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
(南通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江蘇 南通226000)
多麗絲·萊辛的作品頗豐,大多涉及兩性關系。她在小說《裂縫》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人類起源的故事。通過這個神秘而智慧的小說,萊辛賦予兩性最初平等的機會,揭示了她不一般的理念:男人和女人,相似但完全不同,當和諧共存,而非彼此敵對。人類伊始,最初的女性給了男性平等的機會。隨著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兩性關系應該是平等和諧的。萊辛的作品中多帶有這種思潮,她被認為是女權主義者,對男權文學發(fā)出挑戰(zhàn)。然而,萊辛接受好友喬納·拉斯金的采訪時一再強調自己并非是女權主義者,而是為了探尋女性獲得幸福之路而艱辛寫作的。她不想把自己歸為任何女性主義的流派,只是想通過自己的感知真實地書寫內心,體現(xiàn)她作為一名女性作家對兩性關系的理解和關注。
女性主義19世紀產生于西方,自產生之日起,就有各種派別,各種形式的運動也是此起彼伏。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社會步入全新的世紀,而這個世紀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女性主義。性別平等是女性主義最初的要求,卻仍然在艱難進行中。這種平等包括兩性在政治權利、經濟權利、社會地位、兩性交往以及文化學術方面的平等等。兩性的平等要在這些領域中實現(xiàn),消除性別歧視就是女性主義的終極訴求。放眼望女性主義的三個典型階段,女性主義所倡導的性別平等同樣經歷了三次發(fā)展:淡化性別差異、強調性別差異和消除性別差異。
在女性主義發(fā)展的同時應運而生了女性主義文學。廣義上說女性主義文學是強化女性的自我意識以超性別的意識把女性潛意識表現(xiàn)出來。狹義上的女性主義文學充分體現(xiàn)了女性主義的意識,以其特有的女性視角關注女性生活以及她們的生存狀態(tài)、情感等,從而對人性有更多的尋找和發(fā)現(xiàn)。女性主義文學從來不是一個可以超越于社會的孤立命題,這種文學必須依托于歷史文化,順應世界文學的發(fā)展潮流。借助女性主義的發(fā)展,女性主義文學家藝術性地對一種文學注入了獨特的女性情感和思維。
《裂縫》中,萊辛全新的故事依托于之前的女性主義文學經驗,卻又超越了傳統(tǒng)的女性主義,更多地加入了和諧的因素。萊辛通過《裂縫》呈現(xiàn)她成熟的全新的女性主義觀。從某種程度上說,萊辛其實就代表著和諧的女性主義,她擅長的寫作角度是能將女性與當代的現(xiàn)實話題結合在一起,表明女性同樣是世界的主人,有著與男性同等的權利,兩性關系是能和諧建構的。《裂縫》作為女性主義第三次浪潮的經典之作,在兩性關系的探討上,具有重要的文學意義,表現(xiàn)兩性關系和諧是人類的最初也是最終。
《裂縫》中的人類起源故事中,人類的原始部落由女性構成。這些人為“裂縫人”,得名于她們明顯的性別器官特征。她們優(yōu)雅地生活在海邊的裂縫山上,神秘地接受大海的浸潤而懷孕生產,享受安逸的生活。分娩通過月亮潮汐控制,她們的孩子也總是女性。然而一個男嬰出生了,她們稱之為“怪物”。不知不覺中,裂縫人發(fā)現(xiàn)她們生產出的“怪物”比率越來越高,對此裂縫人感到無比驚恐。新生的男嬰作為畸形裂縫人被扔掉,“我們過去一直是把那些殘疾嬰兒扔到那塊巖石上……就是奪命石。我們從不養(yǎng)活有殘疾的嬰兒,我們也不養(yǎng)活雙胞胎”。通過這種方式,裂縫人保有她們純正的種群,同時又嚴格控制著種群的數(shù)量和規(guī)模。很明顯,裂縫人一開始不能接受她們與那些后被稱為“噴射族”之間的差異。她們循規(guī)蹈矩,代代相傳。然而,年輕的裂縫人卻開始了突破,她們好奇而又勇敢。麥兒是其中的一個,她在其她年輕裂縫人的幫助下,拯救了一個怪物:“假裝把它扔進海浪中;可是,事實上,她們走到很遠的地方,走到誰也看不見她們的地方?!销椄_下來把嬰兒帶走”。那些麥兒們后來被奉為“女神”,她們“成為家庭、氏族、部落的創(chuàng)始人?!?/p>
