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桃,王 濤
(陜西師范大學 政治經(jīng)濟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依法治國視閾下高校學生管理程序正當研究
屈 桃,王 濤
(陜西師范大學 政治經(jīng)濟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被納入法治化軌道不僅是依法治國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然而,囿于傳統(tǒng)“從嚴管理”的思維定式,高校仍較少從學生的立場出發(fā),尤其是從正當程序原則角度考慮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這阻礙了高校管理法治化的推進。本文擬借助邏輯分析法,揭示當前高校學生管理適用正當程序原則的可能性及面臨的問題,以期通過完善高校學生管理法律體系、增強高校學生管理者的法律意識、建立健全高校學生管理機構等措施來維護高校學生管理程序正當原則,并從實體和程序兩方面構建正當程序體系,推進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實現(xiàn)。
法治;高校;學生管理;正當程序原則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研究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1]這表明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建設進入了新的歷程。高等教育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毫無疑問要圍繞這一總目標來規(guī)劃和落實。然而,囿于傳統(tǒng)“從嚴管理”的思維定式,高校仍較少從學生的立場出發(fā),尤其是從正當程序原則角度考慮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這阻礙了高校管理法治化的進程。因此,高校在加強和改進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有必要在立法層面引入正當程序原則,這樣一方面和時代的發(fā)展趨勢相一致,彰顯人本精神;同時也能夠在學校的正常事務運行過程中降低管理風險,避免法律糾紛。可以說,探討在高校學生管理中引入正當程序原則的可行性及其實現(xiàn)路徑,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在西方,正當程序原則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國普通法傳統(tǒng)中的“自然正義”(Nature Justice)原則,是法官據(jù)以控制公共行為(Public Behavior)的基本程序原則,其基本含義是“正義先于真實”“程序先于權力”“用程序來約束權力”。具體則表現(xiàn)為兩個基本要求:首先,任何人不得成為自己案件的法官,糾紛應當由獨立的第三人來進行裁判;其次,雙方的陳述應當被法官公平地聽取。在做出影響相關人的權利和義務的決定時,尤其是做出對當事人不利的結論時,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并給予其為自己陳述和申辯的機會,所以這一原則又叫“聽證原則”。最初的“自然正義”原則僅適用于法官的司法裁判活動,作為法官解決糾紛所要遵循的最低限度的程序正義的標準而存在。[2]
傳統(tǒng)的法律意義上,“自然正義原則”僅適用于司法或者準司法領域,而不適用于純粹的行政領域。但20世紀以來,隨著行政自由裁量權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由政府的行政行為所產(chǎn)生的行政爭議不斷增加,因此“自然正義”原則逐漸發(fā)展成為法院監(jiān)督行政權力的重要程序保障,并成為行政程序正當性的基本依據(jù),這就使自然正義原則在限制政府權力方面具有了普遍適用的可能性。[3]20世紀60年代以來,“自然正義”作為一項重要
的法律原則逐步適用于行政法律關系領域,并發(fā)展到適用于一切其他行使公共權力的社會團體和權力人當中。
在現(xiàn)代法治社會,“程序”是民主政治、公平正義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人治與法治相互區(qū)分的重要標準。有行政法權威曾指出,“正義的內(nèi)涵極大部分是關于程序的正義”。[4]可見,對程序正當、正義的強調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法治國家共同認可的價值取向。即便在行政法律領域,正當程序原則也已是被普遍接受的一項基本原則,應當也可以適用到我國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過程之中。
(一)從高等學校法律主體地位來看,高等學校在一定范圍內(nèi)享有一定的公權力,因此在學生管理中應遵循正當程序原則
從上述對正當程序原則的理論淵源與內(nèi)容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到,自然正義原則是可以適用于行政領域以及社會其他領域的,但如果高等學校不具有行政主體或類似的主體性質,則無法適用正當性原則。對于這一點,雖然我國學術界有多種解釋,比如馬懷德的“公務法人”概念,沈巋的“準政府組織”概念,以及“公務組織”概念等等,[5](P406~436)對高等學校的性質認識有著一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但從近年我國高校的發(fā)展狀況與學界的認知來看,目前我國高校在法律上不僅具有獨立的民事主體地位,而且在一定范圍內(nèi)享有一定的公權力。因為它擁有法律授予的多項權力,如選擇錄取學生、授予學位、學歷,擁有內(nèi)部處罰權等;同時高校也享有一定的公共權力,其享有并行使教育權,承擔著公共服務事業(yè)管理職能,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也就是說,高校在行使法律、法規(guī)所授予的職權時,享有一定的公共權力,并就其行使的職權的行為,能以自己的名義,對外承擔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具備了適用正當程序原則的法律主體地位。
(二)從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來看,高校與學生之間產(chǎn)生的行政法律關系,應當適用正當程序原則
