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其妙
駝鈴聲中的追夢人
文 其妙
駝鈴聲聲,鼓動著荒漠的耳膜。夕陽的余暉鋪灑下來,泛著金色的光芒。駝隊邁著倔強的步伐,或遠走,或歸來,橫亙在沙漠中,將畫面的無止境分割開,讓人不禁生出幾份盼望來。這一景色令無數(shù)人陶醉,不少藝術家千里迢迢趕來,只為零距離感受,然后產(chǎn)生一段段優(yōu)美的文字,一張張美麗的圖片……
仁慶先生是本地人,是地地道道的牧民。這樣的美景對他來說,已經(jīng)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小時候的胡亂涂鴉或許是為了打發(fā)時間,但是如今他堅定地將駱駝等題材融入到玉雕創(chuàng)作中,可以看出他的執(zhí)著追求,要將家鄉(xiāng)的文化符號更立體、更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對于玉雕人來說,刀尖上流淌著濃烈的情感,最本真的感受都化作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每一次成功的創(chuàng)作都離不開豐富的積累?,F(xiàn)在回頭想想,放牧的生活經(jīng)歷,小時候的涂鴉等都成為積累的開始。駱駝的每一個細微的動作、神情都印在了仁慶先生的腦海里,成為了他創(chuàng)作的泉源?!八囆g是來源于生活的,為了對駱駝更了解,我們家就養(yǎng)著百余頭,一有時間我就會去看他們”。仁慶先生還在說著什么,我有些走神。我在想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都是來自生活的積淀。偉大的藝術其實離生活不遠。
問起仁慶先生怎么想到要雕刻駱駝的,仁慶先生回答說,也沒有刻意雕刻什么,我對駱駝比較熟悉,所以雕起來也得心應手。偏愛只是因為駱駝是家鄉(xiāng)重要的文化符號。其實我的雕刻題材很廣泛,大漠中常見的動物,如蜈蚣、蟾蜍等我都涉獵。以蜈蚣為題材的作品“獨霸天下”獲得了第三屆“神駝獎”銀獎。
欣賞仁慶先生的作品,逼真是他的最大特點,尤以駱駝為甚。無論是紅碧玉還是白蠟石,或者其他的材質,都能栩栩如生,連駝毛都清晰可辨。如果不是顏色和大小的差異,生怕自己會認錯。仁慶先生用當?shù)氐挠袷窨坍數(shù)氐奈幕?,有點“原湯化原食”的意味。慕名而來的求購者中既有小有成就的藝術家,也有當?shù)氐哪撩?,購買的行為中伴隨著贊嘆,包含著驚奇,還有快樂的回憶。購買者總是愿意擁有可以引起共鳴的東西。一排排駱駝擺在櫥窗中土黃色的棉布上,在燈光的照射下閃閃發(fā)光,我們恍若能聽到清脆的駝鈴聲。
阿拉善玉《蜥蜴》 仁慶/作
阿拉善玉《鼻煙壺》 仁慶/作
小有成就與不斷學習是不相悖的,或者說是相互促進的。子曰,學然后知不足,就是這個道理。仁慶先生一直說他目前的創(chuàng)作還缺乏很多東西,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追尋。參加完家鄉(xiāng)舉辦的神駝獎評比后,他為自己安排了去北京進修學習。
因為,他愿做那一個駝鈴聲中的追夢人。
仁 慶
于1974年出生于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騰格里蘇木的一個牧民家庭,自1996年起收藏阿拉善瑪瑙奇石,因從小喜愛美術雕刻,于2011年至2014年在廣東平洲、云南瑞麗等地學習瑪瑙玉石雕刻,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尤為擅長駱駝等題材的創(chuàng)作。2014年,在阿拉善瑪瑙玉石雕刻“神駝獎”評比中獲得了三個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