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衛(wèi)霞
(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云南昆明 650106;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英文學院,廣東廣州 510420)
英語寫作反饋與評估研究對寫作教學的啟示*
文衛(wèi)霞
(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云南昆明 650106;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英文學院,廣東廣州 510420)
英語作文反饋與評估研究是二語習得領域研究者密切關注的一個熱點。本文通過介紹近年來國內(nèi)外英語作文反饋的相關研究成果,總結(jié)出其主要貢獻及不足之處,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該領域值得探索的課題及將來的研究趨勢。該研究給今后的寫作教學與反饋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英語寫作;反饋與評估;教師反饋;同伴反饋
二語學習的本質(zhì)特征是互動與交流。最近幾年,教師的書面反饋對作文修改效果的影響是二語寫作研究的熱點之一。此外還涌現(xiàn)出大量有關同伴互評和學生自評的研究。這些研究主要以調(diào)查問卷、訪談以及對比學習者在接受兩類不同的反饋(同伴反饋、教師反饋)前的作文文本和反饋后的修改稿的方式進行。[1]
寫作糾正性反饋研究的重要貢獻之一是重視解釋二語習得的多種因素(錯誤類型、反饋類型、二語語境、年齡、語言水平、母語遷移、認知能力、學習者導向、情感及焦慮等)。作文糾錯反饋能指出糾正錯誤的時間、方式和頻率,構(gòu)成了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研究領域,因而受到教師和研究者的廣泛關注。[2]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國外大量涌現(xiàn)圍繞書面糾錯反饋效果的寫作研究和討論。然而,這些研究無論是在糾錯反饋的方法上、最終研究結(jié)論上還是在教學實際運用中都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
(一)二語寫作反饋研究的理論分歧
喬姆斯基的普遍語法理論認為,二語習得應該通過正面引導來完成,糾錯作為一種負面引導對語言的習得作用甚微。而根據(jù)認知語言學理論,糾錯行為在幫助學習者在語言交流過程中建立起類似于目標語形式與意義上的配對,有利于語言習得。社會文化理論則認為沒有最適合學習者的糾錯反饋模式,主張教師應該促使學生自己改錯,支持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發(fā)展水平對糾錯策略的選擇作出調(diào)整,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受益最多。
理論上的分歧使得大部分關于糾正反饋的有效性的實證研究同樣存在很大的分歧。有的研究者認為,教師采用的書面反饋方式對學生提高寫作技能的影響微不足道。[3-6]但也有研究者認為教師的書面反饋能夠幫助學生在寫作的準確性方面取得進步。[4-13]近年來,有一些研究者批評教師書面糾錯反饋的焦點和重心放在詞匯使用和語法準確性上,忽略了學習者的情感、學習動機和認知學習過程與書面糾錯其他內(nèi)容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二)語法糾錯與二語寫作反饋
Truscott[3]328在其論文中發(fā)表的觀點“二語寫作中的語法糾錯在寫作課程中非但沒有意義而且必須放棄”激起了研究者后十年關于語法糾錯的廣泛爭議。Truscott認為:(1)大量研究證據(jù)表明,從語法上糾錯對提高學習者的語言準確性收效甚微;(2)認清糾錯過程的本質(zhì)和二語習得的本質(zhì)特征,語法糾錯方式的無效性是預料之中的;(3)語法糾錯對二語寫作起阻礙作用;(4)認為語法糾錯有效的論斷沒有根據(jù)。這篇論文一問世便激發(fā)了大量的爭議與討論,尤其是針對用什么反饋方式可以較好地處理二語寫作中的糾錯問題。Truscott(2007)研究了糾錯方式對學生寫作準確性的影響。通過對相關語法糾錯對學生寫作準確度影響的研究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他得出的結(jié)論是即使糾錯反饋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準確度有益,其作用也是微不足道的。[5]而Ferris (1999)認為Truscott提出的有關語法糾錯的論斷沒有意義而且必須擯棄。[11]針對這場語法糾錯對學生作文有無效果的辯論,一部分研究者進行了相關實證研究。Chandler(2003)指出寫作中語法糾錯是有效的。[2]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學習者對自己作文中出現(xiàn)的語法和詞匯錯誤進行糾正后,在下一稿寫作中能明顯減少此類錯誤。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教師標出錯誤和直接改正錯誤的反饋方式比僅描述錯誤類型更有效。
