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 王洪嬌
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研究
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 王洪嬌
高職院校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主要課程就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盎A”課的教學目的之一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法治意識,增強依法辦事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人才。該課程在教學設置環(huán)節(jié)上,屬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因此,高職院校“基礎”課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實踐?!盎A”課在法律基礎部分教學中通過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當然是最合適的選擇。
高職 模擬法庭 教學現(xiàn)狀 具體操作
模擬法庭是法律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方式。模擬法庭通過案情 分析、角色劃分、法律文書準備、預演、正式開庭等環(huán)節(jié)模擬 刑事、民事、行政審判及仲裁的過程。 隨著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全民知法、守法、提高法治意識,已經(jīng)成為必然,大學生是高級知識分子,理應成為知法、守法的先導,作為高職院校大學生,已經(jīng)占據(jù)半壁江山,當然需要不斷增強其法治意識。
高職院校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主要課程就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盎A”課的教學目的之一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法治意識,增強依法辦事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人才。該課程在教學設置環(huán)節(jié)上,屬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因此,高職院校“基礎”課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實踐。“基礎”課在法律基礎部分教學中通過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當然是最合適的選擇。有助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切實理解法律知識,體會對法律運用,從而提高了“基礎”課教學實效性,也提高了學生的法治意識和依法辦事的能力。
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是從事一線生產(chǎn)的大學生,從這個角度講,高職大學生需要在實踐中練就其操作能力。大學生進行模擬法庭實踐中,本身就是對其法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與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也是一致的。
國內對“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有一定的研究和實踐,主要集中在法學院校以及綜合院校中的法學院,其所研究的“模擬法庭”實踐教學,主要針對法學專業(yè)的大學生,同時,是小班化進行模擬法庭,便于操作,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律師、法官、檢察官等專業(yè)法律人才。對于非法律專業(yè)的大學生在學習《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過程中,也有一些高校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法治意識,進行了模擬法庭實踐教學,切實取得了一定實效。但面對各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基礎”課中的模擬法庭實踐教學,并沒有真正考慮本科與高職學生特點、教育特點等,而是教師選擇一個案例布置給學生課下練習,在指定的時間進行模擬表演,履行完開庭程序,就算完成了任務 ,并沒有真正解決“基礎”大班授課,參與學生少的矛盾,也缺少系統(tǒng)考核機制,即使參與的少數(shù)學生,也只是很膚淺的掌握了一點單純的法律知識而已,大部分學生是看熱鬧的局面,還沒有真正使模擬法庭實踐教學在培養(yǎng)非法律專業(yè)大學生的法治意識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西方國家廣泛重視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并把它作為鞏固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地位的重要手段,類似模擬法庭的實踐教學也很受學生和學校的認可。在美國,模擬法庭教學采取小班化進行,盡管成本很高,但是確保人人切實參加;從該開庭前的準備至終庭審結束,每一個程序對每一個角色都嚴格要求,尤其對判決書要求更嚴格,目的就在于通過鍛煉學生較強的說法、說理的能力,從而提高法治意識。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公共必修課大班上課等實際情況,模擬法庭有效實踐教學可以采取以下操作。
1.模擬法庭前的準備工作
(1)把大課堂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為讓大課堂中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實際參加到模擬法庭實踐活動中,可以按學號,根據(jù)班級實際人數(shù),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一組人數(shù)為6~8人。各小組自行選出一名組長,負責本小組的模擬法庭組織活動。
(2)選取適當案例。各小組可以自行選擇提供精彩民事、刑事案例用于模擬法庭,也可以采用以下示例案例。
原告劉小英訴稱被告李大偉于2008年5月5日向其借錢人民幣20000元,約定2009年5月5日還款。有借條為證。到期日,被告李大偉并沒有如約還款,原告劉小英多次催要未果。2011年11月1日原告訴諸法院,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向原告還款人民幣20000元,并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承擔自借款之日至實際還款之日期間的利息;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3)確定角色分配。各小組確定模擬法庭所需要的角色。每個小組都是一個審判組織。各小組需要原告1人、被告1人、原被告律師各1人、書記員1人;審判人員1人。關于證人,根據(jù)情況,由原、被告自行決定。其他人員為旁聽人員。
(4)搞好案情分析。各小組要認真研讀案例,分析案情,任課教師要指導學生深入學習有關法律規(guī)定,尋求法律依據(jù),努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5)做好素材準備。各小組成員根據(jù)角色分工,在教師指導下撰寫起訴狀、答辯狀、代理詞、證人證言、制作證據(jù)等,并提交相應法律文書。個別小組旁聽人員可參與上述材料的修改、整理等相關工作。
(6)模擬法庭演練。各小組在任課教師或其他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課下自行組織模擬開庭,積累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不足,適時整改。
(7)正式模擬法庭。各小組在課堂上主動展示本組模擬法庭,進入模擬法庭正式環(huán)節(jié)。
2.模擬法庭正式進行
本階段為小組模擬法庭正式展示。
(1)法庭準備階段。書記員宣讀法庭紀律:請當事人及其訴訟參加人到庭并入席?,F(xiàn)在宣布法庭紀律:到庭所有人員應聽從審判員統(tǒng)一指揮,一律關閉通訊工具,遵守法庭秩序,不準吸煙;旁聽人員必須保持肅靜,不得喧嘩、鼓掌、插話,不得進入審判區(qū),有意見可以在閉庭后提出;當事人及其訴訟參與人不得中途退庭,如擅自退庭,是原告的作撤訴處理,是被告的則依法缺席判決;審判人員或法警有權制止違反法庭紀律、妨礙民事訴訟活動的行為,對不聽制止的,可依法予以訓誡、責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罰款、拘留;對情節(jié)嚴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全體起立,請審判長、審判員入庭。報告審判員,當事人均已到庭,請開庭。
(2)法庭調查階段。原告陳述;被告答辯;證據(jù)質證。
(3)法庭辯論階段。原被告雙方圍繞本案爭議焦點進行辯論。原告發(fā)言;被告辯論發(fā)言;雙方相互辯論。
(4)征詢雙方當事人意見,是否同意調解。
(5)當事人最后陳述。
(6)評議宣判階段。
3.教師根據(jù)學生承擔角色進行點評
教師根據(jù)學生在庭審過程中的表現(xiàn),從知識、態(tài)度、技能等方面進行點評指導,以對其日后發(fā)展進行正確引導。
4.庭審結束,審判人員提交判決書
審判結束后,模擬審判人員角色的,需要提交案件判決書。庭審結束后,教師根據(jù)學生在庭審中的表現(xiàn),撰寫的法律文書,從態(tài)度、知識、技能等方面,綜合給出學生模擬法庭成績。
ISSN2095-6711/Z01-2015-08-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