在厘清高校法律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認定高校與學生之間存在的法律關系,即權利和義務關系。從現(xiàn)實的情況來看,高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多樣的,存在著民事關系、行政關系以及特殊的內(nèi)部關系。高校結合自身的不同職權,會與學生之間產(chǎn)生不同的法律關系。比如《高等教育法》第30條第2款規(guī)定:“高等學校在民事活動中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痹谝驅W校設備、設施、建筑物安全等引發(fā)的侵權損害賠償問題就涉及高校與學生間產(chǎn)生的民事法律關系;涉及課程安排、教師授課、成績評定等則屬于教育內(nèi)部關系。而正當程序原則,主要適用于高校與學生之間產(chǎn)生的行政法律關系,也就是高校以行政主體身份與學生發(fā)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時所采用。但由于我國的現(xiàn)行法律并未對高校的行政權力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而只是籠統(tǒng)地以“權利”字樣進行了表明,使得對其定位似乎并不清晰,但這并不排除正當程序原則適用的可能性。從法律條文中所規(guī)定的諸如招生、學籍管理、處分、頒發(fā)學位證書等權利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權利具有明顯的單方意志性及強制性,實際上是屬于行政權力的范疇,高校在行使這些權力時與學生發(fā)生的法律關系是一種行政法律關系,具備適用正當程序原則的法律依據(jù)。
(三)從域外的情況來看,正當程序原則已經(jīng)被作為一項普遍適用的原則在國外高校管理中采用,有一些成功的經(jīng)驗可供借鑒
雖然正當程序原則從最開始并不保護人的自由和財產(chǎn),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后,正當程序原則的保護范圍逐漸擴展了到財產(chǎn)性利益的領域,并被作為一項普遍適用的原則在高校管理中采用。在美國,Goss訴Lopez案中確認了學生受教育權的“財產(chǎn)利益”性質,認為當公立學校對學生做出開除學籍、暫停學業(yè)等處分時,就是對學生財產(chǎn)性利益的侵犯,而應當受到正當程序原則的保護。在英國,正當程序最初也是只適用于司法行為,但后來逐漸擴大到準司法性行為或是涉及私法領域的合同行為,基本以高校行使行政權力是否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不利后果作為判斷標準;在德國和法國等國家,與英美國家有所不同,法律一般以高校的行為作為正當程序的取舍標準,但其的法律精神和價值追求是一致的,都旨在避免由于雙方不對等地位而造成的對弱勢方權利的損害。畢竟,只有將這些行為納入行政行為的范疇,才能適用正當程序原則,法院的司法審查也才成為可能,而這也是符合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精神和行政法的發(fā)展趨勢的。域外國家高校學生管理的正當程序的普遍適用為我國提供了比較法依據(jù)。
從我國的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來看,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活動開展的依據(jù)主要體現(xiàn)在我國的《教育法》第28條、《高等教育法》第11條、第41條第四款及《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中,具體內(nèi)容則主要包括高校的招生錄取管理、學籍管理、校園秩序管理和獎勵處分權的管理、頒發(fā)畢業(yè)證和學位證書管理等。尤其是《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的第56條到第66條,共設計11個條款規(guī)定了高校對學生處分必須遵循的正當程序。雖然從形式上看,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涵蓋了高校開展學生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也在條文中涉及正當程序原則,但從法律規(guī)定的具體層面上看,對正當程序原則的適用卻是存在諸多問題的。
(一)現(xiàn)有法律規(guī)定模糊
我國現(xiàn)行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雖然對學校行使行政權力給予了具體說明,但對正當程序原則的有關規(guī)定卻過于簡單和模糊,沒有明確的條文凸顯該原則的重要地位和具體實施機構、實施流程?;蛘唠m規(guī)定了校長辦公會議、申訴處理委員會等機構,但沒有對其權限進行詳細說明。甚至一些對學生而言非常重要,也是正當程序原則重要內(nèi)容的程序,比如“聽證程序”在法律條文中也是只字未提,只是規(guī)定“學校在對學生做出處分決定之前,應當聽取學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陳述和申辯”。而這一規(guī)定在實踐中幾乎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缺乏可操作性
從整體上看,現(xiàn)行法律中并沒有一套完整的有關學生管理工作中可能產(chǎn)生問題的應對措施和可操作流程。大多都屬于原則性規(guī)定,而具體性規(guī)則少,缺少完整的程序性規(guī)范和具體指導內(nèi)容。雖然這是出于立法技術層面的考慮,避免基本法律條文過于復雜,導致法條煩瑣或因立法的滯后性造成具體操作的困難。但從實際操作層面上看,這難免會為法律的適用帶來一定困難。雖然有的學校會在具體實施管理活動中制定相應的操作流程,但由于這些流程往往是學校層面所做,難免會在制定過程中存在偏頗,也會在立法技術層面欠缺科學性,甚至由于制定者的本身的原因使得實施規(guī)范缺乏上位法的法律依據(jù)或與法律相抵觸,也會因各個主體在理解上存在的差異而產(chǎn)生偏差。
(三)事后救濟途徑不順暢
雖然正當程序原則已經(jīng)逐漸受到重視,但從現(xiàn)行法律的規(guī)定上看,對違反程序性規(guī)定的處罰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明,高校因行使行政權力不當所造成的過錯,并沒有一個具體的處罰機關和處罰程序。而對于學生權益受到侵害之后的救濟途徑,例如如何申訴,如何進行司法救濟,在法律規(guī)定中也都是語焉不詳?shù)?。比如《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第64條規(guī)定:“對犯錯誤的學生……處理結論要同本人見面,允許本人申辯、申訴和保留不同意見。對本人的申訴,學校有責任進行復查……”。除此之外具體應該由哪個部門實施,實施結果應該是如何的,在規(guī)定中都無法看到。