另一方面,不少研究者仍然堅持認為語法糾錯無效。Bitchener (2005) 等人以新西蘭53名成人移民學生為研究對象,調(diào)查研究不同的教師反饋方式對減少學生作文中的三類主要語法錯誤(冠詞、介詞和簡單過去時)是否有效果。[6]研究結(jié)果顯示,將書面和面批反饋有機結(jié)合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在定冠詞和簡單過去時使用上的準確率;但從整體上看,不同教師反饋形式對學生的作文語法糾錯影響不顯著。學習者在其他場合依然有可能犯下類似的語法錯誤。
就在上述研究發(fā)表三年之后,Bitchener (2008) 在使用類似他2005年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基礎上,以新西蘭75名中低語言水平的國際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教師反饋方式是否對他們的作文語言表達準確性產(chǎn)生影響。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歷經(jīng)兩個月的寫作與教師反饋后,接受教師語法糾錯反饋的實驗組在語言表達準確性上比接受無任何糾錯反饋的控制組有顯著提高。但該研究結(jié)果僅限于學習者在使用冠詞的準確度上。研究沒有涉及到其他語言結(jié)構(gòu),其準確性是否也會因教師的書面反饋而提高也無從得知。但從實際教學活動來看,教師在批閱作文時不可能只顧及冠詞的用法。Guenette(2007)[15]認為前人的研究結(jié)果之所以存在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地方,主要是因為不同研究者采用的不同研究方案,以及研究過程中存在一些研究者無法控制的變量。
(三)學習者因素
這些研究者無法控制的變量的主要影響因素是被試樣本的內(nèi)在變量。在這場學術爭論當中,研究者只關注教師糾正性反饋的效果及影響,卻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即學習者個體差異。根據(jù)維果斯基的社會文化理論,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強弱和不同的信念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注意到的內(nèi)容、他們是接納還是拒絕教師的書面反饋,以及他們對接納的教師反饋的保持量。在研究學習者對作文糾正性反饋的加工、回應和保持的過程中,有一部分研究者開始關注學習者個體差異可能會對英語寫作教師反饋效果產(chǎn)生影響。Hyland(1998)開展了教師反饋的個案研究,研究結(jié)果顯示學習者目標、信念、態(tài)度和動機可能會影響其對教師糾錯反饋的反應。[16]Montgomery和Baker (2007) 研究了學習者對教師糾錯反饋的認識、教師的自我評估和實際反饋行為之間存在不太一致的地方,教師的糾錯反饋更多是針對局部錯誤而不是宏觀性錯誤。[17]該研究對教師反饋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在我國,二語寫作反饋研究的重點在于揭示不同教師反饋方式和內(nèi)容對反饋效果產(chǎn)生的影響。程靜英(1994)通過分析英語本族語者對作文的修改方式和過程,發(fā)現(xiàn)教師在作文批閱中除了扮演評估者的角色,還應該扮演讀者的角色。[18]
朱曄和王敏(2005)以中國英語學習者為研究對象,開展了一項關于作文反饋效果與反饋方式、反饋明晰度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19]在該研究中,反饋效果被進一步細化為“錯誤識別”和“錯誤糾正”兩個指標。研究結(jié)果顯示,寫作反饋形式與明晰度之間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獨立,它們在學習者識別、糾正語法錯誤時能產(chǎn)生不同影響;語法糾錯性反饋具有幫助學習者糾正語法錯誤的作用,具體效果與學習者的中介語水平密切相關。因此,對糾錯性反饋效果的考察必須結(jié)合中介語水平,并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fā)。
貝曉越(2009)通過一項為期八周的教學實驗,研究了重復性寫作練習和教師反饋對不同英語水平學生的寫作準確度和流利度的影響。[20]研究中讓學生進行重復作文練習,考察教師反饋方式對學生作文產(chǎn)生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表明,重復性寫作任務從整體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準確度和流利度。與第二稿寫作得分相比,高水平組學生在第三稿寫作中進步顯著,相比之下,低水平組在第二稿寫作中沒有出現(xiàn)顯著進步。
對自我評估和同伴互評進行研究是二語作文反饋研究中的另一個熱點。劉建達(2002)以120名中國大學生為受試,研究了自我反饋和同伴反饋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1]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自身語言水平的高低是影響自我評估的主要因素。語言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自我評估和同學互評基本接近老師給出的反饋,特別是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方面,而對語言表達方面的反饋還不夠準確。相反,低水平組學生很難進行恰當?shù)淖晕以u估或同伴評估。因此,研究者認為自我評估作為一種作文反饋手段不宜在語言水平較低的學生中使用,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自我評估比同伴反饋效果更好。
