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冊府元龜》能成書不只是從文化角度上繼承“崇文抑武”政策因素外,還有是從政治手段和宗教目的兩者因素上維護(hù)宋真宗政治統(tǒng)治和社會穩(wěn)定,這三者因素結(jié)合共促成《冊府元龜》成書。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128(2015)04-0082-03
收稿日期:2014-12-20
作者簡介:林耀琳(1989-),男,廣東湛江人,碩士生,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xiàn)學(xué)。
北宋初,大業(yè)既成,海內(nèi)初穩(wěn),武功歇而文治興,崇文抑武政策得以延續(xù),文化書籍層面得到很好地保護(hù)和弘揚,其中《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和《文苑英華》三部書成書于宋太宗時期,宋真宗繼之以修《冊府元龜》。然而,宋真宗為何會繼之修《冊府元龜》,是單純地從文化上繼承“歷代群臣事跡”,抑或有它因,需要做一定論。
一 《冊府元龜》修纂的文化目的
宋初有很強(qiáng)的崇文抑武的環(huán)境,在弘揚崇文抑武政策同時,也滿足宋真宗讀書的奢好,因此《冊府元龜》應(yīng)運而生。在文化書籍收錄方面,乾德元年,平荊南,盡收其圖書以實三館。三年,平蜀,遣右拾遺孫逢吉往受其圖籍,凡得書萬三千卷。四年,下詔購募亡書,《三禮》涉弼,《三傳》彭干,學(xué)究朱載等皆詣闕獻(xiàn)書,合千二百二十八卷,詔分置書府,弼等并賜以科名。閏八月,詔史館,凡吏民有書籍來獻(xiàn),當(dāng)視其篇目,館中所無者收之,獻(xiàn)書人送學(xué)士院試問吏理,勘任職官者具以名聞。開寶八年冬,平江南,明年春,遣太子洗馬呂龜祥就金陵籍其圖書,得二萬余卷,悉送史館,自是群書漸備。 ①
宋太宗繼位后于太平興國三年正月:“帝臨幸三館,惡其湫溢,顧左右曰:‘此豈可蓄天下圖籍,延四方賢俊邪!’即詔有司度左升龍門東北,別建三館,其制皆親規(guī)畫,輪奐壯麗,甲于內(nèi)庭。二月丙辰朔,賜名崇文院,盡遷舊館書以實之,正副凡本八萬卷。” ②自宋太祖、宋太宗兩代皇帝以來,收錄降國以及本國存在的圖書量加起來已經(jīng)是不可同日而語。
據(jù)《玉?!酚涊d:“自建隆至祥符,藏書著錄三萬六千三百八十卷。”同時,在據(jù)《宋史》記載:“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的搜集,共三千三百二十七部,三萬九千一百四十二卷?!笨梢姡?jīng)宋太祖、宋太宗以及宋真宗三朝收集的書籍,宋初藏書量大大提高,言外之意是,為《冊府元龜》的編纂和成書奠定了堅實的史料和資料基礎(chǔ),也是這背景之下的產(chǎn)物。
不僅宋初各皇帝搜集書籍方面成果豐碩,同時,宋初各皇帝也有很強(qiáng)烈地讀書奢好。據(jù)《宋史》卷四百三十九,文苑一云:“自古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之君,即其一時之好尚,而一代之規(guī)模,可以豫知矣。藝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奪武臣之權(quán),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太宗、真宗在其潘邸,已有好學(xué)之名,作其即位,彌文日增。自時厥后,子孫相承,上之為人君者,無不典學(xué);下之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錄,無不擢科,海內(nèi)文士彬彬輩出焉?!?③40“太宗、真宗在其潘邸,已有好學(xué)之名”等字說出了宋真宗有讀書奢好和習(xí)慣。
在編纂《太平廣記》時,宋太宗就展示出很強(qiáng)烈的個人讀書奢好,如《玉海》卷五四云:《實錄》:“自十二月一日為始,宰相宋琪等言曰:‘天寒景短,日閱三卷恐圣躬疲倦?!显唬骸扌韵沧x書,頗得其趣,開卷有益,豈徒然也。’”“朕性喜讀書,頗得其趣”等字透露出宋太宗個人的讀書興趣和奢好,《太平廣記》能夠成書與宋太宗的讀書奢好必定有關(guān)聯(lián)。