(一)高校學生管理適用正當程序原則的途徑
1完善高校學生管理法律體系
從當下的具體情況來看,雖然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頒布之后,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貫徹實施工作的通知”,教育部高校學生司也發(fā)布了“關于貫徹實施《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各高等學校要以貫徹落實《規(guī)定》為契機,全面系統(tǒng)地建設本校學生管理體系與制度,《規(guī)定》中明確由‘學校規(guī)定’或‘按學校規(guī)定’的方面,學校要有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等要求,但從立法層面上講,這似乎仍然是不夠的。一方面,高校未必有意愿制定相應的規(guī)定,另一方面,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也使得高校沒有能力做出科學而合理的規(guī)定。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細化相關規(guī)定,尤其是涉及具體操作的程序性規(guī)定,通過完善高校學生管理法律體系建設,避免實際操作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2增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的法律意識
在傳統(tǒng)語境下,我國高校尤其是公立高校一貫以國家的“事業(yè)單位”自居,人們也一直信奉“師道尊嚴”的思想,與之相一致的,則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自上而下”的不對等實施方式以及高校對學生管理的“絕對權威”。高?!爸毓芾磔p服務”或者“以家長自居”,將對學生的“管制”視為理所應當、天經(jīng)地義的一件事情,從而忽視了
基于法律視角所帶來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和學生的程序性權利存在。因此,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往往任意性較強,對學生處理的輕重程度也會因時因地發(fā)生變化。再加上高校管理者長期以來受到傳統(tǒng)法律中“重實體輕程序”的影響,更加導致正當程序原則的缺失。但事實上,程序是對權力的根本制約,也是約束權力的重要機制。凡是存在權力的地方,都有被濫用的可能,高校的行政權力亦是如此。正當程序原則對于防止學校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濫用權力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能夠克服執(zhí)法者行使權力的任意性,規(guī)范權力行使的過程,減少權力濫用的惡果。意識到這一點,對于推進“依法治?!惫ぷ骱吞嵘龑W校的管理水平都有明顯的幫助。
3建立健全高校依法管理學生機構
該問題其實是前一問題的延續(xù),但由于管理主體地位的特殊,在此予以進一步的說明。從現(xiàn)有高校的相關機構設置上看,學生管理機構職責不明,權限不清是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比如學生處、教務處和違紀學生所在院系都可能會在處分考試違紀的學生時有一定的權限,但由于各部門具體職責及權限的界定并不清楚,從而出現(xiàn)處罰主體不明,各部門互相推諉、扯皮的現(xiàn)象。另外,根據(jù)《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所設立的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在人員構成也存在問題?!镀胀ǜ叩葘W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第60條明確指出,“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應當由學校負責人、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組成”。但事實上,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的成員,很有可能就是學生違紀處理決定的做出者,難以避免地會損害學生的合法權利,影響到公正申訴結果的做出。同樣,《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第56條所規(guī)定的,“學校在對學生做出處分決定之前,應當聽取學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陳述和申辯”,也處于被擱置的境地,只用一個模糊的“學?!眮硪?guī)定聽取陳述和申辯的主體,具體是哪個機構則是不得而知的。同時,對于聽取陳述和申辯之后的意義和作用《規(guī)定》也沒有明確說明。如果聽取陳述和申辯的機構只是行使形式化的職能,或者不過是類似心理咨詢師那樣的傾聽者角色,在聽取陳述和申辯之后并不能做出實質性的決定,那么這一規(guī)定實際上就是毫無意義的。因此,要想充分保障學生的合法權利,公正行使高校的管理職能,分工明確、權責清晰的管理機構體系的建立和健全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校學生管理中正當程序體系構建的對策
當前,面對高校學生事務管理中存在的上述問題,高校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實現(xiàn)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程序正當,否則前面的論述只能解決理論上的問題而無法被具體實施。
1制度構建
正當程序原則涉及一系列的制度內(nèi)容,包括告知制度、咨詢制度、證據(jù)制度、聽證制度、公平審判和審判地點選擇等等。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而言,比較重要而又有待加強的制度主要有告知制度、聽證制度和校內(nèi)申訴制度,這些制度的完善是保障學生的知情權、陳述權、申辯權等的前提,也能夠為高校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提供合法性支撐與正當性說明。
