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娟
(赤峰學院 政法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話說主體性教學模式,就是指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的產(chǎn)物,這就涉及到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的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了,學校的管治和支持是主體性教學模式實行的保障,老師的教授是主體性教學模式實行的基石,家長的幫助是主體性教學模式實行的利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主體性教學模式實行的關鍵,這四個方面都不是完美無瑕的,所以對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掌控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主體性教學模式是一種全面化、放縱式的自學形式,他依靠人的自主性、自覺性、意志力、興趣愛好、競爭意識以及主觀能動性來具體落實,所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更顯突出.
主體性教育模式實行需要注意的幾方面及問題:
第一,學校的管理不夠嚴謹,所訂教科書的版本不夠新,講述的內容陳舊、運用的詞語不夠準確、有些事情不夠精準等,就這樣傳授給學生,學生怎么能學好?另一種情況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與課本的講述不符,學生如何分辨正確與錯誤?如果學校不支持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推行,必然不會為之盡力,簡單應付或是敷衍,落實起來難于上青天,且不說結果怎樣,根本就開始不了.再有,教育投入資金不到位,發(fā)展什么都是紙上談兵,這同樣需要學校去協(xié)調.
第二,教師的教授影響更是深遠.教師是否負責,是否講解認真,是否思路清晰,是否引導到位,是否思想先進,是否積極向上等態(tài)度和能力都影響到主體性教學模式實行的效果.老師不認真,學生更迷糊;老師引導方向錯誤,學生誤入歧途;老師不積極,學生更懶惰;老師不與時俱進,學生難以跟上時代步伐.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不易更改.長此以往下去,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和閃光點也會被覆蓋和磨滅.老師教師決不能有私心,單一的認為主體性教學就是學生自學,不關乎教師的事,相反的,主體性教學更需要更高水平和能力的教師,教師們決不能偷懶不教、少教或是不學、少學,這樣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人.
第三,家長的不配合,不重視,甚至是忽視、輕視會使主體性教學模式缺少有力支撐.一方面,家長的放縱、不管教,讓孩子覺得有靠山,不用學習也能生活,凡事都有父母呢,自己可以隨意,父母也不會管.另一方面,家長的溺愛,會使孩子有一種錯誤的觀念,都會向著“我爸是李剛”的方向發(fā)展.這樣的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極其不利.再有,家長的嚴厲過度,強加于一些事情在孩子身上,給孩子造成沉重的負擔,讓孩子難以喘息.如給孩子安排一系列的補課和業(yè)余愛好培養(yǎng)的課程,讓孩子缺少自由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
第四,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和能力是主體性教學模式推行的重中之重.學生對于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內涵理解不到位,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嚴重影響到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這必然關聯(lián)到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行效果.學生是主體性教學模式推行的主體,其宗旨就是讓學生自學加講授完美結合,如果學生不能投入其中,就是再好在美的設想也只會是金絮其外敗絮其內,不會起到完善和革新教育體制的作用,也就不能談及培養(yǎng)全方位、超能力的祖國的棟梁了.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我們看問題一定要堅持辯證的唯物觀,決不能片面、孤立、靜止的看,要用發(fā)展的眼光,聯(lián)系的觀點,從整體上把握問題.對于主體性教學模式這一體制的實行也必須堅持辯證的唯物史觀,看到優(yōu)勢的同時也應看到劣勢并注意改進,這就要求我們從涉及的幾方面,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逐步完善并向前發(fā)展.
3.1.1 加強學校的管制與治理
推行主體性教學模式要以校規(guī)校紀、方針政策及具體貫徹情況為基礎,需要學校的管制與治理創(chuàng)設其發(fā)展環(huán)境.因此,在學校方面理應為主體性教學模式提供一些特別待遇,例如教科書的內容要及時更新,但要符合事情真相,做到不編造、不欺騙、不夸張、不顛倒事實,同時添加一些與時俱進的新觀念、新思路供學生們學習和探討.俗話說文武兼?zhèn)洳艦槿?,學校在文治上有新的觀念、新的舉措,也需要有武力的配合保障實施才能見效,所以,學校要及時更新學校的校規(guī)校紀,對于學生的不符合道德規(guī)范、學校規(guī)章及學習規(guī)范等行為予以嚴厲的懲處,例如推遲畢業(yè),考取國家級證書或更高層深造的資格與所犯錯誤相抵,以這種嚴厲的懲罰來防治和激勵學生學習.
