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寇寶剛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里,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yī)學獎的消息讓很多人為之興奮,也有人為屠呦呦多次落選院士而質疑和憤憤不平。屠呦呦,因《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而得名,最終也因青蒿素舉世聞名,這好像是冥冥中的天定。我還在想象“呦呦鹿鳴”的詩意時,還在反復玩味葛洪《肘后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這幾句話怎么就啟發(fā)了屠呦呦靈感時,屠呦呦的名字突然在各類媒體中被一個叫黃曉明的名字所覆蓋。這時,我還不知道黃曉明是誰,約略感到是一個演員要結婚了。
沒有想到的是,圍繞屠呦呦獲獎和黃曉明婚禮,又展開了一場口誅筆伐、唇槍舌劍的論戰(zhàn)?!吨袊鴫艨奎S曉明而非屠呦呦? 》《黃曉明的婚姻秀會敵過一次諾獎?》《屠呦呦的半個客廳與黃曉明的2億婚禮》,看看這題目或義正詞嚴或反戈一擊。在這場輿論戰(zhàn)中,挺屠貶黃者顯然占據了優(yōu)勢。
這是最有代表性的聲音:“屠呦呦和黃曉明此時輿論的PK,就是奢靡享樂之風對國家德性的腐蝕與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趣味的一場現實較量,一場喧囂浮躁的氣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較量。在這場較量中我們輸了精神,贏得了一場2億元的排場,我們偉大的科學家買不起半個客廳,戲子卻能贏得滿堂喝彩,當社會虛榮成為風尚,娛樂成為主流,浮華成為氛圍的時候,我們的民族競爭力靠什么去屹立世界之林,是黃曉明、還是屠呦呦?”
下面出自《中國青年報》的這段話也算旗幟鮮明:“這樣的對比顯然是錯誤的,‘戲子’的貶低更暴露著價值觀的扭曲。以尊重科學的名義貶低財富和其他職業(yè),這是反科學的論調。自以為是的道德優(yōu)越感背后,是心理的丑陋和思維的陰暗。科學家本就是寂寞的,媒體整天盯著屠奶奶,她還能有那么高的成就嗎?相比之下,媒體盯著娛樂明星倒是常態(tài)。別再進行道德綁架和腦殘的對比了?!辈恢阕x了這段話會是什么感受?很可能是纖弱的神經遭受了一次抽打,這是典型的語言暴力。
說黃曉明是“戲子”也有污損的成分,經"百度"補課,人家在好萊塢留下過手印,今年還獲得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黃曉明顯然不是舊社會的戲子,而是一個文藝工作者,那對他的作品及行為就有必要按照職業(yè)標準來進行評判。近日,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公開發(fā)表,其中談到當前文藝作品中存在著“有的追求奢華、過度包裝、炫富擺闊”問題。黃曉明作為“德藝雙馨”的文藝工作者在舉辦自己婚禮的時候,用“追求奢華、過度包裝、炫富擺闊”一點也不為過,對他的質疑怎么就是道德綁架和腦殘了?
屠呦呦和黃曉明本來毫不搭界,各有自己的領域,各自成就也沒有比擬性。但同時發(fā)生的獲獎和婚禮在媒體上的關注度,竟然引發(fā)出了價值觀的沖突,并且表達這些觀念時因感情的沖動故意給對方造成傷害。我們都懷有美好的理想,這理想在現實的矛盾中不知所措。我們一方面處在一個消費主義和娛樂盛行的時代,現實處處激發(fā)著對金錢的膜拜,另一方面,我們也在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正確的觀念時時校準生命的軌跡。當人們用普遍的價值觀去衡量和思考一件事情的時候,而又產生了思想的交鋒,這是一個多么矛盾而美好的世界。