價值指導,提升文化的價值導向性,突出黨的先進思想,以馬克思思想為指導,樹立學生的理想信念,從而更好地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其次,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堅持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主旋律,加強對社會多元文化的正確引導,努力消除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最后,必須將校園文化功能的凸顯看作是新的教育方法,為師生創(chuàng)造物質成果,將文化建設轉化為思想內涵和學校的良好環(huán)境。
3.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對策。創(chuàng)新是進步的源泉,是發(fā)展的動力,只有堅持創(chuàng)新,才能為校園文化的建設添磚加瓦,才能彰顯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第一,教師應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努力提高教育的引導作用,增強吸引力與感染力,將德治與美育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思想素養(yǎng)的完善,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
第二,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與時事政治相聯(lián)系,更好地突出時代精神。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可以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相結合,與四川地震的典型事跡相配合,用強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大學生,堅定學生的社會主義信念,切實提升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第三,文化建設必須加強校園宣傳水平,充分利用多種傳播途徑,將廣播、電視臺、網絡相結合組織形成新型宣傳陣地,擴大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與此同時,校園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彰顯過程中還要綜合體現(xiàn)學校的實際情況,為教師與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形成治學規(guī)范,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促使他們人格得到升華。
總之,在高校教育教學重要性愈加凸顯的大背景下,文化建設的意義不斷彰顯。校園文化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學息息相關,能夠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敦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教者應明確高校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的作用,重視它的意義,豐富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對策,從而更好地教育學生。
[1]楊長春.關于強化高校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
[2]鐘 純,夏法金,朱會生,黃華彩.地方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國科技信息,2006
ISSN2095-6711/Z01-2015-11-0224
羅偉崎,女(1980.10—),漢族,樂山師范學院,四川樂山,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成人教育教務干事;胡 濤,女(1980.11—),漢族,重慶,樂山師范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后勤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