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燕,周麗敏
(忻州師范學(xué)院 公共外語教學(xué)部,山西 忻州 034000)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語言反映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語言的土壤,文化要靠語言去傳承和傳播。美國語言學(xué)家薩皮爾(Edward Sapir)在《語言論》(Language:Anintroductiontothestudyof speech,1921)中說過:“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笨梢姡Z言和文化關(guān)系密切,要想真正學(xué)好一門語言就得了解這門語言所承載的文化。
歇后語,作為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對歇后語的翻譯研究,不僅是為了傳達(dá)歇后語所表達(dá)的語言意義,更是為了讓譯語讀者能夠充分理解并接受這一獨特的語言文化。本文嘗試從文化語境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對歇后語特點和分類的分析,并結(jié)合歇后語翻譯實例來探討歇后語英譯的適當(dāng)方法,從而又有利于傳播民族文化,促進(jìn)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歇后語(enigmaticfolksimiles)也叫俏皮話,是由廣大民眾根據(jù)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只需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讓聽話的人、讀書的人自己去領(lǐng)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為歇后語。歇后語詼諧幽默、耐人尋味,為廣大民眾所喜聞樂見。
歇后語短小、風(fēng)趣、形象,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謎語中的謎面,后一部分是對前一部分比喻進(jìn)行的解釋或說明,像謎底。從前后兩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來看,歇后語可分為比喻式歇后語和雙關(guān)式歇后語。比喻式歇后語如:竹籃打水——一場空(以事喻義)、天上的云——無拘無束(以物喻義)、徐庶進(jìn)曹營——一言不發(fā) (以人喻義)等。雙關(guān)式歇后語又可分為諧音雙關(guān)和語義雙關(guān)兩種。諧音雙關(guān)如: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十月的蘿卜——動(凍)了心等;語義雙關(guān)如:章魚的肚子——有墨水、餃子破了皮——露餡、老鼠爬到秤鉤上——自己稱自己等。
歇后語具有獨特的語言結(jié)構(gòu)形式,又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在翻譯時,要處理好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兼顧其獨特的語言形式和鮮明的民族文化背景。歇后語的翻譯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對于不同的文化語境,其翻譯譯方法也是不同的。下面就歇后語的不同類型及其結(jié)構(gòu)特點,通過例句說明其翻譯方法。
比喻式歇后語的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對前一部分比喻的解釋,是歇后語的主旨所在。英譯方法有如下幾點:
1.直譯法 (Literaltranslation)
比喻式歇后語,如“泥菩薩過江——自身難?!?、“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等,前一部分比喻形象、生動,后一部分喻義推理合乎情理,因此通常在不引起讀者誤解和不違背譯文表達(dá)習(xí)慣的條件下,可將其字面意思直譯出來,既能傳達(dá)原語的內(nèi)容,又能比較完整地保留原語的形象、喻義、民族色彩和語言風(fēng)格,便于譯語讀者理解和欣賞,從而有助于傳播民族文化,促進(jìn)文化交流。例如:
1)那寶玉是個丈八的燈臺,照見人家,照不見自己的?!苎┣邸都t樓夢》
譯文一::And as for Bao-yu; he’s like a six- foot lamp stand that lights up others but stays dark itself.(Hawkes譯)
譯文二::As for Baoyu,he’s like a ten- foot lampstand that sheds light on others but none on itself. (楊憲益、戴乃迭譯)
2)咱不能黑影里點燈,只看腳下。
——梁斌《紅旗譜》
Let’s not light a lamp in the dark which shows only our feet.
3)“那么,什么時候解決戰(zhàn)斗?還是老牛拉破車,慢慢吞吞的嗎?”——吳強(qiáng)《紅日》
“Well, then, when are you going to get this battle finished off? Are you still going to be the old bullock pulling a broken cart,creeping slowing along?”
4)民國十二年他們就來過,光見他們在龍涎河邊舉著文明棍晃了三晃,當(dāng)時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再沒回頭回?!纬匈e、杜士俊《降龍伏虎》
We had some here in 1933. They just stood there on the river bank flouring their walking-sticks for a minute, and then they left and, like the meat-dumplings thrown at a dog, they never came back.