楊苗(2006)[22],Yang等人(2008)[23]通過對比研究了中國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反饋與同伴反饋的效果。他們認為前人研究結(jié)果出現(xiàn)相互矛盾或不一致的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作文反饋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還受到不同教學因素的影響。研究也指出,在中國,教師反饋雖然被認為更權(quán)威,更容易被學生接納,但同伴反饋仍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對學生的作文起到幫助作用,學生對同伴反饋的接納率為50.8%。有機結(jié)合同伴互評與教師反饋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作文水平。許悅婷和劉駿(2010)通過網(wǎng)絡匿名評閱作文發(fā)現(xiàn)學生對兩種反饋(同伴反饋和教師反饋)的接受、采納程度相當。[24]也有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同伴反饋的效果可以和教師反饋效果相媲美。[25-26]以上研究側(cè)重于將兩種反饋方式效果進行對比。張艷君(2011)[27]通過語料分析法發(fā)現(xiàn)大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主要錯誤是詞匯使用不當和語法錯誤,教師反饋中的語法糾錯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從以上對二語寫作反饋的研究現(xiàn)狀來看,這個領域的學術爭議與討論依然在熱烈進行。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援用面子等理論對二語寫作反饋進行了有效研究。其中大部分實證研究主要是針對寫作教師反饋和同伴反饋的對比研究。而迄今為止,以社會文化理論為基礎,針對通過教師和同伴在“最近發(fā)展區(qū)”搭建“支架”來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的書面反饋研究幾近空白。[2]174今后的研究應更注重學習者因素,以及學習者所處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充分結(jié)合同伴互助合作學習,從多方位、多角度來進行。從英語作文反饋現(xiàn)狀來看,大部分教師對學生作文錯誤采用的是有選擇的反饋,并且主要是直接反饋。多數(shù)教師在作文反饋方面的實行動滯后于理論認識,這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充分重視及時有效的反饋對學生寫作的重要意義。多數(shù)教師僅僅將作文反饋定位于學生能改正錯誤和不犯重復錯誤等短期目標上,然而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及糾錯能力等長遠目標的關注不夠。一部分教師在作文反饋時直接幫學生改正錯誤,這勢必導致學生對自己所犯的錯誤缺乏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使得寫作教學效率低下。教師書面糾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學生不接納反饋結(jié)果也不改正錯誤,就談不上進步。因此,提高學生寫作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和協(xié)作。教師可以在寫作教學中引入動態(tài)評估,以加強學生在寫作活動中的參與度,通過讓學生在自我反饋和同伴反饋中積極思考來培養(yǎng)其寫作興趣和自我修改能力,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目前我國英語課堂大多是大班教學,教師的作文批改任務過重,或多或少影響作文反饋的時效。對此,在作文反饋中引入同伴反饋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這一難題。已有研究表明,同伴反饋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讀者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寫作動機,是教師反饋的有益補充。在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寫作技巧和反饋技巧培訓之后讓學生互評交來第一稿,再由教師進行反饋。這樣不僅可以減輕教師作文反饋負擔,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促使其自主學習。其次,在直接反饋中教師當面批閱會使學生作文得到及時反饋,這種互動反饋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是很有幫助的。
[1]Xu, C.Overgeneralization from a narrow focus: A response to Ellis et al.(2008) and Bitchener (2008)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9 (4).
