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響
?
基于交際法理論的聾校英語教學
李 響
隨著一些高校對聾生單獨招生考試要求的提高,以及新一輪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聾校英語教學改革應引起廣泛關(guān)注。70年代初提出的交際法英語教學理論強調(diào)了英語的社會文化特性,注重培養(yǎng)學習者的社會生活和交際能力。將這一理論運用到聾校英語教學改革模式中,有助于師生雙方克服信息傳輸障礙,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聾校;交際法;理論;英語教學模式
目前,在中國有 2057 萬聾人和健聽人一樣在學習英語,以滿足自身和社會的需要(中殘聯(lián),2010)。尤其是長春大學、北京聯(lián)合大學等一些高校先后對特殊學校聾生進行單招考試中增加了英語科目考試,這使得聾校英語教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和新的發(fā)展機遇。此外,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改革成為特殊教育必須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
然而,由于聾生在聽覺方面存在缺陷,影響了其語言和智力的發(fā)展。因此,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承擔了更多的扶持和幫助,忽略了聾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這樣就不能達成語言教學的目標,即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同時也違背了“教學中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育觀。在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聾生逐漸地失去了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探討聾校的英語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交際法英語教學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它涉及教學的很多方面,如教學方法、教學設(shè)計、考試設(shè)計與評估體系等等。交際法英語教學理論的核心是美國的人類學教授、社會語言學家德爾·海姆斯在70年代初提出的交際能力學說,其中指出,人通過參加群體的言語活動,同時學習了語言的規(guī)則和言語行為的規(guī)則,并且能夠通過別人的反饋衡量自己的言語行為。海姆斯認為這種能力的獲得是在自然的語言習得過程中進行的,語言學習應該注重人的社會生活和交際能力。這一觀點強調(diào)了語言的社會文化特性, 它給我們的啟示是語言學習或教學除了知識本身,還應該了解相關(guān)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
真正導致外語交際教學法產(chǎn)生的是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 1970)的語言功能論,他認為兒童習得語言的過程是由簡單到復雜,所形成的語言體系也是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意義體系。通過語言的交往使用,兒童的語言體系逐漸靠近并吻合成人的語言體系。
交際法英語教學的實質(zhì)是指借助交際教學手段組織教學,達到交際大綱所規(guī)定的目標。布朗(Brown,2001)對交際英語教學四個特點的描述:1.課堂應以學生的交際能力為中心;2.語言學習過程中應盡量創(chuàng)造真實的情境操練使用語言;3.準確性和流利性應被視為交際策略的補充原則;4.學生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應是在未經(jīng)排練的場景中,靈活地使用語言。交際法英語教學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對學生的語言錯誤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徐強,2000)。因為交際法教學強調(diào)自由選擇語言傳遞信息,達成交際目的。聾生由于先天生理障礙,自我表達原本有困難,如果不斷被糾正語言錯誤,很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挫折感,給英語學習帶來負面影響。
交際教學法的基本原則是一切活動都以交際為中心, 重視交際過程。交際法課堂英語教學就是讓學生針對某個話題能夠自由選擇表達方式,從而達到語言交際的目的。教師應根據(jù)學生自身特點,因材施教,設(shè)計出個性化的交際方案,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
從信息論的角度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一直在進行信息交流。教師首先發(fā)出信息,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活動對信息做出反饋,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不斷地調(diào)整教學策略,以達成教學目標。但在聾校英語教學過程中,聾生只能通過視覺途徑來獲取信息并做出反饋,這一過程缺少了聽覺途徑的參與,導致信息獲取不夠全面;在信息輸出過程中,又受到口語表達能力的制約,降低了信息傳達的效率。以交際法理論為指導的英語課堂教學,通過課堂教學程序、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的交際化,不斷強化語言信息輸入和輸出,促使聾生積極配合,努力克服在語言信息加工處理上的障礙,積極接受信息并對信息及時做出反饋,從而提高聾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1.教學程序交際化。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是采用結(jié)構(gòu)法的教學程序。