宋真宗在編纂《冊府元龜》亦露出個人讀書奢好,在據(jù)《玉?!酚涊d,在三年時間內(nèi),曾讀完11部經(jīng)書和19部正史。宋真宗還有:“勤學(xué)有益,最勝它事,且深知政理,無知經(jīng)書,”一說。在《冊府元龜》編纂之際,在閑暇之日,還命進(jìn)草本,自稱:“遇事簡,則從容省覽;事多,或至夜漏二鼓乃終卷?!?③33因此,宋真宗亦喜愛讀《冊府元龜》,進(jìn)一步言之,《冊府元龜》能夠成書一定與宋真宗讀書奢好有關(guān)系。
綜上所述,《冊府元龜》能夠成書一方面與宋初整個崇文抑武的政策有關(guān),經(jīng)宋初各代皇帝大力搜集書籍,宋初書籍儲存頗多,給《冊府元龜》成書奠定了堅定史料和資料基礎(chǔ),也是這背景下的產(chǎn)物。同時,宋真宗有很強(qiáng)的讀書興趣和奢好也是《冊府元龜》能夠成書的原因。
二 《冊府元龜》編纂的政治目的
促進(jìn)《冊府元龜》成書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是出于宋初統(tǒng)治者的政治上考慮和需求。打著修書的幌子,實則以政治手段把群臣遏制于皇帝的掌轂當(dāng)中,一直各代帝王慣用的策略,想必宋真宗不會不明白于此。在《冊府元龜》十幾位編輯當(dāng)中的王欽若、楊億等人在宋真宗時期可謂是重臣,但同時互相矛盾重重。
如《宋史》:“景德初,以家貧,乞殿郡江左,詔令知通進(jìn)、銀臺司兼門下對駁事。時以吏部銓主事前宜黃薄王太沖為大理評事,億以丞吏之賤,不宜任清秩,即奉詔還。未幾,太沖補(bǔ)外。俄判史館,會修《冊府元龜》,億與王欽若同共其事。其序次體例,皆億所定,筆僚分撰篇序,詔經(jīng)億竄定方用之。三年,詔為翰林學(xué)士,由同修國史,凡夔例多出億手。大中祥符初,加兵部員外郎,戶部郎中。” ④10082“俄判史館,會修冊府元龜,億與王欽若同共其事”和“其序次體例,皆億所定”等字可看出,在編纂《冊府元龜》時,楊億和王欽若是同事,且是諸多編輯們當(dāng)中最重要兩位。
同時,據(jù)《宋史》:“景德初,契丹入寇,帝將幸澶淵。欽若自請北行,以工部侍郎參知政事判天雄軍,提舉河北轉(zhuǎn)運司,真宗親宴以遣之。素與寇準(zhǔn)不諧,及還,累表愿解政事,罷為刑部侍郎,資政殿學(xué)士。尋判尚書都省,修《冊府元龜》,或褒贊所及,欽若自名表首以謝,即謬誤有所譴問,戒書吏但云楊億以下,其所為多此類也?!笨梢姡?dāng)修《冊府元龜》獲得褒揚時,欽若就收功為己用,當(dāng)獲得貶伐責(zé)問時就把責(zé)任推卸給楊億。 ④9561
再如,《宋史》:“五年,以疾在告,遣中使致太醫(yī)視之,億拜章謝,上作詩批紙尾有「副予前席待名賢」之句。以久疾,求解近職,憂詔不許,但權(quán)免朝直。億剛介寡合,在書局,唯與李維、路振、刁衍、陳越、劉筠輩厚善。當(dāng)時文士,咸賴其題品,或被貶議者,退多怨誹,王若欽驟貴,億素薄其人,欽若銜之,屢抉其失,陳彭年方以文史售進(jìn),忌億名出其右,相與毀訾。上素重億,皆不惑其說?!?④10083
很明顯,“王若欽驟貴,億素薄其人,欽若銜之,屢抉其失,陳彭年方以文史售進(jìn),忌億名出其右,相與毀訾”等字可看出,楊億和王欽若雖都是《冊府元龜》編輯,但兩人無論是在宋朝官場,抑或是編纂《冊府元龜》一事都是你爭我斗,以致兩人矛盾重重,內(nèi)斗氣息濃厚。同時,“上素重億,皆不惑其說,”等字看出宋真宗是玩弄政治高手,不會因為王欽若狀告楊億而宋真宗就問責(zé)楊億,而是任其兩位互相內(nèi)斗和斗爭。
雖王欽若與楊億有矛盾抑或喜歡阿諛奉承,乃至是貶伐楊億等人,但宋真宗仍給予王欽若重用。如《宋史》:“欽若狀貌短小,項有附疣,時人目為「癭相」。然智數(shù)過人,每朝廷有所興造,委屈遷就,以中帝意。又性傾巧,敢為矯誕。馬知節(jié)嘗斥姦狀,帝亦不之罪?!?④9564因此,宋真宗以修書的名義讓其群臣互相內(nèi)斗,同時又不坐視任由任何一位臣子坐大坐強(qiáng),而是平衡制約,削弱臣權(quán),同時來加強(qiáng)王權(quán)。
