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狼同事為哪般
L是我的同事。他家里條件不太好,隔三差五找我借錢,我從來都是慷慨解囊,把他當朋友一樣對待。做業(yè)務也是,他有什么問題或難處,我總是發(fā)動各種關系幫他解決??捎幸淮挝夜ぷ餍枰浜?,L卻借口推脫了。事后他居然告訴其他人,“自己的事最好自己解決”。這不是一個白眼狼嗎!
受傷的小薇
心理學家 賴麗妍:
情感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它與個人的情感體驗、情感敏銳度等密切相關。由于情感度量的標尺不同,有時談情感真是一件挺傷人的事兒。你覺得為他犧牲了全世界,他卻視之為草芥。你說,你倆還怎么在一起愉快地玩耍?
在情感糾結(jié)不清時,我總幻想每個人都是經(jīng)濟學家,大家只談收益,不談感情。你借我5萬元,我按約定利率承擔利息;你幫我搞定客戶,我付20%的好處費……如果真是這樣,社會一定沒了人情味兒,但每個人背負的情感十字架也要輕巧不少。
想要每個人都用經(jīng)濟學思維思考,這是一個面向未來的課題,或許是永遠的烏托邦。在現(xiàn)實的情感世界里,我們還是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讓自己受到傷害,在付出善意的同時盡可能不委屈自己。
大部分人都是經(jīng)驗主義者,對事物的看法來自于自身有限的經(jīng)驗。小薇,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側(cè)面了解一下,我想你一定會在L的親戚朋友中發(fā)現(xiàn)幾個你所說的“白眼狼”。他們的言傳身教,讓L把無償接受幫助視為理所當然。而你感到受傷的原因也在于,你的行為印證或者強化了L的經(jīng)驗,他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你的幫助。
小薇,目前你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繼續(xù)保持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高尚情操。選擇這條路,需要你調(diào)整好心態(tài)。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使命就是要無私助人,讓他人更幸福,那完全沒有問題。另一個是幫助L修正經(jīng)驗,提供給他一種全新的經(jīng)驗模式——付出與回報對等存在。
你選擇寫這封信,說明你并不甘于維持單方付出無回報的局面。那么,就用行動來表明你的立場,不要再讓L感到你的幫助唾手可得且不需回應。你可以有選擇地拒絕L的請求,也可以讓L參與你協(xié)調(diào)處理難題的過程,這些都有助他建立起全新的經(jīng)驗模式。
不過,僅是經(jīng)驗局限的話,新經(jīng)驗的輸入會很大程度上修正L的看法,但如果L的“白眼狼”行為,是因其對強者產(chǎn)生的源自內(nèi)心的敵意和怨恨就不得不警惕了。心理學認為,自尊水平較低的人對他人幫助心存感激的同時,也會產(chǎn)生自我無力感。接受幫助次數(shù)的增多,以及短時間內(nèi)無力回報等,都可能會刺激受助者敏感脆弱的神經(jīng),導致他心理失衡,滋生低人一等的念頭,無法在人際中平等相處。
如此,受助者便會產(chǎn)生類似“他是想通過幫助我顯示他的能力”、“他想通過幫助我獲得別人的好評”、“他就是為了凸顯我的無能”等心理。對施助者不但沒有感恩的情緒,反而會有無限的怨恨,甚至伴隨攻擊行為。
L家庭條件不太好,多次向同事開口求援自尊已受損嚴重,加之工作上無法迅速打開局面,極有可能導致心理失衡。面對牛人同事的求助,L找借口推脫,甚至說風涼話,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自我補償心理:昔日無所不能的同事也有搞不定的事情,L總算可以松一口氣了。此刻,L終于與同事站在同一水平線上了。他當然要享受這片刻的美好,所以不愿施以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