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常青?馬慧吉
當好人民公仆是我們黨對干部提出的一貫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實現(xiàn)黨的執(zhí)政使命的根本保證。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當好人民公仆的根本路徑。
一、當好人民公仆必須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當好人民公仆是馬克思主義始終堅守的一貫主張和基本要求。早在1871年,馬克思、恩格斯在總結巴黎公社經驗的基礎上,就提出無產階級新型的國家機器及其公職人員是人民的公仆,是“社會的負責任的勤務員”,要“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yōu)樯鐣魅恕?。列寧認為,在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新政權過程中涌現(xiàn)出來的廣大干部(社會公仆),他們代表工人、農民的利益,是為無產階級和整個人類謀利益的,不存在產生為個人謀取私利的必然;如果黨員干部不為廣大工農群眾服務和謀利益,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毛澤東秉承馬克思主義公仆理論,提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公仆思想,強調“我們的一切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鄧小平指出,“什么叫領導?領導就是服務”,“同資產階級政黨相反,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強調公仆的一切行動都要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為根本標準。黨的十二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yè)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寫在《黨章》中,黨的幾代領導集體都反復強調,“所有的領導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要“永做人民的忠實公仆”?;仡欬h的歷史,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不斷取得勝利和進步,就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公仆理論,也正是這種公仆理論培育了成千上萬個甘當人民勤務員的優(yōu)秀干部,激發(fā)了億萬人民群眾跟著黨搞革命、干事業(yè)的熱情,進而才使我們黨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不斷獲取了克敵制勝、接力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樹立人民公仆形象是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迫切需要。蘇聯(lián)、東歐共產黨喪失政權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任何執(zhí)政黨要鞏固自己的執(zhí)政地位,都必須始終緊緊依靠人民,履行好人民公仆的承諾。在我們黨面對“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背景下,我們的干部能否保持人民公仆本色,避免發(fā)生類似蘇聯(lián)共產黨蛻變的悲劇,已經成為事關我們黨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從現(xiàn)實情況看,我們黨的絕大多數干部保持了人民公仆本色,這是我們黨能夠贏得人民群眾支持,并不斷取得輝煌成就的基礎。但是,也應清醒地看到,目前各級干部的公仆意識和行為與黨和群眾的期望還有不小的差距。現(xiàn)實中干部脫離群眾的危險不是減弱了而是加大了,有些問題還相當嚴重,尤其集中地表現(xiàn)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上。據此,習近平同志告誡全黨,如果任由這“四風”蔓延開來,后果不堪設想,并在不同場合講話中用社會毒瘤、利益固化、生死存亡、亡黨亡國這樣的詞來分析當前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的嚴峻形勢。這既表明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永做人民公仆的決心和信念,又說明我們黨防止人民公仆變質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和緊迫。
群眾路線是人民公仆理論的集中體現(xiàn)和實現(xiàn)路徑。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群眾路線的本質屬性,闡明了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闡明了我們黨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群眾路線與人民公仆理論有著必然聯(lián)系,二者都以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都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基礎上的。人民公仆理論揭示了干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服務人民、依靠人民的地位,群眾路線揭示了干部如何當好人民公仆的根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兩者的有機結合構成了人民公仆的實現(xiàn)機制。也就是說,我們黨要始終堅持執(zhí)政為民的宗旨,從實踐上解決好防止“社會公仆變?yōu)樯鐣魅恕钡臍v史性難題和現(xiàn)實挑戰(zhàn),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探索人民公仆實現(xiàn)機制的成功實踐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為主要對象,找準了人民公仆的實踐主體。黨的干部,特別是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對黨的事業(yè)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作為重點,突出了人民公仆隊伍建設的重點指向性和示范引領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中央政治局帶頭示范,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始終堅持帶頭學習討論、主動聽取意見,帶頭查擺問題、勇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帶頭邊查邊改、推動建章立制,帶頭深入一線、狠抓督查落實,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形成了以上率下、層層示范的良好效應。這就增強了宣傳教育的說服力、行動落實的保障力,體現(xiàn)了領導干部帶頭踐行群眾路線、帶頭樹立公仆形象的標桿示范作用。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體現(xiàn)了當代人民公仆的本質要求。為民務實清廉的主題,把堅持人民至上的立場與轉變工作作風和反腐倡廉有機結合起來,集中反映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對干部的新要求,豐富了當代人民公仆的新內涵。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為民務實清廉三者融為一體,抓住了理想信念、執(zhí)政為民這個本質要求,抓住了求真務實、轉變作風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抓住了廉潔從政、清正為民這個突出問題,體現(xiàn)了我們黨堅持價值理想和行為規(guī)范的統(tǒng)一,堅持執(zhí)政宗旨與執(zhí)政作風的統(tǒng)一,堅持治本與治標的統(tǒng)一。