然而,宋真宗并不是第一個有此做法的人,其中其父宋太宗就是先例。如《太平廣記》成書而言,宋太宗就讓群臣俱死于文字,扼殺降臣的反宋之心,《太平廣記》編輯李昉、扈蒙、徐鉉等十三人,絕大多數(shù)是來自南唐、后周、吳等國,而這些國家都是被北宋所滅,雖在北宋給予重用,但宋太宗多多少少在政治上給予了限制。如談刻本《太平廣記》題記:“宋太平興國年間,得諸國書籍,而降王諸臣,皆海內(nèi)名士,或宣怨言,盡收用之,置之館閣,厚其癝祿,使修群書?!薄爸弥^閣,厚其癝祿,使修群書”等字很明顯看出李昉等人當(dāng)時在宋太宗時期的地位,雖給予官位,但只限制于修書,即“俱死于文字”。
同時,如劉壎《隱居通義》:“宋初編《文苑英華》之類,尤不足采?;蛑^當(dāng)時削平諸僭,其降臣聚朝,多懷舊者;慮其或有異志,故皆位之館閣,厚其爵祿,使編撰群書,如《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諸書。遲以日月,困其心志,于是諸國之臣,俱老死文字,世以為深得‘老英雄法’,推為長策?!?“遲以日月,困其心志,于是諸國之臣,俱老死文字,世以為深得‘老英雄法’,推為長策”等字可見,宋太宗給予李昉、扈蒙等降臣官職,從政治角度而言,就是遏制這些降臣的反宋之心,同時以修《太平廣記》、《太平御覽》、《文苑英華》等書為手段,讓這些降臣俱死于文字,來消除反宋之心。
綜上所述,倘若說宋太宗詔修《太平廣記》是為了安撫降臣,遏制降臣的反宋之心,維護(hù)統(tǒng)治者的政治穩(wěn)定。那么,宋真宗必會受到其父的影響,《冊府元龜》編輯者雖不是降臣,但宋真宗詔修《冊府元龜》是為了讓群臣互相內(nèi)斗和俱死于編書,削弱臣權(quán),以加強(qiáng)王權(quán)。
三 《冊府元龜》成書的宗教目的
運用宗教文化來維護(hù)統(tǒng)治也是統(tǒng)治者慣用的手段之一,渲染一種“君權(quán)神賦”思想。宗教文化一直影響著中國社會,魯迅先生曾說“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fēng),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訖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 ⑤因此,宗教影響著中國各個朝代,北宋亦如此。
用讖緯來佐證皇權(quán)的正統(tǒng)是公認(rèn)常用的辦法。如《佛祖統(tǒng)記》卷四三則把讖言出現(xiàn)的背景記載成周世宗廢佛像:周世宗之廢佛像也——世宗自持鑿破鎮(zhèn)州大悲像胸,疽發(fā)于胸而殂。時太祖、太宗目見之。嘗訪神僧麻衣和上曰:“今毀佛法,大非社稷之福。”麻衣曰:“豈不聞三武之禍乎!”又問:“天下何時定乎?”曰:“赤氣已兆,辰申間當(dāng)有真主出興,佛法亦大興矣?!逼浜筇媸芏U于庚申年正月甲辰,其應(yīng)在于此也。 ⑥39
《宋朝事實》卷七載:乾德中,太宗皇帝方在晉邸,頗聞靈應(yīng),乃遣近侍韲信幣香燭,就宮致醮。使者齋戒,焚香告曰:“晉王久欽靈異,敬備俸緡,增修殿宇。”仍表乞敕賜宮名。真君曰:“吾將來運值太平君,宋朝第二主。修上清太平宮,建千二百座堂殿,儼三界中星辰,自有進(jìn)日,不可容易而言,但為吾啟大王言此宮觀上天已定增建年月也。今猶未可?!笔拐邭w,以聞太宗,驚異而止。太祖皇帝素聞之,未甚信異,召小黃門長嘯于側(cè),謂守真曰:“神人之言若此乎?”守真曰:“陛下倘謂臣妖言,乞賜案驗戮臣于市,勿以斯言褻瀆上圣?!表汈?,真君降言曰:“安得使小兒呼嘯以鄙吾言,斯為不可。汝但說與官家,言天上宮闕已成,玉鎖開,晉王有仁心?!币钊眨嫔?,太宗嗣位。 ⑥40
很明顯宋太祖、宋太宗一方面弘揚奉佛尊道風(fēng)氣,另一方面利用讖緯來佐證自己才是君權(quán)神賦和維護(hù)自己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性。宋真宗亦不例外。