不得不承認有了勇于突破的女性,才有了男女兩性共同發(fā)展進化的機會。確實,在古今傳說或是文學作品中,“女神”被一再提及,為人所尊重。但是美國理論批評家洛依斯·泰森寫道:“他們終于認識到他們的政策和做法,反映了他們自己的經驗,而忽視了女性經驗?!薄芭瘛钡奶岱ㄆ鋵嵵皇悄行晕膶W的掩飾。
《圣經》創(chuàng)世說中描述的人類的起源幾個世紀以來為人們廣泛接受。創(chuàng)世說中夏娃是亞當一根肋骨的衍生,從屬于亞當,是男人的附屬品。而《裂縫》顛覆了這一約定的思想。萊辛作為文學家的想象發(fā)揮到極致:肋骨乃是男人最正面的體現(xiàn),最感受到心靈的地方,肋骨創(chuàng)造出的女人應該和男人彼此心心相通。很明顯,萊辛想創(chuàng)造男女平等的機會。從生物進化序列看,萬物先從低級開始,慢慢再高級。創(chuàng)世說中先有植物后有動物,再有亞當,而后才有了女人。卻說明,先出現(xiàn)的并不就是最優(yōu)異的,最具權威的,而后出現(xiàn)的并非就是劣等附屬的?!读芽p》對新世紀的西方文明進行了重新的定位,探究了兩性的起源,提出了新的人類起源的順序,以此來說明創(chuàng)造出來的傳說可以被顛覆,也可被重解。萊辛想要指出的就是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兩性也必將拋棄偏見和敵視,不分先后,不分優(yōu)劣,消除誤解,達到一個和諧理解的文明狀態(tài)。
裂縫人和噴射族的第一次交配是暴力和毀滅性的,可以理解為只是出于生理的要求而缺乏溝通。而后兩性從最初的敵視變化為對彼此的好奇。麥兒忍受不了長時間對怪物們的好奇,大膽地來到他們的領地。他們好奇對方的身體,受魚類產卵的啟發(fā),自然地開始交配。后來,越來越多的裂縫人會跟隨麥兒和怪物們交配。麥兒的名字意味著半個月亮,這是歷史上第一個表明女性意識的名字。越來越多的孩子分別遺傳父母的性別特征出世了,男女嬰兒之間的性區(qū)別是明顯的,男嬰更活潑,更活躍,更強健。此后,裂縫人只能通過和噴射族交配才能生出孩子。裂縫人和噴射族都意識到對彼此的需要,兩者關系也快速發(fā)展起來。無論在心理上還是身體上,他們一步步相互了解,熟悉對方,彼此需要。“雙方都從彼此身上學習,并且學的很快。尤其是,他們學得越多就越明白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這意味著一個和諧的過程,相輔相成是男性和女性之間和諧共存的必要條件。
共存中,裂縫人慢慢地發(fā)現(xiàn)了彼此的明顯區(qū)別。裂縫人很清楚地意識到,大自然帶給兩性不同的特點。裂縫山給了女人堅強和自信,女人懷舊、傳統(tǒng)和保守。海水塑造了男人膽識、冒險和變通的精神。海水繞著裂縫山,山水相依相偎,男人和女人彼此依靠,互相支持。男人們也一直在發(fā)揮著他們的性別優(yōu)勢。他們的勇敢和膽略導致了最后標志裂縫的裂縫山的炸毀?!澳切┋偪竦哪腥耍哪切┯赂业哪贻p人,到底還是沒有抵制住誘惑,朝坑里扔進了一兩塊大石頭”。裂縫山的炸毀在小說中標志著兩性對立和不解的消除,是兩性關系新起點的開始。男性的作為掙得了兩性平等,同時他們的行為也得到了女性的諒解和包容。由此可以看出,兩性關系的和諧最初是男性的訴求,卻得到了女性的關懷:“這沙灘不久將接納所有的女人、孩子,還有來訪的男人”。兩性和諧關系的構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萊辛卻通過小說的結尾暗示了對這樣一天到來的期盼與希望。萊辛認為真正的獨立和解放是男女平等,驅除阻礙,通過平等對話得到實現(xiàn)。女性的努力讓男性的存在成為可能;男性的努力讓彼此有了和諧的客觀條件,沒有了裂縫山,沒有了兩性阻礙的標記,兩性關系應該是一體的,兩性理應都為獲得和諧而努力。
西蒙娜的《第二性》被稱為文化史上討論婦女問題最全面、最客觀、最智慧的一本書,被稱為女權運動的“圣經”。它的扉頁上寫著:“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它否認了男女間的差異是天生、天然的,進而推翻了男性對女性的支配與奴役是自然的理論。