[2]Sheen, Y.Introduction: The role of the oral and 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 in SLA [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10(32): 169-179.
[3]Truscott, J.The case against grammar correction in L2 writing classes [J].Language Learning, 1996 (2): 327-369.
[4]Truscott, J.Evidence and conjecture on the effects of correction: A response to Chandler[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4(13): 337-343.
[5]Truscott, J.The effect of error correction on learners’ ability to write accurately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7(16): 255-272.
[6]Bitchener, J.Young, S.& Cameron, D.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rrective feedback on ESL student writing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5(14): 191-204.
[7]Chandler, J.The efficacy of various kinds of error feedback for improvement in the accuracy and fluency of l2 student writing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3(3): 267-296.
[8]Cohen, A.D.& Cavalcanti, M.Feedback on written compositions: Teacher and student verbal reports.In B.Kroll (Ed.),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Research insights for the classroom (155-177).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9]Ellis, R., Sheen, y., Murakami, M.& Takashima, H.The effects of focused and unfocused 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 in a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context [J].System, 2008(36): 353-371.
[10]Ferris, D.R.Student reactions to teacher response in multiple-draft composition classrooms [J].TESOL Quarterly, 1995(291): 33-53.
[11]Ferris, D.R.The case for grammar correction in L2 writing classes: A response to Truscott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999(8): 1-10.
[12]Lee, I.Student reactions to teacher feedback in two Hong Kong secondary classrooms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8(17): 144-164.
[13]Sheen, Y.The effect of focused 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anguage aptitude on ESL learners’ acquisition of articles [J].TESOL Quarterly, 2007(41): 255-283.
[14]Bitchener, J.Evidence in support of 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8(17): 102-118.
[15]Guenette, D.Is feedback pedagogically correct? Research design issues in studies of feedback on writing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7(1): 168-189.
[16]Hyland, F.The impact of teacher written feedback on individual writers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998(7): 255-286.
[17]Montgomery, J.& Baker, W.Teacher-written feedback: Student perceptions, teacher self-assessment, and actual teacher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7,(16): 82-99.
[18]程靜英.英語寫作教學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2):12-19.
[19]朱曄,王敏.二語寫作中的反饋研究:形式、明晰度及具體效果[J].現(xiàn)代外語,2005(2):170-180.
[20]貝曉越.寫作任務的練習效應和教師反饋對不同外語水平學生寫作質(zhì)量和流利度的影響[J].現(xiàn)代外語,2009(4):389-399.
[21]劉建達.學生英文寫作能力的自我評估[J].現(xiàn)代外語,2002(3):241-249.
[22]楊苗.中國英語寫作課教師反饋和同伴反饋對比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06(3):293-301.
[23]Yang, M., Badger, R.& Yu, Z.A comparative study of peer and teacher feedback in a Chinese EFL writing class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8 (15): 179-200.
[24]許悅婷,劉駿.基于匿名寫作反饋的二語寫作反饋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3):44-48.
[25]Matsuno, S.Self- peer- and teacher-assessments in Japanese university EFL writing classrooms [J].Language Testing, 2009, 26(1): 75-100.
[26]邵名莉.同伴評價在英語專業(y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9(2):47-53.
[27]張艷君.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常見錯誤分析及對策[J].菏澤學院學報,2011(3):136-139.
(責任編輯:王佩)
ImplicationsofResearchonWritingAssessmentandFeedback
WEN Wei-xia
(Business Schoo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106, China;Facult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20,China)
The study of English writing feedback and assessment is a hot topic for researcher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By introducing recent research findings of writing feedback at home and abroad, summarizing the main contribu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ese stud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opics that are worthy of exploration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tendency in this area.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futur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teacher feedback; peer feedback
1673-2103(2015)06-0116-04
2014-12-22
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社會文化理論視閾下的英語寫作動態(tài)評估體系構(gòu)建及其實證研究”(YB2013072)
文衛(wèi)霞(1980-),女,湖南益陽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二語習得。
H31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