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初去泰山封禪,宋真宗是我國歷史為數(shù)不多去泰山封禪的皇帝?!端问贰酚涊d:“大中祥符初,為封禪經(jīng)度制置使兼判充州,為天書儀衛(wèi)副使。先是,真宗嘗夢神人言「賜天書于泰山」,即密諭欽若。欽若因言,六月甲午,木工董祚于禮泉亭北見黃素曳草上有字不能識,皇城吏王居正見其上有御名,以告。欽若既得之,具威儀奉遵至社首,跪授中使馳奉以進(jìn)。真宗至含芳園奉迎,出所上天書再降祥瑞圖示百僚。欽若又言至嶽下兩夢神人,愿增建廟庭;及至威雄將軍廟,其神像如夢中所見,因請構(gòu)亭廟中。封禪禮成,遣禮部尚書,命作社首頌,遷戶部尚書?!?④9561可見,先是神人托夢,賜天書于泰山等神學(xué)讖緯情景,最后付諸行動。
如《宋史》:“大中祥符初元年春正月……戊申,王若欽等獻(xiàn)泰山芝草三萬八千余本。已酉,五色云起嶽頂。庚戊,法駕臨山門,黃云覆輦,道經(jīng)險峻,降輦步進(jìn)。先夕大風(fēng),至是頓息。辛亥,享昊天上帝于圓臺,陳天書于左,以太祖太宗配。帝袞冕奠獻(xiàn),慶云繞壇,月有黃光;命群臣享五方帝諸神于山下封祀壇,上下傳呼萬歲,振動山谷。降谷口,日有戴冠,黃氣紛郁。壬子,禪社首,如封祀儀。紫氣下覆,黃光如星繞天書匣。從四方所獻(xiàn)診禽奇獸。還奉高宮,日重輪,五色云見。作會真宮,癸丑,御朝覲壇之壽昌殿,受群臣朝賀?!?④138因此,據(jù)《宋史》對當(dāng)時情景的記載,宋真宗泰山封禪一事可謂是相當(dāng)成功。
而《冊府元龜》連書名都因宋真宗去泰山封禪一事而改名?!秲愿敗吩臼恰稓v代群臣事跡》,如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成書的《麟臺故事》, 其云:“景德二年(1005年)九月,命刑部侍郎資政殿學(xué)士王欽若、右司諫知制詰楊億修《歷代君臣事跡》?!鄙院蟛痪绵嶉?約1103 —1161)的《通志》稱:“景德中,詔王欽若、楊億編《歷代君臣事跡》?!?③39而《事實類苑》稱:“真宗祥符中(1008—1016),修《冊府元龜》,王文穆(王欽若)為樞密使,領(lǐng)其事,乃就宣徽南院使廳以便其事?!焙苊黠@,《冊府元龜》在1005年時稱《歷代君臣事跡》,在1008年時稱《冊府元龜》。而宋真宗去泰山封禪恰恰是1008年,即大中祥符初元年,《冊府元龜》之所以改名必定與此相關(guān)聯(lián)。
同時,《冊府元龜》這部書就名字而言本來就富有很深的讖緯和宗教氣息?!霸敗奔创簖?,上古以龜甲占卜吉兇,可知未來,所以后代凡可借鑒之事,常稱“元龜”或“龜鑒”?!度龂?吳書.孫權(quán)傳》:“前世之懿事,后王之元龜也?!?③30可見,《冊府元龜》之所以改名,是進(jìn)一步運用讖緯和宗教神學(xué)來輔助宋真宗泰山封禪一事。
綜上所述,宋真宗運用讖緯和去泰山封禪一事來向普天下世人佐證自己才是真命天子和君權(quán)神授,加以編纂《冊府元龜》及其對《冊府元龜》改名以輔助泰山封禪一事和此思想。在可以編纂《冊府元龜》一書的同時,也進(jìn)一步來佐證和維護(hù)自己正統(tǒng)統(tǒng)治。
四 結(jié)語
《冊府元龜》之所以能夠成書,除了從文化層面上繼承“歷代群臣事跡”因素外,還從政治手段和宗教目的兩個層面上考量,這三者因素互相結(jié)合,共同促進(jìn)《冊府元龜》成書。在弘揚宋初“崇文抑武”政策和奉佛尊道的宗教目的外,還可以維護(hù)宋真宗政治上的統(tǒng)治和社會穩(wěn)定。
注釋
①(元)《文獻(xiàn)通考》卷一百七十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影印版).
②(清)徐乾學(xué):《資治通鑒后編》卷九,《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③馬維斌《冊府元龜研究》[D],博士論文,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2 年.
④元脫脫等人編撰,《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版.
⑤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32頁.
⑥曾禮軍:《《太平廣記》研究—以宗教文化為視角》[D],博士論文,上海師范大學(xué),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