第一,告知制度。從現(xiàn)行的法律規(guī)定來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第59、62條都明確規(guī)定了學校的告知義務:“學校對學生做出的處分決定書應當包括處分和處分事實、理由及依據(jù),并告知學生可以提出申訴及申訴的期限。”“對于學生提出的申訴,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應當對其進行復查,并且在接到學生書面申訴之日起的15個工作日內(nèi)做出復查結論,并且將其告知申訴人。如果復查結論是要改變最初做出的處分決定,則應當由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交學校,經(jīng)過重新研究以后再做決定。”告知本身是高校作為學生事務管理方所應履行的一項義務。但事實上,高校在學生事務管理中所履行的告知義務相對較少,告知主體不夠明確,告知制度的內(nèi)容也并不夠全面。其實,告知制度不僅意味著向學生告知最終所作決定的內(nèi)容,也包括對事務管理的內(nèi)容、時間的告知,對決定做出的理由進行論證與解釋,對可能產(chǎn)生后果的明確。因此,告知制度其實包含著對決定理由與依據(jù)的說明,需要貫徹到學生管理的整個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權的保障,是學生在被管理過程中行使其他權利的前提,也體現(xiàn)著正當程序原則中的公開性。如果被告知的決定屬于可聽證的事項,學生還可以繼續(xù)行使陳述權與申辯權。
第二,聽證制度。聽證,是源于英國普通法上自然公正原則的規(guī)則之一,意指“聽取另一方證詞”,[6](P11)聽證制度是行政程序法參與原則的核心,也是正當程序原則的核心內(nèi)容,是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但在我國現(xiàn)行法律制度中卻處于缺失的境地。事實上,在高
校某些特殊決定做出之前,比如像退學、開除學籍這樣較為嚴重的處分,應當通過聽證制度給學生提供發(fā)表個人意見、提出反駁證據(jù)的機會,通過公開質證和反駁,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在這種決定做出之前,應該通過較為正式的聽證會,充分展示雙方的理由和證據(jù),為學生提供充分申辯的機會,也避免高校在決定做出的過程中出現(xiàn)暗箱操作。而組織聽證程序的主體,應當是和受理申訴部門所不同的部門,畢竟,聽證是處分決定做出之前的救濟程序,而申訴是一種事后救濟程序,二者的成員構成如果重合,則喪失制度設計的意義。其成員則可以由教師代表、專家、法律顧問、學生代表等組成,聽證主持人從中隨機產(chǎn)生,同時避免決定做出者成為聽證組織機構的成員,學生可以通過申請回避來避免利害關系人對聽證程序的干擾。對于聽證中的聽證筆錄制作等案卷制度,也應有詳細的規(guī)定和完善。
第三,校內(nèi)申訴制度。申訴是公民維護權益的一種方式,申訴有兩種,一則訴訟當事人或其他有關公民對已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不服時,依法向法院或者檢察機關提出重新處理的要求。二則指公民或政黨、社團成員對所受處分不服時,向原機關、組織或上級機關,組織提出自己的意見。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第60條規(guī)定:“學校應當成立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受理學生對取消入學資格、退學處理或者違規(guī)、違紀處分的申訴?!彪m然規(guī)定了受理內(nèi)容和其成員構成,比如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包括“學校負責人、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師代表、學生代表”,但對校內(nèi)申訴制度的設計并不清晰,對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的地位、設立、成員比例也沒有詳細地說明。而在實踐中,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一般掛靠于學校的某個機構,比如校辦或校長辦公室、監(jiān)察處等校內(nèi)行政部門,并不具備獨立性與專業(yè)性特征。這往往導致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傾向性過強,無形中削弱了其合法性與公正性,也易于使得校內(nèi)申訴制度流于形式。對此,或可借鑒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做法,比如《“國立”臺灣大學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辦法》就對申訴評議委員會的人員構成、比例、議事規(guī)則進行規(guī)定。其第3條規(guī)定:“申訴評議委員會由學務處、教務處、進修推廣部各推派一人,各學院推薦副教授以上資格之教師各一人,與大學部學生會代表二人,研究生協(xié)會代表一人為委員共同組成之。各委員不得兼任學生獎懲及事務仲裁委員會之委員,任期兩年,每年改選半數(shù),連選得連任。[7]”這種規(guī)定對我們無疑有一定借鑒意義,我們理應對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的具體構成比例、議事原則進行詳細的規(guī)定。
2程序構建
除了以上基本制度的分析與討論,從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上看,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面臨糾紛,尤其是在對學生進行處分時,可以用類似流程圖的形式將諸如學位授予、論文答辯、違紀處分等決定做出前后所面臨的問題展示出來,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管理工作,顯示所涉及的組織、人員、后果以及可進行的事項,以便于實踐操作。從程序基本設計上看,一項決定做出前后大體上應經(jīng)過三個步驟,即事前程序、事中程序和事后程序。[8]
第一,事前程序?!胺烧钫?,吏民規(guī)矩繩墨?!保?]決定做出的依據(jù)并非憑空而來,且不能在未經(jīng)宣告的情況下做出。事前程序主要包括對相關管理規(guī)定的學習、告知,以及做出決定后的送達和告知等程序。比如高校將各種規(guī)定進行匯編后組織學生學習,在做出處分等決定后給予相對人足夠的時間準備為自己陳述和辯護等等。這一階段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對告知制度內(nèi)容的充分理解。
