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師范學院傳媒學院 張 霞
隨著計算機網絡和移動終端的不斷發(fā)展,影像消費時代逐漸來臨并影響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電影電視、廣告動漫等影視作品成了不少人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首選,影視產品的生產和制作成了擺在影視從業(yè)人員面前的重要任務,影視后期行業(yè)也因而急需大量專門人才。許多高校的影視類專業(yè)都充分認識到這一緊迫的市場需求,并下大力氣開設影視后期課程,加大投資力度添置軟硬件設施,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技巧生澀、學用分離、學難致用、缺乏整合意識表現得尤為明顯。筆者結合近幾年的課堂教學實踐,嘗試在課堂上運用整合式教學法,以加強學生知識點整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知識點的分解、重組與再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系統(tǒng)的科學思維和良好的探究意識,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一方面,絕大多數影視后期制作方面的教材都傾向于介紹常規(guī)知識點的常規(guī)操作,沒有深入拓展挖掘其更為高級、實用的運用技巧,因而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深入理解和深層次運用。例如,Transform-Crop 特效,通過閱讀教科書,學生只知道通過該特效可對素材的上下左右四個邊緣進行裁切,至于為什么要裁切,裁切后可達到什么實用效果,用于什么場合,如何與其它特效或技巧配合使用等,均不得而知。根據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可分為知道、領會、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而教科書上關于Crop 的解釋頂多停留在“知道”和“領會”層次上,顯然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絕大多數教科書都像工具書一樣嚴格按章節(jié)的先后順序組織教學內容,雖然作為一本完整的教材而言不乏系統(tǒng)性、條理性和整體性,但各章節(jié)之間彼此分離、孤立,“斷層”現象嚴重,缺乏整合意識。而整合式教學法則很好地解決了知識點的整合、重構問題,利于培養(yǎng)學生系統(tǒng)的科學思維。
目前許多教師在授課時采用先講后練、先示范后模仿的教學方法,雖然有利于學生對教師所講內容的驗證和模仿,但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能和探究意識,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受教科書的影響,一些教師在講解時囿于書本內容,不深入剖析,不認真拓展,不努力加強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上機練習無目的,實踐探究不積極,因而不利于學生將來承接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和任務。
本文所研究的整合式教學法,側重于影視后期課程內部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整合,指打破教科書的原有結構安排和方法設計,以特定的目標(完成指定的作品或任務)為中心,重新組織、整合和優(yōu)化課程內容和結構。具體到每一堂課,教師要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制定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的學習目標,并在學生既有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將相關教學內容進行分解、重組和整合,設計出教學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教學內容。
運用整合式教學法有助于推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生能力的整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系統(tǒng)思維的培養(yǎng)。以Crop為例,不僅向學生講解了常規(guī)的四邊裁切效果,上下遮幅以模擬寬銀幕效果,裁切左或右半部分以制作分列畫屏效果,而且與關鍵幀動畫、快門音效及素材靜幀技巧配合起來,制作出真實的快門閉合與開啟效果,因而在教學內容方面,筆者將知識點逐一講解、剖析,實現了至少4 個關鍵知識點的重組和整合。同時,在授課過程中充分認識到“先講后練”容易造成的理論教學和實踐練習易脫節(jié)的問題以及“講完再練”容易帶來的慵懶和惰性問題,故而采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適時誘導,有效激勵”“及時提問,有效互動”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和探究,鼓勵學生勇于發(fā)現和提出問題,激勵學生積極進行實踐和創(chuàng)作。通過整合式教學法的訓練和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思維方式全面了,探究意識提高了,創(chuàng)作能力也增強了。
下面以大家比較熟悉的“編寫手機短信效果”為案例,剖析整合式教學法的具體實施過程和技巧。
無論是整門課的學習目標,還是一堂課或某個技術環(huán)節(jié)的學習目標,都應該明確清晰、具體直觀。教學中,教師往往強調的是整門課的學習目標,而對于每個小知識點、每個小技術環(huán)節(jié)的學習目標則很少提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盲目聽、盲目練,綜合運用時熟悉卻又不知用在哪兒,既降低了學習效率,又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本例明確地規(guī)定了總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模擬真實的手機短信編寫效果。由于該效果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很實用,因而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寓學于樂。為了降低學習難度,還將總學習目標進行分解和細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分解后的分學習目標如下:制作光標并使其具有閃爍效果;制作逐個打出的字幕效果;隨著字幕的不斷出現及時調整閃爍光標的位置;將按鍵盤音效與出字效果真實自然地配合。有了如此詳細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自然會有比較清晰的思路,從哪里開始著手也就一目了然。