不難看出,以上例子中的歇后語都采用了直譯法,既能完整地保留原語的比喻形象和語言風(fēng)格,又便于譯語讀者理解和接受。
2.套譯法(Borrowing)
歇后語常用形象的比喻來說明喻義,但由于英漢民族文化的差異,翻譯時常會出現(xiàn)無法在譯語中再現(xiàn)原語形象的情況,但英語中也有一些習(xí)語具有相似的比喻用法,表達(dá)相同的意思,只不過比喻形象有所不同。遇到這種情況時,就可以采用譯語讀者所熟悉的形象來替換原語形象,即使用英語類似意義習(xí)語進(jìn)行套譯,這樣既可以保留原語的意思,又便于譯語讀者更深入領(lǐng)會原語內(nèi)涵。例如:
5)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在中國歷史文化中,諸葛亮一直被譽為智慧的化身,而“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用來形容集體智慧的偉大,英語習(xí)語“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具有相同的意思,用來套譯既可以保留原文的意思,又易于譯語讀者理解和接受。
6)貓哭耗子——假慈悲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中國人養(yǎng)貓主要是讓它捕捉老鼠,因此“貓哭耗子”喻指“假裝慈悲、假裝同情”。西方文化中的“shed crocodile tears”和漢語中的“貓哭老鼠——假慈悲”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據(jù)西方傳說,鱷魚在吃人畜時,一邊吃著,一邊掉眼淚,喻指壞人假裝同情被害者。譯文用“ to shed crocodile tears”來套譯,譯語讀者對其比喻形象熟悉,更能深入領(lǐng)會原語內(nèi)涵。
7)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這一歇后語的表面意義是冰凍到三尺厚,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達(dá)到的效果。常比喻事情由來已久,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類似于英語中的“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3.意譯法(Liberal/Free translation)
對于民族文化色彩濃厚的比喻式歇后語(如含有中國古代人名、地名、習(xí)俗、典故等的比喻式歇后語)而言,如果按字面意思直譯,勢必會造成譯語讀者理解上的障礙和困難;同時,也不能找到英語中相對應(yīng)的習(xí)語進(jìn)行套譯時,譯者可以舍棄其比喻形象,對喻義進(jìn)行意譯。例如:
8)金老板愛錢如命,財富對他來說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了。The more,the better.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一典故出自文學(xué)作品《三國演義》,如果按字面意思直譯,對于未讀過該作品的譯語讀者來說,根本無法從譯語形象聯(lián)想其喻義,因此,翻譯時舍棄前一部分比喻形象,對后一部分喻義進(jìn)行意譯。
9)對父母能隨時關(guān)心、安慰,就是孝順;想等到自己財足物豐、功成名就再來盡孝,
卻常常是正月十五貼門神——晚了半月了。
Betoolate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fēng)俗,把舊的撕下來,貼上新的,除舊迎新嘛,而正月十五再貼就太遲了。為了避免由于譯語讀者對中國民俗文化不了解而造成的理解上的障礙和困難,翻譯時只是對其后部分進(jìn)行了意譯,說明做事情已經(jīng)為時已晚了。
10)千里搭長篷——沒有不散的筵席。——曹雪芹《紅樓夢》
Even the longest feast must break upat last.(楊憲益、戴乃迭譯)
古人在出城路上常搭建亭或棚希望再送親友一程,再多和親友待一會兒,但是無論長棚建多長,還是要分別的。為了避免譯語讀者在理解上的障礙,譯文舍棄了“千里搭長篷”這一比喻形象對喻義進(jìn)行了意譯。
4.節(jié)譯法 (Abridgedtranslation)
有些歇后語的形象生動,本身就能說明喻義,遇到這種情況??刹捎霉?jié)譯法,即省去其解釋說明部分,只譯出其前半部分比喻即可。例如:
11)金龍來找他。他知道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o《新兒女英雄傳》
Jin long called on him. He realized that it was a case of the weasel coming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
通過歇后語“黃鼠狼給雞拜年”的喻體形象,讀者就可以直接了解其喻義,因此,后一部分“沒安好心”省去不譯。
12)平兒說道:“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沒人倫的混賬東西,起這樣念頭,叫他不得好死!” ——曹雪芹《紅樓夢》
“What a nasty, disgusting man!” said Patience.“A case of‘the toad on the ground wanting to eat the goose in the sky.’He’ll come to no good end, getting ideas like this!”(Hawkes 譯)
歇后語“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形象生動,喻義明顯,譯語讀者很容易就可推知其喻義“癡心妄想”,因此采用節(jié)譯法進(jìn)行翻譯。
5.直譯加注法(Liter al trans lat ion combined with paraphrasing)
歇后語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有的含有譯語讀者不甚了解的歷史人物或事件等,如“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灶王爺扔石頭——砸鍋”、“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等。為了便于譯語讀者所理解和接受,翻譯時,可以在保留歇后語原有形象特征直譯的同時,適當(dāng)添加解釋性詞語,對其中涉及到的中國文化內(nèi)容加以說明,這樣既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也利于提高譯語語言的表達(dá)能力。例如:
13)張飛穿針——粗中有細(xì)
Zhang Fei threading a needle——subtle in one's rough ways
Note: Zhang Fei was a military general of Shu (221- 263)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era of China. In most matters he was crude and careless, but quite subtle at times.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xì)”采用了直譯法,保留了原語人物形象,但對于不甚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譯語讀者而言是很難理解的,因此再為“張飛”列出一個注釋,告訴相關(guān)信息。
14)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Like the way the EightFairies crossed the sea,each displaying his owntalent.