萊辛在這樣的經典之后創(chuàng)作的《裂縫》給人這樣一種印象:男女兩性的差異,根本上是由生理特點決定的。萊辛獲得的瑞典文學院的頒獎辭是“她用懷疑、熱情、構想的力量來審視一個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經驗的史詩”。萊辛的小說始終是一種突破,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審視超越現(xiàn)實的文明與和諧。
在現(xiàn)實社會中,兩性是以競爭對立的形象出現(xiàn)的,男性通過控制對方,限制她們的競爭力,使自己處于經濟、政治、思想和生理上的有利地位,而這種不公平競爭的后果卻是兩敗俱傷。女性不能通過有效的自我覺醒超越自己,男性以其所謂的性別優(yōu)勢在單一的環(huán)境中沉淪。這樣對彼此的削弱,將導致人類文明的倒退。同樣,絕對的女權也是不應存在的,這是對兩性關系的進一步思考。盡管在《裂縫》中,女性先于男性出現(xiàn),但并不能通過順序分出優(yōu)劣。兩性的和諧共處是當代女性主義的終極關懷,現(xiàn)代社會中的女性和男性構成了不同的性別精神力量,他們在智力上平分高下,在對世界新事物的挑戰(zhàn)上不分彼此,在情感、心靈等領域中互相依賴。
萊辛倡導的和諧女性主義,本質上就是性別觀和諧。性別差異是兩性關系和諧的生理和心理基礎。因為不同,才能彼此需要。性別差異是生理特點引起的,性別地位的差距則是歷史文化發(fā)展的結果。隨著造成這一差距的歷史文化因素的逐漸消除,性別平等將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未來的女性主義更應該探索和倡導兩性充分發(fā)展的和諧相處的原則,使新時代的兩性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相互依存,共生共長攜手走向和諧幸福的未來,這是人類文明最初的狀態(tài),也是最終的趨向。
當西方的女權主義者以極端的方式尋求男女平等時,萊辛卻以和諧的方式探究兩性發(fā)展之路。美國著名批評家荷蓮德·邁爾斯更是毋庸諱言地說萊辛是“受益于這個運動(女權運動)最突出的一位女作家”??梢哉J為:萊辛在八十多的高齡完成的嘔心瀝血之作《裂縫》是她最終對人類文明的審視。小說是反映社會熱點的政治性文學形式,能給讀者帶來啟迪。萊辛是一位不倦的思考者,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在封閉、隔絕和孤立的狀態(tài)中,兩性各自均有缺陷,彼此必須相互溝通、結為一體,方能互補臻于完善。萊辛所關注的兩性和諧發(fā)展不僅是兩性關系的發(fā)展主題,同時也是世界文明的主題,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最初和最終。
[1]多麗絲·萊辛著,朱麗田,吳蘭香譯.裂縫[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杰西卡·曼.“寫作是一種艱辛的勞動”[J].譯林,2007,(6).
[3]Lois,Tyson.Critical Theory Today[J].New York,London:Routledge,2006.
[4]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鐵柱譯.第二性[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81.
[5]夏文靜.淺析和諧主題在《裂縫》中的體現(xiàn)[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2,(23).
[6]朱彥.人類起源神話與走上神壇的女人[J].當代外國文學,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