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 哈斯巴根
高校美術系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已經(jīng)有了較為完備的美術功底,進入大學后有更多的時間可供自己安排學習內(nèi)容,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然而,在此過程中卻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應試教育之下成長的學生總體缺乏個性,創(chuàng)新能力不夠,思維發(fā)散性不強;學校的教學方式古板、陳舊;高校美術系畢業(yè)生找工作時卻不敵高職院校等等,高校美術教學如今正面臨著諸多困難。高校美術系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仍需不斷提升。
1.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低。高校美術專業(yè)學生擁有扎實的藝術功底和基礎知識,總體知識水平較高,在高效學習期間也能較快得接受新知識,由于從小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長大,許多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很快獲取。但是,美術本身就是一門比較靈活的學科,單純依靠理論知識來作畫必定無法得到一幅生動的畫作。學生缺乏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新不夠,無法融入自己的想法也就常常導致繪畫沒有靈魂,藝術素養(yǎng)也難以提升。
2.學校缺乏藝術氛圍。良好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然而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學校本身并沒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教師也沒在課余時間里與學生多接觸,一起作畫,一起商討。單純地靠講授式教學無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的藝術素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沒有實際參考的對象來促進自己進步。離藝術太遠,感受不到藝術的氣氛是致使學生藝術素養(yǎng)難以提高的重要因素。
3.學生缺乏積極性。進入大學后,許多學生經(jīng)受不住外界的各種誘惑,對學習的積極性也變得越來越弱,大學課堂缺課的現(xiàn)象及其嚴重。美術學習需要學生在不斷地作畫和思考中提升素養(yǎng),而大學較為松散的管理、課程少的普遍狀況使得現(xiàn)在很多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學習上也變得松散,校園中鮮少有人能每天堅持作畫。還有些學生將大學學習與就業(yè)之間的關系沒有樹立正確的觀念,也缺乏對就業(yè)的重視和緊迫感,導致日常學習的松散。
1.建立完善的藝術教學機制。學校對藝術教學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教學環(huán)境。學校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建立藝術教研室,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給予指導和指引,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積極性,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也能獲得更多的交流機會。學生有了一個較規(guī)范、較正式的學習氛圍,同學之間互相督促、互相進步,有助于學生整體素養(yǎng)的提升。
另外,學校還需要制定新的教學大綱。編寫人員在編寫大綱時需要改變以往死板的模式,充分結合美術學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將教學大綱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特色,同時還要注意大綱的內(nèi)容需要滿足不同種類學生的需求,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學大綱也應當根據(jù)具體情況做相應的改動。
2.建立獨特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以往講授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建立屬于自己的有特色的方式,讓課堂教學氛圍中也能充滿藝術氛圍,讓學生能長時間浸染在藝術的氣息中,以便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與學生交流,對疑難問題進行指導,同時也不要忘記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
以往的課堂教學大都是進行石灰頭像肖像臨摹或者選取模特,讓學生多角度繪畫,這些方式往往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興致不高。教師需要改變以往講課只能在教室才能進行的觀念,對于美術生而言,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師。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改變以往的教學地點和方式,將課堂轉移到大自然當中,讓學生的眼睛對準大自然的風景,或者將模特之神在風景當中,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因對環(huán)境的好奇而提高注意力,還能讓學生置身于藝術,也以此更能體味藝術。
3.建立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每個學生的文化基礎水平和對藝術的理解水平都不同,一種教學模式下很難達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要求,因此建立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發(fā)掘出學生的興趣和潛力,在教學中激發(fā)他們的靈感和創(chuàng)新力,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是高校美術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步驟。
4.開展豐富的校園藝術類活動。課堂時間教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量,利用課外的藝術教育類活動來增加學生的集體學習時間,既能豐富學生的生活,也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實踐經(jīng)驗,收獲到新的知識。學校可以在校內(nèi)組織開展藝術類活動,如設計創(chuàng)意大賽,給予一定的經(jīng)費和獎勵支持,全校同學都可以參加,這樣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學生在比賽中不僅能夠增加增加的自信心,還能開闊眼界,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競爭力,通過與其他比賽選手的交流也能提升自己對藝術的理解。校方也可以在美術專業(yè)中展開美術作品征集,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獨特性作品,然后將這些作品拿出校外拍賣,將所得的費用交給學生,讓學生們自己親自捐助給福利院或孤兒院,這樣不僅能增加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還能通過社會公益活動提高他們的品質(zhì)和素養(yǎng)。
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不僅能提高他們自身的專業(yè)水平,還能讓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獨立應對更多的困難,是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核心問題。當前高校美術教學要不斷地在實踐中獲取經(jīng)驗,制定出適合學校發(fā)展的獨特教學模式和方法,以便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藝術素養(yǎng),獲得精神上的享受。
[1]劉 虹.高職美術教學中學生藝術素養(yǎng)形成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
[2]鄒 煒.美術教學中學生的藝術審美觀探研[J].成才之路,2015
[3]胡勝男.藝術素養(yǎng)在高職美術教學中的培養(yǎng)策略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