Note: The Eight Fairies are the eight immortals of Taoism in Chinese folklore.
“八仙”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八位神仙,“八仙過?!边@一故事,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人們經(jīng)常使用的成語和典故?!鞍讼蛇^海,各顯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lǐng)互相比賽。為了使譯語讀者能夠充分理解其文化內(nèi)涵,譯文在對“八仙過海”直譯的同時,并對“八仙”進(jìn)行了解釋說明,添加了所需的文化信息和背景知識。
6.直意結(jié)合法(Literal -liberal translation)
翻譯某些比喻式歇后語時,若僅采用直譯或意譯的方法,可能會造成意義的缺失,從而影響理解,因此,譯者可以在對原文進(jìn)行直譯以保留比喻形象的同時,使用意譯加以補(bǔ)充說明,從而完整清晰地傳達(dá)原文內(nèi)涵。例如:
15)沒良心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苎┣邸都t樓夢》
You ungrateful thing! Like the dog that bite Lu Tungbin ——you bit the hand that feeds You.(楊憲益、戴乃迭譯)
“狗咬呂洞賓”這一典故,比喻不識好壞,不分好歹的意思。如果僅是直譯,對于不熟悉中國文化的譯語讀者是很難理解的,因此,直譯之后再使用意譯加以說明,原語的形象喻義都清楚地表達(dá)出來了。
16)瞎子點燈——白費蠟
Like the blind man lighting the candle——to do something in vain.
為了清楚表達(dá)原語的形象、喻義,譯文對歇后語的前半部分比喻形象進(jìn)行了直譯,后半部分的解釋說明進(jìn)行了意譯,從而便于譯語讀者理解和欣賞。
諧音雙關(guān)歇后語是指歇后語的后一部分常常借助同音異字或近音詞語來引出所需要的另一種意義,達(dá)到一語雙關(guān)之目的。實際上,歇后語的前部分所說的事物和后部分所表達(dá)的內(nèi)涵并無意義上的關(guān)聯(lián),例如“老九的弟弟——老實(十)”、“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十月的蘿卜——動(凍)了心”等。這類歇后語可使語言表達(dá)得含蓄、幽默,給人印象深刻,翻譯時,采用意譯法僅譯出其實際意義即可。例如:
17)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Things will be back to what they were before.