教師先介紹本節(jié)課新的語言知識,然后圍繞這些語言知識開展操練活動,操練成熟后再給出一定的情景讓學生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比較僵硬,不夠靈活,不能完全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納交際化的教學程序,即先用學生已具備的語言知識進行交流,然后導入新課的語言知識,再操練鞏固,最后創(chuàng)造語境運用新知識。這個程序的重點是在語言交流實踐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交際的需要,引出新的語言知識,最后再放入實踐中操練運用。這一過程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和積極性,同時也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學組織交際化。聾生存在聽力障礙,但他們的形象記憶能力較強,并且對直觀形象的事物記憶較快,保持較好,容易再現(xiàn)。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學中可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視覺功能,盡量創(chuàng)設(shè)真實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讓每一個聾生都參與到英語交際的教學活動中,激發(fā)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他們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在教學單詞的活動中,可以把和單詞有關(guān)的實物帶入課堂,讓聾生在親眼看到、親手摸到實物的過程中學習記憶單詞,視形并舉,枯燥乏味的單詞變成了生動有趣的知識。
多媒體在創(chuàng)設(shè)交際化的語言教學環(huán)境中也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尤其對于聾校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手段給聾生提供了和語言表現(xiàn)形式緊密相連的具體直觀景象。通過形象畫面過渡到語言表述,這是促進聾生用語言交際思維的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可以利用以下幾種多媒體類型構(gòu)建交際化教學環(huán)境。逼真的圖像,它能讓聾生在缺失聽力的情況下獲得直觀、形象的感覺;模擬運動、變化過程的動畫,它能讓聾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來自真實世界的視頻,它可以表現(xiàn)事物的細節(jié),呈現(xiàn)一些聾生較為陌生的事物或環(huán)境。
課堂上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創(chuàng)設(shè)貼近聾生真實生活的情景,設(shè)計符合聾生認知水平的話題,吸引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學生的個人信息和家庭成員情況、學生喜好、學校課程安排、學校作息時間等都可以作為創(chuàng)設(shè)課堂交際情景的素材。
3.教學方法交際化。受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影響,加上教學對象的特殊性,聾校英語教學形式通常也是教師單方面?zhèn)魇谡Z言知識為主,課堂上,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均缺乏交流互動,這樣大大影響了聾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英語的交際功能也得不到體現(xiàn)。其實教學中可以運用一些交際化的教學方法來改善這種情況。針對聾生的特點,開展結(jié)對活動。聾生的英語課堂,需要清楚準確地展示口形,這時可以根據(jù)聾生的英語學習狀況,把同一類的兩個人分成一組,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活動。這樣操練語言時,兩人可以同時互相看清對方的口形和手勢。在學習單詞和句型時,正常的學生可以通過聽說讀寫各種形式達成教學目標。而聾生的學習途徑相對單一,在鼓勵他們?nèi)プx的同時,可以進行字母、單詞、句型等手勢的記憶。為了提高記憶效果,可開展結(jié)對教學,先讓每一個聾生練習用字母手勢來拼寫單詞、句型和對話,然后兩人一組進行比賽,一個人用字母手勢拼寫單詞或句型,另一個同學寫下對方表達的單詞或句型,最后比誰打得好,看得準。
綜上,基于交際法理論的聾校英語教學能使聾生在交際過程中使用英語,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從而提高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課題研究成果之一,編號:C-c/2013/02/064 名稱:全納教育背景下聾校英語課程建設(shè)和教學改革研究
[1]Halliday, M. A. K.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A].Lyons, J.New Horizons in Linguistics[C]. Penguin Books,1970.
[2]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Bachman,L.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4]Corder, S. P.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 s errors [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67,5(4):161-170.
[5]徐強.交際法英語教學和考試評估[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石洛祥,齊迎軍.交際教學法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1).
責任編輯:苑 莉
G642
A
167-6531(2015)18-0103-02
李響/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籌)外國語學院英語教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碩士(江蘇南京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