為了引導學生盡快上手,根據學習目標的要求,將本例需要用到的幾個關鍵知識點進行分解和細化,以各個擊破,降低學習難度。
(1)制作光標,使光標具有閃爍效果
在完成該任務之前,先讓學生打開手機,進入短信編寫狀態(tài),觀察光標的閃爍效果,注意光標跳動的時間間隔,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實現光標的閃爍。關于光標的制作,可用字幕設計器中的直線工具或通過鍵盤的“|”鍵直接輸入,這一點很容易實現。關于光標的閃爍效果,筆者引導學生:閃爍無非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樣,在“看得見”和“看不見”之間交替出現,于是學生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以前學過的知識點,可通過調整“透明度”使光標可見或不可見。至于如何讓光標閃爍,則可對光標的“透明度”參數添加關鍵幀動畫,有了這一思維做鋪墊,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就變得輕而易舉。筆者制作了一個時長20 幀的光標字幕,并在“Effect Controls”中對Opacity參數記錄關鍵幀動畫,將1~10幀的Opacity 設為100%,將11 ~20 幀設為0,然后將該字幕在時間線中復制三次,就得到真實自然的光標跳動效果。
(2)制作逐個打出的字幕效果
由于在手機上編寫短信時文字是逐字(詞)出現的,而且新打出的文字緊跟著前面的文字出現,這種效果看似簡單,但在Premiere 中卻不容易實現,一要有逐字打出的視覺效果,二要保證新創(chuàng)建的字幕與前面字幕的所有屬性一致,三還要保證字幕位置的協調匹配,因而這里需使用字幕設計器的“基于當前字幕新建字幕”功能。
考慮到人們的短信編寫習慣,此處的逐字打出效果不一定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出現。例如下面這句話,筆者用“|”進行分隔:“今天|是|端午節(jié)|,|你|吃|粽子|了|嗎|?”雖然有14 個字符,但卻只需做10 個字幕。先創(chuàng)建“字幕01”,鍵入“今天”二字,為了美觀起見,注意文字的大小要與光標的大小協調匹配,關閉保存;打開“字幕01”,并“基于當前字幕新建字幕”創(chuàng)建“字幕02”,在“今天”后面添加“是”,得到“今天是”三個字,關閉保存;依此類推創(chuàng)建“字幕03”,得到“今天是端午節(jié)”,直到“字幕10”,顯示所有文字。然后將“字幕01”至“字幕10”十個字幕順序排列至時間線,即可得到逐字打出的字幕效果。
(1)嵌套時間線以調整打字速度
由于在創(chuàng)建項目文件時,系統(tǒng)參數設置靜態(tài)圖像的持續(xù)時間為150 幀,也就是說6 秒打一個字,這種打字速度實在令人難以接受。雖然可手動調整各字幕的持續(xù)時間,但這顯然不是最簡便快捷的方法,因而本例引入時間線嵌套技巧,對該序列進行嵌套,并對嵌套后的新序列調整其播放速度,改為2500%,則前面創(chuàng)建的所有字幕的顯示速度都同時加快,從而使打字速度顯得真實可信。
(2)調整閃爍光標的位置以跟隨文字的鍵入
由于前面創(chuàng)建的閃爍光標出現在屏幕的左側開頭部分,隨著文字的不斷鍵入,閃爍光標的位置應及時右移并緊跟在新鍵入的文字右側,因而需在相應時間線處復制閃爍的光標并修改其Position 的X 值。如果新鍵入的文字換行,還需同時修改Position 的Y 值。
(3)添加手機按鍵音效以增強視聽刺激
為了模擬真實的手機短信編寫效果,本例還引入手機按鍵音效,這與手機上的開啟“按鍵音”類似。由于光標閃爍期間用戶正在鍵入文字,因而在光標閃爍時間段的音頻軌道上疊加手機按鍵音效,文字鍵入完畢使按鍵音暫時消失,以獲得真實的文字鍵入感覺。另外,由于鍵入的文字字數不統(tǒng)一,分別是標點符號、1 至3 個字不等,因而按鍵盤的次數和時間也不應相同,筆者大致規(guī)定了鍵入各個文字所需要的時間間隔:鍵入標點符號需5 幀,鍵入1 個字需8 幀,鍵入2 個字需14 幀,鍵入3 個字需20 幀,從而使按鍵音效與出字效果真實自然地配合,增強了視聽刺激。至此,一個完整的短信編寫效果基本完成。
(4)添加手機屏幕背景以增加真實感
為了讓編寫手機短信的效果顯得更加真實,本例還引入一個手機圖片作為背景,要求鍵入的文字出現在手機屏幕內。由于手機是端正放置的,因而難度不大,學生只要新建一個白色的顏色遮罩并通過Crop 裁切掉四個邊緣以遮擋住原來的手機屏幕,即可在上面鍵入文字。通過此處的練習和實踐,學生還又一次鞏固了顏色遮罩和Crop 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由于前面的編寫短信序列已完成,短信的顯示寬度、行數已確定,此時再導入手機背景圖片,難免會出現短信顯示的寬、高和位置不匹配的現象,故而需再次用到時間線嵌套技巧,將已完成的編寫短信序列與手機圖片進行嵌套整合,然后改變嵌套序列的Position的X 和Y 值即可。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筆者又出了一個難題,要求學生把短信編寫在一個傾斜放置的手機背景圖片上。由于手機屏幕是傾斜的,顯然不能再用Crop 進行裁切了。經過激烈的討論,終于有學生想到了Distort-Corner Pin,該特效可通過控制四個角對素材進行任何位置的移動、變形操作。因而,將顏色遮罩、Corner Pin 和時間線嵌套整合起來,一個在傾斜的手機背景上編寫短信的效果便真實而自然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由此可見,整合式教學法非常強調各知識點之間的整合和重組,既復習鞏固了已經講授過的知識點,又深入挖掘了新的知識點,還促進了新舊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和再創(chuàng)造。通過整合式教學,既有效推動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整合和完善,又使學生達到了掌握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之目的,利于促進學生的探究意識、系統(tǒng)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實踐證明,整合式教學法是非常適合影視后期課程教學的方法,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整合式教學法憑借其獨特的優(yōu)勢深受師生的歡迎,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陸勝利.基于多媒體技術的中職語文整合式教學法例談[J].中小學電教,2015
[2]李妹燕.探索中職影視后期制作課程教學的高效方法[J].科教文匯(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