內蒙古自治區(qū)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堅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促知,著力促進大學習、大調研、大接訪、大落實“四大行動”,深入推進扶貧攻堅、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平安創(chuàng)建、百姓安居、人才強區(qū)、干部素質提升“六大工程”實踐載體,把思想上解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與實踐上落實“為民務實清廉”要求有機結合起來,觸及了干部的內心靈魂,使黨員干部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黨性洗禮,堅定了當好人民公仆的信念。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解決群眾聚焦的“四風”問題為切入點,抓住了樹立人民公仆形象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作風體現(xiàn)黨的形象、關乎黨的生命。教育實踐活動以轉變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作風為切入點,突出作風建設,體現(xiàn)了新一屆黨中央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的執(zhí)政思路。教育實踐活動以來,針對群眾聚焦的“四風”,中央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規(guī)范黨員干部工作、生活和行為的規(guī)定,其范圍之廣、措施之細、力度之大、督查之實前所未有。黨中央把教育實踐活動與反腐倡廉緊密結合起來,堅決查處腐敗案件,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形成了對腐敗分子的高壓態(tài)勢。內蒙古自治區(qū)把專項整治作為整改落實的重要途徑和解決“四風”問題的有效方法,全區(qū)共停建樓堂館所2萬多平方米,清理辦公用房155.5萬平方米、公務用車4295輛,清理各類議事協(xié)調機構124個,撤銷各類協(xié)會學會68個,取消各類評比表彰項目691個,全區(qū)性會議下降30.3%,文件簡報減少22.3%,三公經費下降24.3%。這些舉措順應了人民愿望,促進了干部作風轉變,提升了干部的公仆形象。
三、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完善落實人民公仆機制的啟示
加強公仆意識教育,明確當代人民公仆的新要求。教育實踐活動以解決黨員干部對待人民群眾的立場、態(tài)度和作風問題為重點,注重從思想教育入手,把解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貫穿始終,從而為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借鑒這一基本經驗,完善落實人民公仆機制,首先就要緊緊抓住領導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持續(xù)不斷地補充理想信念的“鈣”,堅定不移地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的人民公仆理論,使干部牢樹甘當人民公仆的意識。同時,要深刻地認識到,我國正處于改革攻堅期和矛盾凸顯期,應對前所未有的時代挑戰(zhàn),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使命,都對黨的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五條好干部標準和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的“三嚴三實”要求,既是對當代人民公仆的新定位、新要求,也是檢驗當代人民公仆的新標準。在實踐中,各級黨組織要把“五條標準”和“三嚴三實”要求作為衡量人民公仆的基本準則,切實篤行落實。
突出問題導向,把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貫穿始終。教育實踐活動始終突出問題導向,以問題整改開局亮相,以問題整改注入動力,以問題整改交出答卷,以立行立改的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借鑒這一經驗,完善人民公仆機制,就要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著力解決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把人民公仆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服務基層群眾的行動中去,構建起干部深入群眾、聯(lián)系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在貫徹落實群眾路線的實踐中鍛煉干部、檢驗干部,提升人民公仆形象。
注重制度建設,切實保障人民公仆機制的落實。教育實踐活動注重制度建設,把建章立制貫穿始終,實現(xiàn)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和建立長效機制的有機結合。借鑒這一經驗,完善人民公仆機制,就要強化制度建設,加快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建設,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把權力真正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建立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機制,形成干部不能腐、不敢腐、腐必糾的環(huán)境。健全和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暢通人民群眾更多直接或間接地選拔任用監(jiān)督干部的渠道,從權力授受關系上理順公仆和主人的關系。進一步完善和規(guī)范領導干部工作生活待遇,規(guī)范國家機關和公務人員的行為底線,形成反對“四風”和改進機關作風、干部作風的常態(tài)化機制。更加注重制度的執(zhí)行力,增強制度的系統(tǒng)性、協(xié)同性和可操作性,完善“定責、踐責、考責、問責、追責”的責任鏈條,以健全的責任制度保障公仆機制的落實。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強化民主監(jiān)督。教育實踐活動始終堅持開門搞活動,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每項工作都讓群眾參與、受群眾監(jiān)督、請群眾評判,真正做到擺問題與群眾對接、作批評與群眾見面、抓整改與群眾互動,使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過程成為踐行人民民主的過程。借鑒這一成功做法,完善人民公仆機制,要與堅持和發(fā)展人民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推進協(xié)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fā)展,大力發(fā)展基層民主。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使決策和決策執(zhí)行都能體現(xiàn)群眾意愿,使黨的正確主張真正成為億萬人民的共同實踐。大力推進黨務政務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化,完善民主監(jiān)督、法律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和互聯(lián)網監(jiān)督體系,健全干部行為的常態(tài)化糾偏機制,營造有利于人民公仆健康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鏡。
責任編輯:郭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