這一歇后語前一部分說外甥打燈籠這件事,后一部分利用“舅”和“舊”同音來表達(dá)深層次意思,說明事情還和原來一樣,沒有變化。翻譯時舍去形象對實際意義進(jìn)行意譯,便于譯語讀者理解和接受。
18)草把作燈——粗心(芯)Be too careless
歇后語中“心”與“芯”構(gòu)成諧音雙關(guān)。草把較粗,燈芯很細(xì),“草把作燈”比喻一個人干事不認(rèn)真,粗心大意。雖然西方人也曾用油燈、火把、蠟燭照明,但很難將“粗芯”與“粗心”聯(lián)系起來,因此翻譯時舍去“草把作燈”這一比喻形象,意譯為“toocareless”。
19)高山上敲鼓——四面聞名(鳴)Be famous all around
這一歇后語,“四面聞名”原為“四面聞鳴”,比喻所做之事聲名遠(yuǎn)揚,四面八方都知道,因此意譯為“Be famous all around”。
語義雙關(guān)歇后語,前一部分通過一種生動形象的描寫或比喻對現(xiàn)象進(jìn)行描述,后一部分則利用詞語或句子的多義性在特定語境中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是重點所在。例如:“老牛打滾——大翻身”、“餃子破了皮——露餡”、“風(fēng)吹墻頭草——兩邊倒”等。這類歇后語語句生動詼諧,語義耐人尋味,語言表達(dá)形式獨特,又帶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無疑是翻譯中的難點。
1.直意結(jié)合法
為了保留原語的民族特色和形象,一些歇后語可采用直譯法進(jìn)行翻譯。然而語義雙關(guān)歇后語“言在此而義在彼”,如果僅僅對其進(jìn)行直譯,對于不太熟悉這一獨特語言形式的譯語讀者而言會感到莫名其妙、難以理解,因此,在使用直譯法保留生動形象、說明其本意的同時,再使用意譯法補(bǔ)充說明其實際意義。例如:
20)隔著門縫看人——把人看扁了
If you peer at a person through a crack——he looks flat. (pun: Don’t be so prejudiced)
這一歇后語一語雙關(guān),耐人尋味?!鞍讶丝幢饬恕弊置嬉馑己唵蚊髁?,然而對于了解中國語言文字特點較少的英語民族來說,其背后語義聯(lián)想?yún)s是難以想象的,因此,直譯之后再加意譯,說明其內(nèi)涵。
21)井底雕花——深刻
Carving a flower design on the bottom of a well—carving deeply (pun: to get to the essence of something.)
前一部分“井底雕花”是對現(xiàn)象的描述,后一部分“深刻”語義雙關(guān),翻譯時,可采用直譯與意譯相結(jié)合的方法,直譯出字面意思,意譯補(bǔ)充說明其實際含義“觸到事情或問題的本質(zhì)”。
2.意譯法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使用的是歇后語的實際意義而非其字面意義,有時使用直意結(jié)合法對其進(jìn)行翻譯,會顯得繁冗拖沓,為了使譯文語句簡潔,語義流暢,也可舍棄前半部分的形象說明僅對后半部分的實際意義進(jìn)行意譯。例如:
22)“李長生,往后,咱們可就騎著毛驢看唱本兒—走著瞧了?!薄钗髟馈堆亍?/p>
“Let’s just wait and see. ”這一歇后語的重點在后半部分的“走著瞧”?!白咧啤北砻嬉馑际且贿呑咭贿吙矗隇榈戎词挛锇l(fā)展的結(jié)果,也可以表達(dá)一種預(yù)料到事物必然結(jié)果的胸有成竹的語氣。翻譯時,可舍棄前半部分的形象說明對后半部分的內(nèi)涵進(jìn)行意譯。
23)那舉子看了半晌,猶如鄉(xiāng)下人拿著趕面杖吹火,連一竅都不通,只得又去請問主人是何解說? ——《古今俗語集成·第三卷》
To know nothing about something
搟面杖是實心的,用其吹火當(dāng)然是氣通不過去了,然而這一歇后語的實際意義是指某人對某事一點也不懂,因此意譯為“To know nothing about something”。
24)狗咬烏龜——找不到頭
Not know where to start
“頭”的本義是烏龜?shù)哪X袋,比喻義指事情沒有頭緒,不知從哪兒下手。這里當(dāng)“腦袋”講的“頭”和當(dāng)“事情的起點”講的“頭”語義雙關(guān),因此意譯為“not to know where to start”。
歇后語,作為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表達(dá)形式,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歇后語的翻譯不僅涉及英漢兩種語言,更涉及英漢兩種文化。因此,在歇后語的英譯過程中,譯者需把握好語言和文化的關(guān)系,根據(jù)不同語境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不僅要準(zhǔn)確貼切譯出歇后語的喻義,還要將其民族文化內(nèi)涵展現(xiàn)出來,從而有助于傳播中國文化,增進(jìn)中西文化的溝通和交流。
[1]David Hawkes&John Minford.The Story of the Stone[M].NewYork:Penguin Books,1973.
[2]Yang Xianyi&C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
[3]愛德華·薩皮爾.語言論[M].陸卓元,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5:221.
[4]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社,2001:154-159.
[5]包惠南,包昂.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90-197.
[6]呂瑞昌,喻云根,等.漢英翻譯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0:137-144.
[7]戚德慧.歸化與異化在漢語歇后語英譯中的運用[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08):110-112.
[8]張培基.習(xí)語漢譯英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79.
[9]中國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4: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