第二,事中程序。在此階段,主要包括一般決定做出的簡易程序,做出較為嚴重決定時需要進行的聽證程序,以及對所做決定的告知和送達程序等。這一過程可能會涉及告知制度、聽證制度以及決定做出等制度。
第三,事后程序。主要包括學生不服學校所做決定后在校內(nèi)的申訴,以及校外行政申訴、仲裁和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等救濟程序以及告知和送達等程序。
在參考其他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程序設計的具體流程圖(如圖1)所示,出于表述方便,在圖表中并未具體指明機構名稱,而需視具體情況而定,對于針對不同事項的專門組織結構的設立以及構成,或需在其他文章中進一步展開,在此不論。
總之,高校應當通過完善高校學生管理法律體系、增強高校學生管理者的法律意識、建立健全高校學生管理機構等措施來維護高校學生管理程序正當原則,并從實體和程序兩方面構建正當程序體系,推進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實現(xiàn)。
[1]中國共產(chǎn)黨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2]肯·賓默爾自然正義[M].李晉,譯.上海:上海財經(jīng)大學出版社,2010.
[3]尹力,黃傳慧我們離“正當”程序有多遠?[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2).
[4]KCDavis,Administrative Law Text,3rd Ed,St Paul Minn:West Publishing Co,1992.
[5]羅豪才行政法論叢(第3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6]章劍生行政聽證制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7]尹曉敏臺灣地區(qū)學生申訴制度及其啟示[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5,(5)
[8]侯書棟,吳克祿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正當程序[J].高等教育研究,2004,(9).
[9]管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9.
The Principle of Due Process in University Students M 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le of Law
QU Tao,WANG Tao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Economics,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062,Shaanxi,China)
Taki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smanagement work into the legal track is not only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but also a choi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However,due to traditional“strictmanagement”thinking,universities are less likely to consider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students,especi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inciple of due process,which hinders the advancement of the rule of law in Universitymanagemen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pply the principle of due process in their studentsmanagement and the potential difficulties by means of logical analysis.To tackle these problems and to guarantee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is principle,we should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management,enhance the legal awareness of themanagementand establish university studentsmanagementmechanism.Besides,the system of due processbe constructed in both entity and procedure,in order to push the legalization of students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ule of law;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smanagement;the principle of due process
D9204
:A
:1006-723X(2015)05-0052-06
〔責任編輯:黎 玫〕
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課題(SGH13052);陜西師范大學大學2013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點項目(SZZD13002)
屈 桃,女,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院2014級博士研究生,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 濤,男,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