3.1.2 學校加大支持力度
推行主體性教學模式必然需要一些物質支持,這就要求學校來協(xié)調和溝通,爭取更多的教育投資,用于置辦教學器材、聘用素質較高的教育人才及獎學金的設置,這些舉措對于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利大于弊,值得我們盡職盡責的去做.
教師的教授對學生有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學習方向,在課堂上掌控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心理上和行為上都有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學生處于成長階段,各方面都還不成熟,需要教師的幫助與指點,這就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們既需要專業(yè)課的知識,又需要靈活應變的能力、時時創(chuàng)新的能力及為人處事的能力等,教師就需要加強學習.一方面學校安排的培訓,教師一定要積極參與并努力學習,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進步,才能不與時代脫軌.另一方面,教師自身也應該及時充電,自己報各種補習班深造,學習多方面的知識,例如做人之道、處事之道、人際關系之道等,并把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
教師只有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學生.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嘛,一個壞老師奉送真理,一個好老師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作為一名好老師,不能只知道教學,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教,即運用啟發(fā)式教育,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運用獨到見解吸引并激發(fā)學習興趣,與學生進行探究式合作學習,促進相互進步.
主體性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方式,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和家長的及時輔助.在實際生活中,作為家長,一定不要有只給孩子提供金錢就萬事大吉的觀念,我們都說養(yǎng)育孩子,養(yǎng)育養(yǎng)育,不僅養(yǎng)還要育,如果家長們的觀念轉變不過來,怎么會明白他們對孩子的成長中的作用之大?所以對家長進行教育也是相當重要,那具體要用什么方式呢?這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有多種途徑對家長們進行教育.我們可以組織教師進行間隔式的家訪,多與家長進行交流和溝通,讓家長們了解到知識的重要性,用知識的力量去影響他們.還可以動用社會輿論大眾媒體,讓他們多關注學生,適時反應國家關于教育的政策,讓家長們意識到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讓他們自覺的關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心理,總信奉車到山前必有路,但從不會想那是一條什么路.我們應從這一點出發(fā),先讓孩子們真正了解到書山有路勤為徑,先從生活習慣開始,教導孩子們早睡早起,不僅是身體好,精神更好,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培養(yǎng)孩子早起學習的好習慣,省時省力效率高.有了這個基礎,在學校課堂上應認真、全神貫注于老師所講重點,記住重點,反復思考形成新的思路、觀點,跟隨老師的引導,自己進行更深遠的探索,從而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此同時,讓孩子多參加自己擅長的輔導班,有英語、數(shù)學、繪畫等,還有唱歌、跳舞的.讓孩子們不僅多才,而且多藝.在課余時間里,學生們應多參與實踐活動,例如福利院義務服務、無償獻血、敬老院服務等,不僅學習課本知識,更鍛煉生活能力.
說提高自學能力,其實不只是簡單的自己學習就能達到的,我們應使學校、教師、家長進行一條龍的流水線服務,每個點都努力做到自己該做的,即學校和家長提供優(yōu)質的外在環(huán)境,教師盡本職多一些,盡力多關注學生,及時進行啟發(fā)式與生活化相結合進行教學,再次加上學生自身的興趣和努力,估計什么難題都會迎刃而解的.任何事物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影響因素,內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動力,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學校、家庭、教師的所為都屬于外因,學生自身的行為是內因,但內因離不開外因發(fā)揮作用,我們必須重視內外因,使其協(xié)調發(fā)展,達到最優(yōu)效果——學生們愛上學習,善于學習.
〔1〕李大畏.高校主體性德育模式應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6.
〔2〕黃勇明.面向和諧社會的學生“主體性”人格培養(yǎng)及教學模式[J].希望月報(上半月),2007(11).
〔3〕劉欣,田瑞云.主體性教學模式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J].泰山學院學報,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